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战的问题14:中国新步战何处去
中国陆军正处在现代化的关口。一方面,中国陆军跳过了机械化阶段,直接进入数字化阶段;另一方面,机械化的课不补是不行的。59坦正在淡出,大量96坦成为事实上的主力,但未来装甲主力在于99坦及其现代化改型与15轻坦的组合。96坦具有适中的性能,但再升级也性能肯定弱于99坦,未来重装统一到99坦不仅提高战斗力,也有简化后勤保障的好处。另一方面,15轻坦开创了轻量级主战坦克的全新概念,意义远远超过62轻坦换代,甚至开始替换部分96坦。
中国陆军实际上跳过了机械化时代,直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老59正在大量退役,96坦成为事实主力
但96坦是过渡型号,而且再升级也不可能达到99坦的水平
99坦(包括99A和未来升级型号)将成为中国重装的主力
中国陆军在以合成化为主线的军改中,重装部队实际上是有所缩编的。使用上更加灵活的轮式中装部队取代了一些传统上重装的任务,另有部分主战坦克被15轻坦所替换,间接降低了用99坦全面换装96坦的成本压力,尽管15轻坦远远谈不上成本低廉。
另一方面,15轻坦作为轻量级主战坦克,作用远超传统轻坦,甚至开始部分取代96坦
由于重装、中装、轻装分工合作,99坦换装96坦并不需要1对1,降低了换装压力
99坦和15轻坦搭档成为中国装甲力量的主力,把大量尚有大量剩余摩托小时的96坦解放了出来,成为改装重步战的理想平台
机械化的课也不是单用坦克就能补起来的。中国步战的更新落后于坦克,86A都谈不上普及,04A更加珍稀,使得迅速现代化的中国重装甲力量的装备结构不够平衡。但弥补缺衡不能靠简单增产,如前所述,04A已经差强人意了。这与先进、均衡的“大八轮”的中装力量恰成对比。
如前所述,全新步战的研制恕非易事,而且可能研发和装备的成本高昂,但中国新步战面临独特的机会。中国坦克力量的迅速更新使得大量尚有大量剩余摩托小时的坦克退居二线。不过59坦的基本设计已经非常陈旧了,发动机油耗高,最大速度才50公里/小时,跟不上96坦的6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更不用说99改70公里/小时(一说8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全面改装新发动机还需要同步更换可以承载更大负荷的行动系统,这就大动干戈、得不偿失了。59改重步战只能作为剩余物资回收利用的低端出口,不能扛大梁。
但96坦就不一样了。如果99坦(包括改型)和15轻坦迅速换装重装部队的话,几千辆尚有很长摩托寿命的96坦很快就闲置下来,成为改装重步战的理想候选。96坦的基本车重42.5吨,基型发动机功率780马力,改型可达1000马力,是改装重步战的理想起点。如果合理规划,96坦的部分火控和通信组件都有可能在改装升级后在重步战上重获新生,进一步简化改装和降低成本。比较理想的组合是在前后调头和重新统筹装甲防护的基础上,换用非穿透安装的40毫米(或者更大口径)的遥控武器站,并实行必要的信息化、电气化升级。
西方也有重步战的需求,但豹2、M1A2等要么还在担当一线主力,要么剩余摩托小时已经耗尽,只有全新研制
在欧美,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发只有雷声没有雨点,但全新的重步战研发正在成为重点,Ajax和“美洲豹”都已经推出,M2“布莱德利”的换代也呼之欲出。欧美没有走坦克改装的道路,很大原因是因为缺乏足够数量和剩余摩托小时的改装平台,早期M1和豹2在80年代就服役了,摩托小时早就消耗光了。但中国不一样,没有理由放弃现成的机会。
但从长远来说,还是需要全新研制下一代重步战,但这只有与99坦的换代同步展开才比较合理,像俄罗斯T-14/T-15一样配对研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