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一天VS在校的一天
经历了忍痛割爱的开学季,经历了接受黄昏提早降临的适应期,经历了每日赶早八的奔波,北方的妖风和南方的湿冷,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终于接近尾声!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在外漂泊的学子虽然勉强受住得住恋家的精神折磨,却受不住对家乡美食的心心念念。
对于每一位拥有着新疆胃的学子,居家生活与校园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接下来以为我例,揭秘高校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周末生活有怎样的区别?
时间:9:33 AM 坐标:家
眨巴眨巴惺忪睡眼,看向窗外,满天的雪花纷纷起舞,我心想,又是美好而浪漫的雪天。
洗漱后走进客厅,香气扑鼻,寻香而去,原来是妈妈一大早买回来的合山子小笼包!
桌上还摆放着切好的馕,解冻的黄油,金黄的包尔萨克和一壶飘香四溢的奶茶。
我眼看着妈妈将手里的馕泡进奶茶里,再取出,然后将浸过奶茶的部分咬进嘴里咀嚼,细细品尝其中的味道,两眼却直勾勾地望着电视。
我快步走到沙发边坐下,坐在妈妈身旁,倒好一碗奶茶,抓起一个皮牙子肉馅的包子,蘸上醋和辣酱的混合液,半身都被染得油亮的包子被我大口咬下——嗯!好吃!
我抓起包尔萨克,一口咬住被油炸得酥脆的金黄色面皮,一点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又或者浸在奶茶里,泡软了吃,‘开’个小口灌进草莓酱(或者杏子酱,马琳娜酱,蓝莓酱)再吃。
时间:9:33 AM 坐标:学校
过道的吵闹声,将我从梦境拉回现实,恼怒和不情愿写在我脸上。我闭着眼摸索着手机,瞄了一眼时间,9:33。哦,不,我想睡觉!
尽管睡意尚未退却,我还是捣鼓起了手机。肚子顿时开始咕咕作响,原来是饿了。
这个尴尬的时间点,早饭被卖光了,午饭还没盛出,去食堂也没饭吃,索性饿到中午再去吃吧。
我继续躺在床上,刷着剧。
时间:13:00 PM 坐标:家
刚和朋友打完一局游戏,妈妈说:“一点了,该做饭了,想吃什么呀?”
我说:“我们叫上姨姨和弟弟去吃大盘鸡吧!我知道一家店的大盘鸡味道不错!”
于是我打通了电话邀请了姨姨,决定一起去她家附近的餐厅。
半小时后我们齐聚餐厅,一同坐下点了一份大盘鸡和两份面。
我和弟弟聊起令他发愁的学习上的事,妈妈和姨姨聊着家常,在我们的欢声笑语间大盘鸡已端到我们面前。
大葱、蒜、青椒、虎皮辣子夹杂在软嫩多汁的鸡块之间,软糯而overcooked土豆铺在鸡块与佐料之上等待被筷子搛起。一束束热气由鸡块底部窜出,笼罩在表面。
蘸蘸菜汁,搛出一块鸡肉,一块土豆,一片青椒放在小碟里。
先吃半块土豆,细细品尝,炒的熟透而不焦,土豆本身的清香被放大。再吃一块鸡肉,土豆和佐料的香味渗进鸡肉中,每一丝肉都极为鲜香!
再吃一块青椒,仿佛辣味已经被炒进大盘鸡大家庭里,而它自己却奇妙地失去了辣意,口感极佳。虽然时不时会不小心把花椒吃进嘴里,麻上一会,喝杯茶,再吃上半块土豆,立马恢复原先的味道。
鸡块、土豆余额不足,莫急,皮带面来了。将整盘面倒进汤汁里,汤汁浸没全身的面皮最好吃!这么一顿下来,饱腹又满足!
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午餐时光?和关系甚好的亲友在一起,一起享用一份美味的大盘鸡,聊聊不在彼此身边时的话题,仿佛从未分离。
时间:13:00 PM 坐标:学校
剧刷不下去了,我把作业都做完了,才到一点,时间过得有些慢。
都要饿过劲了,不知道想吃什么,随便看了看常点的几家外卖。
倒是有想点的,但再一看价格,25元以上,都顶在食堂吃两顿饭的了。同一份饭我翻看了好几家对比价格,左思右想还是不舍得多花那十几块。
于是我还是拖着懒散的身躯,换好衣服去了食堂。
又是一个尴尬的时间点,午饭只剩下能现做的了,统一出炉的米饭套餐、“好评榜前三”都被卖光了。
但只有这个时间点能避开拥挤的人群和漫长的等餐队伍。
我看了看所剩不多的套餐,两荤三菜的,荤素分开的,虽各有特色,依旧“百变不离其宗”。
再看看其他品类,汤饺、干饺、牛肉面、牛肉汤、冒菜、溜溜面等等。
我赶紧浏览了一遍记忆宫殿。
汤饺:一包超市速冻饺子加了高温蒸面水,放几片香菜叶和几片白萝卜就称之为汤饺了。
干饺:牛肉大葱馅饺子,在新疆,我从未听说牛肉和大葱能搭配作为馅料,到了这里,才发现,原来其口味和名字一般让人不敢想象。
牛肉面:等了很久端回餐桌,买包纸巾的功夫面就坨了。
牛肉汤:盐太多,肉太腥。
冒菜:你所知道的菜都放进高温水里,快煮一番,连水带菜出锅放进碗里,加一大勺麻酱就是冒菜了。
溜溜面:尴尬的口味,大片的黄豆。
最终,我还是点了一份水饺,好吃不过饺子嘛,带汤的饺子总是最好的。
然而今天的汤饺做的不大好。汤已经变成了褐色,不知原由,气味很奇怪。饺子皮被烫烂了,斑斑驳驳,仿佛被烧焦。
我吃了几个饺子,喝了几口汤,要不是一上午没吃东西,我可能就此停止进食了,还是忍着再吃了几口。最终吃不下去了。
如果在家,想吃炒米粉,点个18块的外卖就送到家门口了。
想吃臊子面,拉着妈妈就上馆子了。
想吃三凉,楼下就有。
想吃馕,烤包子,想吃妈妈做的家常菜,想吃姨妈做的抓饭。
时间:18:00 PM 坐标:家
“在家吗?”
“在家。”
“干嘛呢,吃炒米粉走。”
“好呀,走!”
和朋友约好去吃炒米粉,她家在我家北上,她打了个的士就把我沿途载上去了常去的那家炒米粉店。
我们一人点了一份中辣鸡炒,点了一个馕。
米粉上桌前,我们迫不及待聊了将近半年没见期间发生的趣事、琐碎之事。我说她笑,她讲我附和。
很快,炒米粉上桌了。
浓浓的雾气罩在满是辣酱而见不到底的炒米粉表面。用筷子拨开表层的辣子,热气扑向脸颊。搅拌开米粉和鸡肉。用手掰块馕,再掰成几个小块放进碗里,用筷子推到最底层,将它泡着。
夹起几根炒米粉,用力吹三次,吹走热气,再小心翼翼地,整条整条地塞进嘴里一同咀嚼。天呐,辣到爽!我和好友惊呼太好吃了,然而我和她都是一周至少吃一次炒米粉的人。哈哈。
吃了半碗,我们就各自喝掉了半瓶水,用掉了三四张餐巾纸。
炒米粉为什么这么神奇?它既有嚼劲十足的芹菜,又有百吃不腻的鸡肉,软糯Q弹的米粉配上鲜香酷辣的秘制酱汁,辣到让你欲罢不能,又让你流连忘返,无法抗拒!
找出藏在底部的馕,已经被辣酱牢牢包裹。整小块吃进嘴里,馕的酥软配上辣酱,真是内柔外刚,炒米粉的灵魂融进馕里,馕成为了炒米粉的臣仆。
吃完米粉,嘴唇、舌头、喉咙、食道、胃,统统得到满足,“五体投地”。并且,我们用掉了一包纸巾,喝完了三瓶冰水。
一天快结束了,好友搂着我的胳膊拉着我决定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
在家的一天舒心,快乐。亲人在身边,朋友随叫随到。美食点缀我们之间的深情。
时间:18:00 PM 坐标:学校
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我却没有什么食欲。我在微信上找了找经常约饭的校友,她们已经点了外卖或者在忙。为了防止晚上肚子饿到睡不着,我在食堂买了红薯回去,回宿舍的路上妖风伴我行。
看看b站的有趣视频,刷刷抖音,吃着红薯,从阳台拿出家里寄来的冻干了的馕,啃吧啃吧。
吃完还称得上晚饭的食物,我便开始洗衣为新一周做准备。
当所有事忙完,躺回床上,戳戳手机,翻翻假期的照片,大多是美食,自拍和合影。突然很想家,想回去吃手抓羊肉、马肠子,吃所有此刻想吃的美食,想每天生活在美食的天堂——家乡。
两种生活,两座城市,我们往返于“两两”之间,但家乡的味道,永远在舌尖,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