台湾的回族望族---鹿港丁家
丁协源家族,或称鹿港丁家,为台湾鹿港的泉州裔家族,晋江陈埭回族之后裔,其开台祖为丁朴实。丁朴实之四子丁克家后来定居于鹿港,创立泉郊“丁协源”商号。
丁克家(1813年-1873年),本籍福建晋江,后移民台湾。丁克家为台湾史献有名孝子,曾于1996年被台湾教育部纳入台湾新版《三十六孝》而广为人知。
1826年,年仅13的丁克家自福建移民台湾鹿港,并与父亲丁朴实一同经营杂货、航运,后丁克家承父业成立鹿港知名丁协源商号。丁朴实晚年全盲,丁克家“夜引其父听戏”并曾于负父逃离火灾。1873年,丁克家去世。
1884年,丁克家六子丁寿泉考中闽台进士,已去世的丁克家孝行随之广扬,并奉清朝皇室圣旨建立牌坊,同时丁克家牌位入祀孝悌祠。
即使于20世纪末期,丁克家的“侍疾救父”义行,仍入选台湾新订《三十六孝》教科参考资料,广成为台湾境内孝道楷模。
丁寿泉(1846年-1886年),原名生添,字子浚,号醴澄,榜名寿泉,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鹿仔港保鹿仔港街(今属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人,鹿港丁协源家族始祖丁克家的第六子。
他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举人,之后在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殿试中式第三甲第四十八名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后授广东即用知县,加同知衔,但因为家中因素,未前往广东就任。
他曾担任彰化白沙书院山长,于光绪十二年时与训导刘凤翔、廪生吴德功、主事吴鸿藻等人探访台湾中部的节妇事迹。
丁瑞图(1894年9月24日-1944年),祖籍福建泉州晋江,台湾彰化鹿港人。鹿港公学校毕业。
丁瑞图生于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五日(1894年9月24日),系家中长子,进士丁寿泉之长孙。翌年爆发乙未战争,丁家举家内渡晋江陈棣原籍避难,10岁时其父于唐山去世,待战乱平息后,随寡母蔡槎及弟瑞彬、瑞鱼、瑞鉠等4人重回鹿港定居。
1912年,入大和制糖株式会社农务系勤务,1920年解职。转投彰化街役场临时雇员,1922年升为正职雇员。 1928年,由雇员升为书记,1930年卸任。后专心于鹿港之政经活动。 1933年,任鹿港制盐会社专务取缔役,翌年获选为鹿港商工会外交部长,后升任副会长。 1944年,去世,年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