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将拍电影讲述美军撤离阿富汗时拯救当地人的故事,好莱坞美化美军这出怎么看?

当地时间8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历时20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他夸赞美国政府从阿富汗撤离美国人及其盟友的任务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而在两天前,居住在喀布尔机场附近的阿富汗人还在废墟中苦苦搜寻10名亲属的遗骸——美军在喀布尔仓皇撤离途中,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分支目标实施的空袭,导致包括7名儿童在内的10名阿富汗平民丧生一事。

足足调查了4个月,美国国防部竟然在12月13日宣布,就此事将不会对士兵与军官作出任何形式的纪律处分。美军残忍杀害阿富汗平民,美国找各种理由为凶手开脱,令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500

美军空袭现场 图自央视新闻

阿富汗诸多无辜平民惨死于美军滥用的空袭之下,这些血肉模糊的惨状仍在眼前,而美国好莱坞却已经开始忙着拍美化美军撤离阿富汗的电影了。

在西方占领阿富汗的20年里,后者多次出现在好莱坞世界。但无论是像《钢铁侠》这样的大片,还是像《艾尔在美国》这种情景喜剧,或者像《战争机器》这样的Netflix电影,都没有离开过“一个西方白人从沙漠和废弃城市中拯救阿富汗人”的设定。

据美媒Vice新闻网14日报道,阿富汗裔美国制片人兼导演阿里·俾路支(Ali Baluch)表示,如今好莱坞又开始试图将阿富汗撤退拍成一部“美国人感觉良好”的电影,“美国人想要一部关于从野蛮人手中拯救棕色人种的让人感觉良好的电影。”

他还透露,这正是好莱坞名导盖·里奇(Guy Ritchie)明年1月开拍新电影的动机,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将出演这部动作惊悚片《翻译风波》(The Interpreter),电影将讲述一名美国士兵完成任务后,返回阿富汗营救一名曾救过他命的阿富汗翻译。

500

盖·里奇 杰克·吉伦哈尔

美媒介绍称,吉伦哈尔出演的这名美军士兵,最后一次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时遭伏击,危难时刻是当地一名翻译冒生命危险将重伤的他救出。

然而当士兵回国后,却得知翻译和他的家人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获准前往美国。士兵决心保护他的朋友并偿还自己的债务,于是他回到阿富汗,在当地军队到达前救出翻译和他的家人。

500

俾路支表示,对于阿富汗人来说,在喀布尔机场混乱的场景中,那个年轻男子绝望地从美国军机上掉落的画面,象征着西方从阿富汗中撤离时最糟糕的表现,“人们非常清楚美国制造的灾难。”

他说,这部电影看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一个人千里迢迢地回到阿富汗去营救自己的朋友。但盖·里奇和吉伦哈尔打算讲述的这个故事却是“给美国洗白”,来撇干净这个国家对阿富汗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国电影学者阿尔哈森还表示,把白人塑造成英雄人物的趋势,让西方军队更容易摆脱战争罪和其他暴行指控,也被用来减轻西方人在阿富汗等国家犯下罪行后的内疚,“数百万人的双手鲜血淋漓,而缓解这种创伤的方法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自我洗脑、安慰——‘我们中有些人是好人’。”

阿尔哈森说,用好莱坞式的结局来掩盖需要在阿富汗负的责任尤其迫切,在那里,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军队都被指控在20年里犯下杀人、夜袭、无人机袭击和虐待平民的罪行,“一旦我们制造了混乱,只要撤退了,就不必再承担责任了。”

此外,凭借《毒液》红遍全球的汤姆·哈迪(Tom Hardy),和“钱老板”钱宁·塔图姆(Channing Tatum),也在1个月前官宣主演环球影业的《惊魂阿富汗撤离》(Afghanistan evacuation thriller)。影片将讲述三名前特种部队成员在美军撤离时,返回阿富汗拯救留在那里的家人和盟友,这部电影更号称是“改编自近期真实报道的故事”。

500

汤姆·哈迪 钱宁·塔图姆

这部影片官宣后,NBC新闻发文称拍这种电影是对阿富汗人的侮辱,“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来娱乐,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尤其是在这种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

文中批评,好莱坞的电影通常对美国的罪行不予理会,而把重点放在美国士兵在中东扮演救世主上。

500

这篇报道还提到,好莱坞对美国军事功绩的“历史修正”不是第一次。早在二战时期,它就曾作为美军的官方宣传机构负责审查任何对美国持批评态度的电影剧本。如今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种不那么正式的关系,但影响仍在继续。

前几天朋友圈里某影视公司制片人,发了美国电影的消息,然后在下面留言:“去他妈的审查,看看人家多自由”,几个小时后他又给删了。

现在国内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电影都是可以自由表达,包括一大批影视从业者。

他们从来都没想过,为什么白雪公主变成黑美人,电影里的美国黑人文明礼貌爱家庭,苏联是一切罪恶之源等等故事一直在拍摄。

而战争电影一直都是美国人宣扬美式语境的最好工具。

从二战电影开始,二战电影有个很有意思的语境,那就是苏联从未存在,有很多人不断强调,美国人拍自己打德国电影好像没啥吧!

是的确实如此,但是美式二战有个固定情节,那就是在对白里,或者在故事里,总是会不经意提到,这次战斗是二战重要转折点,大部分不怎么读历史的人,就会认为二战关键战役都是美国打的,苏联的作用直接归零。

这些年不断有人去欧洲和当地人聊天,大公司和社会上的精英们,都开始认为二战是美国打赢的,柏林是美国打下来,犹太人集中营是美国人发现解放的。

美国用七十年的电影宣传,愣把二战历史的大众印象给掰弯了,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再看看越战,越战电影有个重要的特点!

越战电影特点是什么?

那就是拼命讲人性,一个个美国士兵在越南森林的哭泣崩溃,因为电影特殊主角共情特点,人们忽略了美国这场不正义战争行为的本质,而把关注点放到了主角个人经历上了。

包括被美国人自己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每个人看完都觉得战争扭曲人性,可是这部电影讲的是美国士兵的人性扭转,还是马龙白兰都带领当地人反抗美军,看起来反战,可实质是美国人人自己觉悟,美国人带领当地人反抗美国,这简直就是神级心理学教材。

《全金属外壳》里面同样是说战争残酷,可是依然是美国人反对美国人,每个看完电影的人恨的的是美国军队,但是对于美国人确实爱的不行,因为电影里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美国人,电影里美国反战,害怕战争,他们去越南是被逼的。

美国拍摄了大量营救战俘的电影,《越战先锋》《极地漫步》《交战规则》等一大堆电影。

由于电影里美国要营救战俘,大家就忘了谁是非正义的,阻止战俘被救的,就是反派。这类电影美国军方爱的不行了,一直都支持拍摄,从二战大逃亡,拍到越战,又拍到南联盟,现在一直拍到阿富汗大逃亡。

2001年电影《深入敌后》,一名美军飞行员轰炸南联盟被打掉,当地武装拼命追捕他,美国某高官抗住北约压力,发动力量营救他。观众们忘记了谁是弱势一方,反而觉得南联盟强大凶狠,美国弱的和一个傻白甜一样,这就是这类电影的秘诀。

500

还记得2013年那部电影《孤独的幸存者》,几个海豹突击队士兵去暗杀某人,遇到牧羊人,大家选择放过牧羊人,结果牧羊人告密,带来了大量武装,导致任务失败,并且来救援的部队一架直升机被击落。

500

这部电影就是电影的被救援类型,大家快速共情,忘记了美军是非正义的一方,开始拼命共情他们,阿富汗抵抗武装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美国拍摄拯救当地人,用屁股想还是这个套路,那就是:某些女人和儿童有危险,现政府要清算他们,于是美军某些战士抵住上级压力,偷偷出去营救他们,路上会有各种军队来袭击他们,美国战士付出生命代价后,这些女人和孩子得救了。

通过共情抹黑侵略国家现政府,然后让观众在共情中拉升对美国好感,就是这个电影技术,越南他们用过,南联盟他们用过,阿富汗也在用,手段越来越高明而已。

还是那句话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最好的宣传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