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网讨论:你最尊敬和佩服中国哪位皇帝?澳网民700+高赞:康熙和乾隆
在外网,有一个讨论:你最尊敬和佩服中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澳大利亚网民 Matthew Nghiem 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为答案赢得了700+高赞。

Matthew Nghiem 说:
那是 2007 年,刚刚进行了最烦人的调查:“你能说出几个亚洲国家?”
不管我问谁,大多数只能说出一个,答案总是同一个国家:“中国”
对他们来说,中国显然是亚洲唯一的国家。据我采访的人说,似乎没有其他亚洲国家。
那时我只有 10 岁,但它仍然让我思考:
“为什么人们认为亚洲唯一的国家是中国?”
然而,很快,痛苦变得显而易见:中国是一个如此之大的国家,几乎不可能在世界地图上错过它。
但如果你回到 1820 年(197 年前),你会得到一张不同的地图(红色表示现代中国的边界):

大清帝国(公元 1644 年至 1912 年)的面积为 1470 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历史上第四大帝国(按面积计算),是当今现代中国的 1.5 倍。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把它弄得那么大?
当然是我最欣赏的统治者。
其实没有……
…… 不是只有一个人使它变得如此庞大,而是实际上有两个人,准确地说,是人类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个统治者(前 60 个最长统治者)使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在两个人的手中,中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繁荣的黄金时代。
我最崇拜的中国第一位皇帝是康熙(公元 1661-1722 在位):

我最钦佩的中国第二位皇帝是乾隆(公元 1735-96 年在位):

让我们看看他们设法完成了什么?
警告:与往常一样,我的答案会很长,这个特定的答案非常长(即使对我来说),长达 6,600 字。
如果这是你讨厌的东西,请立即停止阅读,这里没有什么可看的。
但如果你留下来,我保证你会读到非常有趣的中国历史。如果你真的读过它,我建议你多读几遍,以吸收你在第一次阅读时会错过的所有信息。
以下是内容(为了便于导航):
第一章:“不是通过我的血液重新定义中国人的意义”
第二章“夕阳西下的辉煌,中国最后的繁荣时代”
第三章“从山上,到白沫的海洋”
最终总结
第一章:不是通过我的血液重新定义中国人的意义
在辽阔的满洲(中国东北)平原上,一群一直打猎的满洲游牧民族现在正围在篝火旁。他们的领袖,一个欣赏历史的人告诉他们祖先“女真”人的英雄主义。据他说,他们的族人,曾经英勇无畏,战斗力强悍,甚至还入侵夺取了“天人”的“人间天堂”。
是的,他说的是游牧金帝国(公元1115-1234年)的建立,这个帝国在1127年刚刚征服了中国的北半部,迫使软弱的中国宋朝(公元960-1279年)与它分享中国直到 1279 年蒙古人入侵,这两个帝国永远结束了。
下面是一张地图来说明金宋帝国的领土,注意它们在地理上的平等:

围在篝火旁的男人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个好故事,但仅此而已:一个故事,它发生在很久以前——准确地说是 500 年前——而且他们坚持认为这再也不会发生了。他们不是他们的祖宗,他们永远不可能像他们的祖宗那样征服中国,打完这个念头,他们起身回去打猎。
但他们错了。所以非常错误。很快就发生了他们谁都无法预见的事情。
一位名叫努尔哈赤的满族人将所有满族部落团结在一个旗帜下,排除万难,团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入侵明朝(公元 1368 年至 1644 年)。虽然他不久后就去世了,但他的后代最终征服了整个中国,而这次不仅仅是北半部。500年后,满族/女真人再次控制了“中央王国”。
中国长城上的满洲侵略者:

但满族征服明朝的代价是毁灭性的。大约有 2500 万中国(汉族)人被屠杀(当时占中国人口的 15%)。满族入侵前占世界财富30%的明朝经济,如今已不复存在。满洲人在全中国摧毁、掠夺、强奸和杀戮,摧毁了他们能看到的一切,现在他们让整个中国任其摆布。
事实上,满族对中国的征服对中国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破坏,以至于她的经济财富占世界财富的百分比实际上已经从 1600 年(明朝时期)的 29% 下降到 1700 年(清朝时期)的 22%。

作为参考,截至 2017 年,按 GDP PPP 计算,中国仅占世界 GDP(PPP)的 18.31%,高于 2016 年的 17.81% 和 2015 年的 16.86%。
但是汉族人自己呢?满族继续羞辱他们:

1645 年 7 月,多尔衮(满族领袖)强迫所有中国男子都采用满族生活方式。在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中,最显着的是强迫所有汉族男性剃光前额,并将其余的头发编成一个“队列”,就像满洲人一样。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屈服,这是中国向满族优势投降的象征性姿态。拒绝剃须的惩罚是立即死亡。
但对于中国男人来说,这是比死亡更糟糕的命运。根据中国儒家哲学,剪头发是终极的“罪”,因为这是对父母无限的不敬。古代中国人认为头发是父母送给你的独特礼物,因此剪头发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背叛行为,在精神上等同于重罪。
这不是一件小事,即使到今天,对所有中国人来说,父母都是一生中最亲爱的(或者至少应该是)。因此,此时的汉人对满洲人是绝对憎恨的,这对你来说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明朝于 1644 年崩溃后很久,由声称效忠明朝的个人组成的汉族抵抗在台湾岛上持续了 39 年,直到 1683 年。
汉朝和满清时期(以及现代)中国男性的发型,以及剪掉头发的含义/与公认的规范不同:

此时的满族和汉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语言、文化、遗传和历史将两个伟大的民族分开。新清朝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但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这些重大的种族隔离差异。尽管满族生活在中国,但汉人发誓永远不会将他们视为中国人——换句话说,将他们视为中国人中的一员。
但这也是错误的。随心所欲,但“命运”对满族和汉族都有其他计划。
1661年,年仅7岁的少年玄烨登基,封为“康熙”(次年1662年)。虽然他还很年轻,但他拥有的智慧让当时最聪明的学者都感到羞愧。
年轻的(虽然这里不多)康熙皇帝:

年轻的皇帝明白中国的危险处境。他知道,他所统治的汉族人,即使在满族统治了17年之后,仍然绝对憎恨他们在满族统治下的生活。他们曾经并且仍然拒绝给予康熙皇帝他们全神贯注的关注和忠诚。
“清朝建国五十多年,帝国一天比一天穷。农民穷,工匠穷,商人穷,官也穷。粮价便宜,却难吃饱。布虽便宜,却难遮面。
货物从一个市场运往另一个市场,但货物必须亏本出售。官员下岗后发现没有钱养家。果然四大职业都穷!”
*注:四大职业是指中国古代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士农工商。
因此,他在位 61 年的前半段,只专注于稳定大清帝国。他做到了。30年来,这位“工作狂”的皇帝(据说每天起得早,睡得晚)试图将满族描述为不仅仅是一个外国征服者,而是前一个中国领导的明朝的合法继承者。
然而,他从来没有“假装”过。康熙对汉人并入清帝国的尝试是实实在在的,同样,他也为将满族人融入汉文化做出了真诚的尝试。他想向汉人表明,事实上,你不需要成为汉人才能成为“中国人”。不,康熙想强调的是重要性,而不是文化。他认为是文化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而不是他们的血统,也不是他们的祖先。
作为艺术家对康熙南巡的印象,康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亲自监督帝国高效公正的管理,而不是一直呆在紫禁城里:

他认为,只要你接受中国文化,满人就和汉人一样合法。因此,他鼓励所有满洲人积极接受汉文化,以便不再被视为侵略者,而是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统治中国。
这很好地说服了一些人(主要是平民)满洲人的仁慈,从而强调了他们的合法性(合法性基于一个叫做“天命”的概念:只有一个好的统治者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
但主要问题(康熙知道这一点)是赢得仍然对他的统治持怀疑态度的精英教育阶层。
他心中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1679年,康熙宣布开办专科考试,准许原拒绝为满族服务,仍效忠明朝的名士参加比赛。
康熙对忠臣们的感情表现出异常的敏感,还宣布这次考试的成功者将被允许从事他们心爱的明朝的正史工作。”
康熙也深知要“言行一致”。
此前,他曾表示,只有接受了中国文化,才能认定为中国人。于是,他委托(1710 年)着名的《康熙辞典》将 47,000 个汉字集中在一处。作为如此重要著作的赞助人,他赢得了汉族学者的支持,他们现在一致认为他确实是儒家认为的“君子”。所以在他们眼中,他确实是中国的主宰,他们应该效忠的是清(而不是明)。
博物馆展出的康熙字典:

通过这种方式,康熙皇帝不仅在清朝灭明(包括摧毁整个经济,杀死 2500 万人)这样的毁灭性事件之后成功地稳定了中国,而且还设法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社会。现在不再是由你的血统决定的(因此章节标题为“不是我的血统”),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接受了中国文化和语言。
在康熙统治下,中国是中央王国(世界的中心),并被宣布平等地属于汉、满和蒙古。“汉语”是汉、满、蒙古语言的总称,“中国人”包括汉、满、蒙古人在内的总称。
完成这件事情,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任务,许多其他统治者(世界各地)很可能无法完成,但聪明和年轻的康熙却不是,因此我很钦佩他。
第二章 夕阳西下的辉煌,中国最后的繁荣时代
康熙虽然强大,但依旧像所有人类一样,承受着死亡的重担。他和其他男人或女人一样老了,随着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722年越来越近,他开始怀疑他应该选择谁来继承天国的下一任皇帝。
尽管有 35 个儿子、20 个女儿和数百个孙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对他拥有的数百个孙子中的一个变得特别感兴趣。小男孩叫“弘历”,让康熙想起很小的时候的自己。
康熙帝自认为孙子很聪明,其智慧甚至超过了他长大的成年人。最终,康熙对他贤孙的能力深信不疑,特意让弘历的父亲成为中国的下一任皇帝,希望有一天能将中国的皇位传给他。
事情就是这样。
小男孩的父亲从 1722 年至 35 年总共只统治了 13 年,他去世时,弘历以“乾隆”的名义登基,最终统治了中国 61 年(与他的祖父康熙时间相同)。
乾隆的仪仗甲(估计是加冕时穿的):

与康熙一样,清帝国在雄心勃勃的年轻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蓬勃发展。
从清灭明后的1.35亿人口,到1790年(后146年),估计清帝国现在有3亿人口,直接是由于乾隆皇帝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继康熙帝之后,乾隆又一次开放了中国的国际贸易边界(仅限于四个东南沿海城市)。世界各地对中国商品的高需求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正贸易平衡。由此产生的过量白银使清帝国能够促进竞争性和稳定市场的增长,从而使中国开始以指数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很快重新建立,并在 18 世纪后半叶以每年 4% 的速度增长。”
徐扬(1759年)的一幅画《繁荣的苏州》,描绘了乾隆皇帝治下的和平与安定的伟大时期:


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帝国受益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清朝是中国文化丰富的时代,特别是“中国制造”实际上表明质量值得采用而不是嘲弄的时期。这里就是这种情况,在乾隆统治下(从康熙几十年前开始),来访的欧洲人认为适合采用中国文化价值观并将其应用(至少尝试应用)欧洲对政治学的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效仿中国在欧洲的繁荣,并通过这样做使国王的统治合法化,同时创造一个“敬虔”和道德的国家。
尽管是一个封闭的边境和孤立的帝国,但乾隆皇帝(以及在他之前的康熙)的慷慨确保了少数外国人(主要是耶稣会等宗教组织)被允许进入清朝中国。正是在这里,大量的跨文化交易开始发生。
此时,尽管欧洲帝国因其伟大的更新和对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兴趣(其中有许多远超时代的科学手稿)而在科学上“开明”,但耶稣会士等修道院命令却对他们感到失望。将各自的欧洲国家与乾隆的“天朝”相提并论。
几十年前与康熙(乾隆的祖父)交往的中国耶稣会士:

在欧洲人的眼中,欧洲各国是不可小觑的力量,谁敢插手他们的事,谁就可以毁灭。但是他们觉得尽管有这种过度的军事优势,但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随着耶稣会士(举许多例子中的一个)越来越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和儒家哲学,他们对所读的内容感到惊讶。
因为在中国,耶稣会士看到了一个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国家如何运作的形象:皇帝以仁慈统治使他的权力合法化,而不是诉诸过时的“君权神授”(意思是“上帝把我放在这里所以我是国王,故事结束”)。
因此,对耶稣会士来说,解决方案很简单:尽可能多地复制和翻译中文文本,并将它们送回欧洲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它们与罗马和犹太教-基督教哲学相结合,当然,只要有可能,就为进一步广泛应用做好准备。
这种信念对欧洲启蒙时代(公元 1715-89 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导致了像 1789 年 7 月 14 日在巴黎开始的法国大革命这样的重大事件(请参阅评论部分以了解如何):

欧洲人眼中的孔子:

这张照片显示孔子站在中国国家科学院,取自孔子 Sinarum Philosophus 或“孔子,中国的哲学家”(巴黎,1687 年)。本书出版了一些早期儒家著作的译本。注意图片背景中的罗马式拱门和非中国人使用的透视。
顶部的两个大字写着:“国家学术学院”。拱门两边念:“孔子,天下第一师。” 房间两侧书柜中的书籍上有各种儒家经典的书名。下方是刻有孔子弟子名字的牌位。
耶稣会修道院特别着迷于天朝。他们在家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所有观察结果。他们的信件为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书籍提供了材料,这些书籍通常用法语或拉丁语写成,并在欧洲耶稣会活动的中心巴黎出版。其中有《中国哲学家孔子》(1687 年)、《中国记述》(1735 年)、《启迪奇书》长系列,共 34 卷(公元 1702-76 年), 《中国通史》,13卷(公元1777-85年);以及《中国人的历史、科学、艺术等回忆录》,共 16 卷(公元 1776-1814 年)。
以这种方式,乾隆的统治早在相反的情况发生之前很久就成功地确保了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一位欧洲哲学家首先对大清帝国着迷,他是我们今天所知的著名人物“伏尔泰”(公元 1694-1778 年)。
法国启蒙时代哲学家伏尔泰的画像:

真正让伏尔泰困惑的是,中国是一个以道德为基础的国家,但她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这怎么可能?” 他以为。“没有宗教信仰,你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天主教会在整个欧洲数百年来一直在说。
然而,这里是中国——一个道德但非基督教的国家。中国是他认为的“不可能的国家”。经过进一步检查,他终于了解了中国:天朝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但它的发展独立于基督教和其他“西方”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西部的任何东西,例如中东的伊斯兰教)。
伏尔泰对中国最大的嫉妒是,她是一个世俗国家,不像他心爱的法国。没有一个天主教会以教皇这个外国傀儡为首,插手干涉中国内政。他所发现的乾隆皇帝,只是在理论上表面上是一个绝对的统治者,实际上他的权力受到儒家教义的限制,即“民为国,君为小”。
实际上,乾隆不得不与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中国官员“官僚”“分享”他的权力。因此,尽管有辉煌的肖像(如下所示),但皇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强大。

相反,这个国家(自 2000 年前的汉朝以来就是这种情况)实行的是精英制度,并且相信最适合这份工作的人就是最优秀的人,没有例外。因此,清政府实际上不仅由皇帝管理,而且辅以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庞大文武官员大军。
受汉族影响,官吏通过“择优”选拔。考试是对承诺的考验。它们被故意变得无聊、冗长和困难。为了准备,你不得不记住几千个额外的汉字。
此外,如果你通过了考试,还会有一种“面试”,高级官员(已经通过申请程序)会测试你的性格和诚意,以及你对最重要的军事、哲学和政治知识的了解。文本——这是有效裁决的先决条件。更不用说他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学习。
前明帝国所管理的考试:

因此,只有最优秀、最聪明、最耐心、最健全的人才被选为统治者。如此一来,皇帝并不孤单,得到了可信赖的有效帮助。
相比之下,波旁王朝(公元 1589-1830 年)统治下的法国是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家。国王实际上处于控制之中(特别是在绝对君主制路易十四统治下),由于“国王的神权”,他的权力(实际上)是无限的。根据天主教会的说法,上帝选择了国王来统治,所以没有人可以质疑他的权威,国王永远是对的。
最糟糕的是,教会本身并没有实践它所宣扬的,一方面说“上帝说不要挑战国王”,另一方面又说“上帝在国王之上,所以我们代表上帝的人不必在首先坚持主和他的圣洁,即代表我们父亲的教皇之前,先听国王的意见。” 这种信念导致天主教会甚至在法国大革命(1789 年)之后干涉法国的内政。
“人们不必沉迷于中国人的优点……承认……他们的帝国实际上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好的帝国。”
-伏尔泰,欧洲启蒙时代(公元 1715-89 年)的主要法国哲学家
事实上,伏尔泰甚至试图用儒家思想来反驳当时法国普遍的哲学信仰。一位名叫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Rousseau,公元 1712-78 年)的法国哲学“对手”认为,艺术、科学和人类制度通常是有害的,因为它们破坏了人性的简单善良。
伏尔泰不同意更多,制作了一部名为“赵的孤儿”(1735)的戏剧,以针对卢梭进行具体的批评。他刻意指出,这些戏剧是在宣扬“五幕孔子的道德”,他曾经声称卢梭关于人类被文明腐蚀的事实是错误的。
“赵氏孤儿”的现代重演——伏尔泰的戏剧:

为了具体反驳卢梭的“不正确”思想,他将这部剧的设定从7世纪的唐朝改为13世纪蒙古人征服中国的宋代。在此过程中,他希望通过展示中华文明如何最终战胜蒙古人的好战野蛮行为来展示人类艺术和文化的优越性。
然而,不仅仅是伏尔泰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公元 1646-1716 年)也曾说过:
“我几乎认为应该派中国传教士到我们这里来教授自然神学(儒家思想)的目标和实践,因为我们派传教士去他们那里指导他们学习天启宗教。”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画像:

然而,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莱布尼茨和伏尔泰都是通过非常“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事实上,与早期的中华帝国相比,清朝实际上被认为是“最糟糕”和最腐败的中国王朝之一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唐(公元 618-907 年)和宋(公元 960-1279 年)。尽管清朝的荣耀“有限”,但显然它仍然能够让来访的欧洲人相信他们与当代欧洲国家相比的伟大。
但乾隆的天朝,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并不止于此。在乾隆统治下,美术和建筑领域的稳步发展使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脱颖而出(但这对任何国家都适用)。
在欧洲,一种名为“中国风”的新艺术风格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风被定义为:
“欧洲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模仿和诠释。”
以下是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中国风艺术收藏,以说明我的观点:
英国的中国风——英国的“克莱登之家”:

法国的中国风——《中国花园》,弗朗索瓦·布什 (François Bouche) 的画作:

俄罗斯的中国风——俄罗斯的“Tsarskoye Selo”展示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委托的“中国村”:

德国的中国风——德国波茨坦的“中国之家”外观和内饰:


奥地利的中国风- 1799 年的奥地利瓷壶:

西西里的中国风——西西里“中国宫”的内部:

有趣的是,如果乾隆(和康熙)对外国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耶稣会僧侣)更加不宽容,并阻止他们访问中国复制,那么这种伟大的中欧文化交流就不会发生,并翻译中国书籍,然后将这些全部送回欧洲。
如果是另一位皇帝,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中国会如此“光荣”,以激励那些寻求在国内进行政治改革的欧洲人。不,正是由于乾隆皇帝,中国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伟大时期,一个如此伟大的时期,以至于它能够影响到访的欧洲人。
所以,乾隆和康熙一样,也是我敬仰的人。
第三章 从山上,到白沫的海洋
即使在年轻皇帝在位初期为中国带来和平之后,玄烨(康熙本名)也明白,只要中国的敌人还在,他就无法休息,中国永远不会真正安全。
前面我说过,与中国的汉唐宋“盛世”相比,清朝是一个“坏”王朝。然而,这并不完全正确。
尽管这些强大的帝国非常强大,但中国实际上从未完全征服他们手下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中国当时第二强大的帝国汉帝国,甚至用了从公元前 133 年到公元 91 年的 224 年才击败了游牧民族匈奴帝国。但即便如此,游牧民族并没有“真正”被打败,而是达成了和解,匈奴自愿成为了贡国(每年向外国统治者赠送一定数量的礼物)。
相反,他们主要依靠中国的长城来威慑任何攻击者:
明朝,另一个“较小”的帝国(与汉、唐、宋相比)重建了长城以保护自己免受蒙古人的侵害。明朝时期,中国的长城进行了全面翻修,以石砖砌筑。在所有中国帝国中,明朝是对长城的最大补充。

修缮完毕后,长城全长8850公里,有烽火台5723座,防御工事1176座,瞭望塔3357座,防御塔7062座。前明帝国共有11个驻军驻守在长城各处,长城共有10万名士兵24小时保持戒备,使明中国安全100年,直到满清到来。
作为一个满族人,康熙深知长城实际上只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军事威慑,在真正保卫中国免受北方入侵时几乎毫无用处。康熙自己的人,满族人仅仅在几年前贿赂长城的守卫,让满族人进入中国时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康熙的真相很清楚,长城并不是保护中国免受外敌入侵的真正有效方式。很快,皇帝就痛苦地明白,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护清帝国免受再次入侵:在敌人自己的领土上与敌人作战,目的是将他们并入清帝国,所以他们会改变他们的忠诚,转而为他和中国服务。
康熙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请记住第一章),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身为中国人仅仅意味着接受中国文化,这是他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之后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的解决方案?征服了敌人,这正是发生的事情。
观众须知: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虽然康熙确实以暴力的帝国主义方式扩张了他的帝国,但这更像是一种安抚中国侵略者的强制性解决方案。这是带来和平的“副作用”。中国很少(如果有的话)相信军事扩张,因此这种罕见的中国帝国主义案例只是为了“未来自卫”,以保护她免受任何可能的外国入侵。
事实上,儒家特别强调非暴力的使用。
“儒家不尊重战争……诉诸战争(武或武)是为了追求文(文)[文明或文化]而承认破产。因此,它应该是最后的手段……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和平主义偏见……通过文扩张……是自然而恰当的;而武的扩张,蛮力和征服,是绝不能宽恕的。”
康熙(公元1661-1722年)和乾隆(公元1735-96年)时期的清朝征服者:

虽然地图上没有显示,但明朝忠臣所在的台湾岛是康熙的第一个目标。
台湾南明王国(公元 1661-83 年)的旗帜,明朝保皇政权的所在地:

战败后,清军登陆台湾岛,听说清军逼近首都,明朝忠臣向康熙帝投降。就这样,台湾被并入了清帝国。
台湾叛乱结束后,清海军回朝:

但这并没有就此止步,康熙还不满足。他觉得中国仍然受到攻击的威胁。他说得很对。
500年前,中国宋朝曾是世界上的强国。它在公元 1120 年的人口普查中记录了 118,000,000 人,每年生产 642 亿公斤粮食(税前 650 公斤/人,税后 544 公斤/人)——这个数字比 1800 年代后期的整个欧洲都多,至少占 40占世界财富的 %,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甚至为无家可归者建立了养老院、公共诊所和墓地。
然后蒙古人来了,经过44年的英勇抵抗,宋国终于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
蒙古入侵中国(公元 1235-79 年):

到战争结束时,如此多的中国人被杀害,以至于公元 1300 年蒙古人进行的帝国人口普查记录了 6000 万人,远低于 180 年前的 1120 年的 1.18 亿人的记录。
由此产生的蒙古政权完全不像康熙的仁政时代,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中国人受到的待遇如此之差,即使他们在1368年被赶出去,也总是有一种持续的妄想症,即蒙古人总有一天会回到结束中国永远关闭。
就这样,蒙古人成功地粉碎了中国500年的信心。
康熙一如既往的聪明,知道中国要再次成为强大的帝国,首先要给她信心。为此,他首先对蒙古人的残余发动了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在这个时候,“蒙古人”(不是真的,而是相关的)在今天的中国西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准噶尔汗国”是蒙古“残余”帝国中最强的,注意蒙古帝国和清是多么平等:

本来应该是清朝快速而干净的胜利,却没有按计划进行。这场“轻松”的战争最终从公元1687年至1757年持续了70年——远远超出了康熙自己的生活,原本应该只是一场小战争的战争最终变成了四场大战。康熙死后,乾隆帝承继祖父之业,历经多年战败,最终击败了准噶尔汗国。
下图描绘了 1755 年可汗向清军投降:

尽管两个帝国的规模相当,但还是清朝成功击败了准噶尔人民,而不是相反,尽管突厥游牧民族的凶猛是着名的——这一声誉在中国已经众所周知了近 2000 年年。
那么清朝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清朝在康熙(满洲人)统治下的巨大优势,一方面是作为强大文明帝国的领袖,另一方面是游牧民族的后裔。
尽管康熙努力使满族汉化,但许多人仍然保留了他们祖先的习惯(其中最显着的是满族的射箭传统)。这在战场上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清朝指挥官了解蒙古人的战斗方式,因此可以准确地预测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同时更容易控制他们征服的人民。这与卓越的清军火器技术相结合,最终让中国取得了胜利。
康熙虽然对蒙古准噶尔发动了长达70年的战争,但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弘历却是终结了他们。
1756 年的 Oroi-Jalatu 之战,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最后一场战役:

到七十年战争结束时,清政府设法将西藏、内蒙古和外蒙古以及新疆(中国西北地区)并入大清帝国。这些地区的人民也被中国文化同化,意味着中国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因为征服了今天的新疆,自公元 907 年唐朝结束后的 850 年来首次回归中国。
这些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下所示,这是处于巅峰时期的清朝:

这就是中国如何变得如此庞大,成为世界历史上面积第四大帝国的真实故事。
然而,中国如何失去 51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个单独的故事。
1889 年至 1912 年代表中国的旗帜:

最终总结:
我钦佩的中国皇帝不止一位,而是两位:康熙(公元 1661 年至 1722 年在位)和乾隆(公元 1735 年至 96 年)。这段历史合在一起,今天被称为“康乾盛世”。
在康熙和乾隆的统治下,中国进入了最后的繁荣时期。直到今天,中国再也不会用如此之少的东西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由于康熙皇帝,中国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多民族帝国,在这种帝国中,“中国人”的分类是基于文化和语言而不是血统。在康熙统治下,满族和蒙古人只要说汉语,接受汉文化,就和汉人一样是中国人。即使在今天,这对中国来说仍然如此。
由于乾隆皇帝,中国加速进入了一个富裕、稳定和增长的时代。由于乾隆皇帝的宽容,被允许进入中国的欧洲游人很快就对天朝产生了迷恋,他们最终翻译了中国哲学书籍,目的是为了将他们带回欧洲希望制定变革。以法国大革命的形式出现。
由于康熙和乾隆,中国达到了她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难以想象的高度。清朝中国的面积为 1470 万平方公里,比今天的现代中国的面积还要大 1.5 倍。清朝运动使藏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在被清帝国同化后也被视为中国人。此外,它还显示了皇帝愿意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中国免受迫在眉睫的危险。
因此,康熙、乾隆怎能不被人仰慕。
====================
想看完整内容,请关注公众号:那点历史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