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应忽视台湾贡献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官方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授予于敏等100人改革先锋称号;同时,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还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这两份名单包含国内外方方面面的杰出人士,他们的事迹也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道路。但比较尴尬的是,无论是100人的改革先锋名单还是10人的改革友谊奖章名单,却都没有出现台湾人士。唯一与台湾有关系的是林毅夫,但考虑到他早已入籍中国大陆多年,且主要成就都在中国大陆取得,外界在看待林毅夫时,一般都不会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台湾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澳地区有五位知名人士入选,分别是马万祺、王宽诚、陈冯富珍、曾宪梓和霍英东,其中四人都是早期就投资内地的知名商人,为大陆经济发展和慈善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而在海外友人中,也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入选,作为海外华人,李光耀不仅推动了新加坡对中国的投资,而他本人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了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必须承认的是,在大陆改革开放初期,投资大陆的主力军主要是港、澳、台、侨四大来源,换句话说,台商与港澳企业家一样,都为大陆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这次表彰了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那实在没有理由忽略台商。

事实上,早期大陆经济仍然相对落后,加上国际环境恶化,外资一度不愿意投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恰恰是台商冲破当时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纷纷借到香港和海外,前往大陆投资兴业,并形成了“台湾接单、大陆加工生产、产品外销”的发展模式,直到现在仍然是台商投资大陆的主要模式,并为大陆外贸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影响。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大陆还未与国际市场接轨,过去都是通过香港中转,后来又借助台湾已经开辟的海外市场,得以真正走向世界经济舞台。

截止到2017年底,结合两岸经济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台商投资大陆的总金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仅次于港商。另外,如果考虑到很多台商仍然在以港资、外资名义投资大陆,实际投资金额恐远不止此数。另外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在国内出口排名前十位的港台外资企业中,台商就占了一半,而郭台铭的富士康公司更是大陆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不仅如此,台商的投资还创造了一批经济发达城市,比如广东的东莞以及江苏的昆山市,后者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而河南、山西等省,台商的外向型投资企业也贡献了出口总额的70%以上。

另外,大陆改革开放受益于台湾的远不止于投资领域,事实上,大陆在改革思路的借鉴上,也曾得益于早期台湾学者、官员的经验分享,而大陆许多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发展,也曾获得台湾的积极协助。在两岸开启交流的最初阶段,许多台湾学者和退休官员在前往大陆访问时,都会受到大陆各级领导干部的接见,在会面过程中,双方不仅会讨论两岸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台湾客人都很热切的分享台湾的发展经验,希望对大陆的发展贡献台湾智慧。前段时间台湾知名人士沈君山过世,笔者又找来他的回忆录《浮生后记》来读,这本书就特别提到,当年前行政院长孙运璿在晚年想方设法向大陆介绍台湾发展经验的往事,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老一辈在台湾的中国人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早已跨过了两岸的政治分歧。

实际上,大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以及工业园区政策,很大程度上也都来自于东亚发展型经济体的过往经验,其中台湾当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大陆先后成立了诸如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园区,并设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漂综合试验区等区域合作区,都是为了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大陆自身的改革开放和产业发展。

不仅是台湾的学者和退休官员对大陆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台商的重要性也可与位列名单的港澳企业家相提并论。诸如王永庆、郭台铭、蔡衍明、严凯泰等知名企业家,都对大陆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许多影响了大陆几个世代的著名品牌,诸如统一、顶新、华硕、HTC,甚至比港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当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刻,也应该纪念乃至感念台商以及台湾各界人士曾经作出的贡献。诚然,随着大陆的崛起,以及两岸实力差距的逐渐拉开,台湾面对大陆时,能够做出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少,在产业合作领域,台湾也只剩下面板产业等少数几个科技类行业能够继续保有领先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人在看待台湾的时候,已经逐步显露出优越感,而近年来大陆惠台政策的陆续推出,更让人看到台湾的发展机会只能依靠大陆。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忘记过去台湾人的贡献,恰恰相反,饮水思源反而有助于两岸同胞心理距离的拉近,也让台湾民众能够感受到大陆对待台湾的善意和诚意,这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无疑也是好事一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