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产线升级,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简直是个笑话

【本文来自《“人手2到4个录用通知”,中高级技工缺口怎么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学扩招,考研考公加剧的原因是什么?是缓解就业啊!

前些年都在说大学毕业等于失业,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那你就再读个研究生吧晚两年就业。一直在打时间差!等研究生毕业了,而大学生总量并没减少,那到了用人企业会怎么操作?

企业可选的人多了,用人成本就低了,相应的还能挤掉部分低学历人员,提高企业的“高素质群体比率”,而低学历的群体只能往低端产业转移,照样要面对高学历的竞争,用人成本越来越低。现在滴滴,外卖兴起,有了另外的选择出口,都不愿意再在工厂做了。

费那么大劲读那么多年书的大学生研究生会进工厂吗?现在喊人工缺口太大了,不觉的这个业态有问题吗?现在是服务业在抢制造业的从业人口规模,而且所得薪酬要比制造业更好。而当他们的子女开始读书时,谁还觉得这些人会再把子女送进工厂?自己踩过的坑会再让后代接着踩?

再说制造业,如果其中的头部企业都面临用工缺口,那其他的小厂呢?现在之所以还能运转,有多少是60、70那两代人还在撑着,每年面对的必然是用工越来越少。

从供应链来看,制造业就是韭菜,投入大利润薄,还有多少是研发投入没有的,形成不了竞争壁垒,只能和同行低价竞争,这些压缩的成本最后还不是得摊在员工头上!想要产线升级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个笑话。

个人感觉是人口的结构发生了规模固化,然后形成了多余,进而左右了市场选择。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简直就是瞎扯!或许从非常宏观的层面,等经历过自然的无情淘汰,会慢慢回归到均衡,市场回复理性,但这个过程对当下的人来说是没意义的,为了生存肯定要出手干预,结果就是不可能均衡。

所以制造业处于“杠铃型”结构的中间位置是必然的结果,利润会自然理性的选择向两端转移。就是一个工厂本身,他的利润也会被经销商逐步吞噬,一旦遇到材料商涨价会发生什么都不用说了,剩下的利润首要的是维护设备,然后人员工资,还有多少能用于研发或升级的投入?如果没有,那接着下一轮的轮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