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后,测抗体有什么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新冠相关的抗体检测分为两种:

1,诊断性抗体:根据病毒分子所诱发的抗体。目前很多医院都有用来协助诊断;

2,中和病毒的抗体:检测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中和病毒的抗体。目前只有研究性实验室能检测。多数医院是没法测定的。

现在有一个声音:为什么不给新冠疫苗接种者测抗体呢?

500

测抗体是有益的吗?

一,测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有什么用?

1,测抗体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疫苗主要是通过诱导身体产生抗体来保护我们,其次才是T细胞免疫。

对比两个疫苗的保护效果,可以对比两个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病毒的抗体的数值”。抗体数值高的,通常认为保护效果更好。

但是,测抗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同一个血清标本,不同方法测出来的数值可能有较大差异。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方法最为可信。而且,请注意,抗体对比的“保护效果”还只是间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

2,抗体数值与最可靠的临床保护率数值

在同一个检测抗体的方法下,灭活疫苗的抗体数值远低于mRNA疫苗。注意,是远低于。

有研究发现:在某些测定方法下,已上市的两个mRNA疫苗的中和抗体数值,甚至可以是国产灭活疫苗的5倍以上。

但是,最可靠的临床保护力数据却并非如此。

目前没有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对比“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这是证据最可靠的疫苗保护力对比研究。

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看真实世界里的保护率数据。目前发现,已上市的两个mRNA疫苗要比国产灭活疫苗好------无论是面对哪个病毒变异株。

但好归好,差距远远没有抗体数值的差距那么大。

抗体数值差距那么大,而临床保护率数据的差距却没那么大。这说明,抗体数值跟临床保护率数据并非“平行相关”。

3,总结

我们并不知道用哪个方法测中和病毒的抗体最为可靠,也不知道确定哪个阈值来判断“疫苗接种是有效或者无效”。

也就是说:抗体数值可以用来对比“疫苗的好与不好”;但不能反馈疫苗接种后,有效或者无效。

好与不好,是价值判断里的“多与少判断”。

有效或无效,是价值判断里的“有与无判断”;

这两者不同。

500

抗体数值跟疫苗保护率数值并不“平行相关”

二,在做疫苗研究时,测抗体是有帮助的

根据前段时间发在NEJM的一项研究。在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突破性感染者”在感染前的抗体水平对比“没有被病毒突破组”,其抗体滴度比为0.361(95%可信区间为0.165~0.787)[1]。(该研究里,主要采用SARS-CoV-2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定的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做对比)

500

突破感染组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的对比图,来自参考1

类似的发现还有:器官移植术后、吃大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风湿病人身上,我们发现其抗体水平低。而他们相对更容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这就是在群体中监测抗体水平的意义。这说明,抗体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而抗体水平的群体性趋势,还可以提示我们:疫苗接种的策略是否要做调整。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强化第3针?

为什么器官移植术后病人应该间隔一个月接种1剂疫苗,接种3剂作为常规接种;再间隔6个月后接种第4剂作为强化针?

这些是看到群体性的抗体数值的下降;也观察到抗体数值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病毒感染风险的增加。

哪怕这种伴随关系并非“平行相关”。

500

给人群做抗体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疫苗接种的策略

三,不建议个体去测抗体

美国CDC一直在强调:不建议疫苗接种者去测抗体。因为不清楚什么样的抗体数值能证明存在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就如前文所述,突破疫苗保护而出现感染的人群的抗体数值水平相对偏低。但请注意,这是群体抗体数值的综合对比;而不存在一个精确的“阈值”来说明:疫苗有效或无效。

四,最后总结

做研究时,测抗体可以;

个人接种疫苗后,测抗体来发现自己对新冠病毒“有抵抗力或无抵抗力”,这没用。

感谢“庄时利和”先生。本文参考了他的微博。

实际上,笔者从庄时利和先生那里学习到很多疫苗和其他医学知识。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补充阅读:

1,《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14天以上吗?

2,《新冠疫苗会导致猝死、脑梗、白血病吗?

3,《能根据社交媒体的实时数据来计算疫苗保护率吗?

参考文献:

1,Moriah Bergwerk, M.B., B.S.,Tal Gonen, B.A.,Yaniv Lustig, Ph.D.,Covid-19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in Vaccinated Health Care Workers,N Engl J Med 2021; 385:1474-1484DOI: 10.1056/NEJMoa2109072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