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两句“党员三胎”那篇文章

这两天一篇关于“党员带头生三胎”的文章引起的讨论度不小,还有一些爱国大V下场站台,但评论区质疑的声音居多。关于这件事也有一种说法是存在台湾1450蓄意策划,伪造文章,伪造网页,制造舆情激化矛盾的可能。但这种说法尚未证实,这家机构暂时还没有出来发声辟谣。如果确实存在造谣,那么可见这家官方机构的宣传部门对舆情的观测不是很及时,或者已经观测到了但并没有选择出来回应。

这就存在一个值得讨论的点,当官方机构遇到造谣应该如何应对。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有些小朋友甚至会以成功拉官方机构下场亲自解释作为炫耀的谈资,因此有些机构不屑于下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个人认为碰到政治敏感,且形成了比较重大舆情的误解和谣言时,快速回应及时澄清以免产生更大更不利的影响也是官方机构身为官方不可避免的职责所在吧。

就本次事件来说,也有一种可能是文章是真实的,并不是敌对势力蓄意捏造,而确实是正当合法的撰稿人通过撰写、采编、发布等等正轨流程,在机构的新闻网站上发布出来,这也是完全可能且很正常的。但这归根到底也只是一篇代表个人观点的评论文章,而并非有些人担忧或者兴奋的“这是官方机构发布,代表了国家的意志”,毕竟我们的党员队伍年龄跨度那么大,上不封顶,对于很多党员干部来说,三胎等于超生,怎么想国家也不可能有这么离谱的意志。

我认为它并不值得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情绪,就事论事地聊聊观点也就罢了。想象了一下文章的产出经过或许再简单不过,甚至可能就是单位退休老干部催自家正当壮年的儿女生娃未遂,房前屋后老哥们几个一聊天发现都受此困扰,于是愤然提笔写成稿子交给编辑部的小张小李小王,然后就成了我们看到的这样一篇文章。

但这里就有了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哪些渠道的发声可以被认为是国家意志或者政策方向性的权威定调?

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的外交工作和对外舆论斗争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官方机构和媒体变得更加活跃。于此同时,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官方机构的媒体部门或者新媒体账号也在不断尝试更加活泼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来达到更大量的关注度和更好的宣传效果。说句打工人的实在话,既然身在一个媒体性质的工作岗位,谁头上没有流量、热度和KPI的压力呢?甚至很多我们眼中“身份贵重”“老成持重”的大媒体如央视,六公主,人日也都在用更迎合时下观众品味的方式收获“流量密码”,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而这些讨论动辄会被一些吵架的小朋友拿出来当成“官方定调”的大旗。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我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下属单位、机构、协会数量相当大,其中带“中”,带“国”,带“党”的不少,很多都设有自己的宣传和媒体部门,而这些机构媒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媒体部门,既包含官网,又有公众号、微博、甚至抖音等新媒体账号,版面的设置也常常是比较丰富的,有些版面发布以机构为主体盖着公章的通知公告文件,也有一些版面发布个人的文章、评论,严肃性和权威性并没有前者那么强。

这些平台或者账号发布的内容,代表机构的发言由机构负责,代表个人的由个人负责,作为官方机构自然对自己的发言是要审慎,负责任的,但权、责都有限,不必大而化之,绝对上升不到国家意志的高度。甚至在之前个别特殊的案例中,我们还见到过有些不太专业的新媒体账号运营人员,活泼玩过了头,或者把皮下的追星行为,个人情绪带到了工作账号上以至于翻车。

真要看国家意志和权威导向,还是要回归传统,看看新闻联播,相关国家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部分版面,认准“任仲平”、“钟声”等几个专门的署名。而看到这些家的新媒体账号发布的内容可能都还要多甄别几分,仔细看看标题内容和署名再下定论。

至于那篇文章所持的观点,我觉得它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合适,我们可以去辩论,探讨,但我们也得容得下我们的群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声音,借用那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