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明星、跟李泽楷握手,我在香港做公关

相信大家2021年吃瓜吃得很过瘾。

作为(自诩)业内人士,看着新闻深深感慨:好公关釜底抽薪,差公关提油救火。

既然人人皆知好口碑重要,那我就来八一八公关这行究竟做些什么。

500

公关或PR,即公共关系或Public Relations的简称,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agency,即乙方;另一种是in-house,即甲方(中的乙方)。

本质就是用比广告更软的方式、更低的预算打造好口碑。

平时防火,紧急时救火,KO掉负面新闻。

传媒是公关相爱相杀的好伙伴,因为公关巴不得记者把软文照搬上版面,采编部门也需要各类素材或稿件来完成KPI。

广告部却希望客户投放硬广,一手交钱,一手刊登。

所以,写稿改稿、各种沟通,软磨硬泡或扯皮、举办活参加活动、安排参观、采访、慰问,组成了公关的日常工作。

500

做这一行,基本人手N部手机,随时有人找,隔三差五有deadline。

在香港,这些工作还要以两文三语进行,工作量double,忙到飞起,倒也很锻炼人。

500

Agency见人生百态

做公关通常由agency起步,小白可以接触各行各业,拓宽视野,快速成长。

我文笔还不错,写稿改稿不算挑战,办活动、和人沟通才最有意思。

有些人事无巨细,他们的秘书和助理会double、triple check。

有些人性子急,脾气爆,一会一个电话来催,张口就是“我要跟你公司投诉”。

有些人注重差旅细节,比如接机轿车、海景房、酒店餐厅。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嘉宾一大早从北京飞来香港演讲,参加活动后马上飞回北京,说是和女儿约好要天天回家陪她,令人感动。

原本以为去外地、外国出差能顺便游山玩水,实际上天天埋头干活,经常连酒店都出不了。

回来还要补上出差期间落下的进度,分分钟感觉身体被掏空。

然后,下一个项目又来了。

大家都知道香港记者跑得快、提问犀利吧。

有一次,会场外的记者密密麻麻排好队形,时任特首一露面,他们就火力全开地大声提问。

特首乘坐的电梯都关门了,还有人扯着嗓子提问。

500

 

500

还有一次,有个男明星宣传新作品。

记者不断问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私生活问题,有些颇为冒犯,不像是安排好的。

但据我所见,公众人物都很注重形象,哪怕问题再尖锐,也依然保持微笑。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些人兼具涵养和幽默,有些人则思维跑偏,会对着镜头说不合时宜的笑话、甚至粗口,让公关和记者都十分无语。

In-house做杂务总管

不少人会在agency摸爬滚打几年,然后进入企业的公关部、市务传讯部转而对接(折磨)之前的乙方小伙伴。

在agency,PR通常是按照客户爸爸的嘱托和意见来策划,多数时间埋头干活;

in-house PR则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去统筹全局,去思考。

用广东话说就是“一脚踢”,什么都要做。

比如要和一些慈善机构筹办义卖,参加划龙舟、跑步、远足比赛,隔三差五有各种颁奖礼、晚宴、酒会之类的networking。

不过疫情之后,这些活动少了很多。

比如在公司做管理层专访一来省钱,二来方便老板出席。

老板朝同事们大手一挥,说:来,上电视,同事们就现场再(表)现(演)工作、讨论的场景,让摄像师拍花絮拍个够。

做专访前,我都会期待天气好、光线适中;

也要期待老板脸上不要长痘、不要泛油光,不要乱说话。

好在大佬级人物说话很有分寸,一般不会踩雷。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我给一位高管安排了专访,登了整版报道。

他先说声多谢,然后略窘迫地说:“你可唔可以读俾我听?我唔识睇中文。”

我第一反应是:啊?

一想才后知后觉:他虽是华人面孔,但从小在国外长大,之前我们都是通过英文书面或者中文口头交流,还不知道他不认识汉字。

细想来,之前在agency时也遇到过ABC、BBC、CBC等客户让我们把中文材料翻成英文,或者口述给他们听。

理由也是“中文识听、识讲、唔识睇”,这恐怕是在香港做公关的最特别的体验了。

500

有不少人是觉得做公关可以接触到社会上流人士、见识大场面、能试用到最新的产品或服务,很光鲜。

做这一行work hard,也play hard,确实很容易见到名人明星。

有一次,发现身边有位面容富态的长衫长者,一看原来是蔡澜,赶紧合照。

后来发现好吃好玩的地方很容易偶遇他。

500

有一次,苏菲玛索来参加香港电影节。

女神距离我大概只有三米吧,真的被美晕。

500

还有一次,李泽楷和我握了手。

有个男同事说:他还是单身,你发达了。

我心想:喵喵喵?

但除了几张合照可以唬唬外人,其实日子也没多大变化。

当公关,自然希望多来点名人吸引传媒,多出点报道让大佬满意。

但有时新闻多得莫名其妙,也令人哭笑不得。

印象最深的是举办“亚太杰出女性奖”那次经历。

为了彰显女性力量,我们邀请到香港女首富何超琼,以及几位亚太各国各界的女性领袖。

一大群记者闻讯而来,门庭若市。

其中还有一位嘉宾是杨千嬅。

不得不说,“春娇”魅力太大,好几十个娱记把演讲厅挤得水泄不通,不管台上哪位嘉宾在发言,始终有镜头对着她咔嚓咔嚓。

而她大冬天穿着露肩裙子在那坐了几个小时,我看了都觉得冷。

台上活动结束,娱记们蜂拥而上,一群人挤来挤去,把杨千嬅和团队从会场这边拱到那边。

因为媒体太多,一个屏幕塞不下所有的话筒,所以她还得换话筒,把一句话说好几遍,确保各媒体“雨露均沾”,各品牌logo都能曝光。

500

为了保持活动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也仔细写了新闻稿发出去。

但最终来的新闻十有八九是这个画风:杨千嬅领奖现场惊爆拉链失仪、大赞老公幽默有智慧、游韩国暴食归来像怀孕……

还好严肃媒体算给力,翻翻找找,正经新闻还是有不少的。

500

做公关,当然不全是光鲜的大场面,跋山涉水是少不了的。

一切皆取决于宣传的内容和主题。

疫情期间,大家都怕聚集、怕人多。

一个自称“大屿山”土著的外国人T先生找到我们,说是想在此风口把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世外桃源”海滨别墅卖出去,需要我们帮忙宣传宣传。

你问这么好的房子他为什么自己不住?因为他已经有海边别墅了。

T先生热衷于环保,是某有机护肤品牌的前董事总经理,已经在大屿山生活了30多年,还创立了大屿山保护水牛协会。

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午后,我们和一群记者坐着中巴从市区出发。

过了东涌,又在崇山峻岭中晃悠了半小时。

在南大屿自然保护区一处沙滩边下车,和水牛、狗、鸟打了招呼,走了沙土路、碎石子路、石板路……

终于来到T先生的家。

吃吃喝喝、寒暄了一会,我们又分批坐越野车或沿海边步行到了在建中的“世外桃源”。

这带泳池的临海大别墅确实很气派。

咸腥的海风,海天一色的美景,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清幽,真的令人心旷神怡。

但是毛坯房还不通水电,加之周边草木茂盛,因此成了蚊虫的乐园。

我正在给记者喷驱蚊水时,只听一声惨叫,原来是一个记者踩到了牛屎。

听多了“踩屎感”,不知真正踩到了是什么感觉。

T先生笑称,我们要是上午来,还可以见到水牛在家门口吃草。

500

幕后花絮:记者们站在泳池里拍照

陪着记者在毛坯豪宅房子转圈、拍照,感叹有钱真好。

返程时山里下起了雨,外面却是大太阳。

心中不由浮出一句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二天,“世外桃源”和T先生自信大笑的照片登上报纸和网媒版面。

别墅出售之后,想来他笑得更开心,记者也乐呵呵多了一条楼市成交的新闻。

正如之前所说,PR和传媒“相爱相杀”。

其实公关、传媒行业流动性很大,人员来来去去很正常,还有人在甲方乙方间来回横跳,隔三差五就要更新通讯录。

说到底,这一行虽然赚得不多,但十分有趣,适合喜欢新鲜刺激、脑洞大的年轻人。

如果有志从事这一行,想挑战自己,那就试试吧。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