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工作至今,我来给大家说说港企和外企的不同

作为一个资深港漂打工人,我的职场岁月全都在香港度过。

我一直从事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所在的公司也都是金融类牌照的公司,只是具体业务方向不同。

期间辗转,从一个纯外资的欧洲企业,换到了同一办公楼里的另一家纯港资企业。

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两间公司的一点个人感受。

500

500

工作环境

可能和工作性质相关,我所在的外资公司和港资公司都没有打卡制度。

之前在外资的时候,上班和下班时间都比较自由,按时上下班的只有秘书小姐姐。

上午11点之前,在座位上找到同事的概率远低于在楼下咖啡店偶遇的概率。

当然,大家也习惯了有急事发邮件或者打电话。

但自由的制度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间短,与上班时间自由相对的是下班时间也没有明确规定。

全看老板心情和工作进度,晚上灯火通明是常事。

刚入职的时候也难免坐班文化,不少人还是想通过刻意加班来争取表现。

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毕竟大家还是更在乎工作效率。

后来的港资,上下班时间非常固定。

首先由老板带头,早上最多提前10分钟到,下班时间准点早15分钟出现在电梯间(回避电梯高峰)。

有一次我们和客户开会时间比较晚,难得晚了1小时下班。

我开完会关了电脑准备回家,然后看到老板已经在等电梯。

我以为他有晚餐约会,一聊才知道他只是单纯的要回家吃饭。

下楼后看着他一路小跑冲向自己的专车(有司机在等他),从背影就可以感觉到归心似箭。

500

接下来说说我最爱的茶水间。

在外资的时候pantry是开放式的,公司提供免费的咖啡,柠檬茶和一些饼干,也有自动贩卖机。

茶水阿姨基本不会在上班时间出现在工作区域,pantry也会有少量的用餐区域,但是用餐时间基本上供不应求。

而港资的pantry是一个独立的小茶水间,没有用餐位,同样有咖啡,冰箱,微波炉这些基础设备。

但是茶水阿姨会一直游走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然后非常热衷于帮我们刷杯子。

经常我打个电话会就发现杯子已经被刷好了,倒好水放在了旁边(泪目)。

茶水阿姨有时候也会兼职行政小哥,帮我们分发送到前台的快递(感恩)。

工作之前我会觉得外资福利好,环境自由,应该很稳定。

其实不然,至少我所在的公司,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事变动。

我所在的外资,员工组成非常多元,就如一个香港的缩影。

有欧洲人,美国人,印度人等,也有比例相当的港漂和local。当然,有决策权的管理层还是以外国人为主。

但不论外国人,本地人,还是像我一样的港漂,大家似乎都没有期望在自己的位置上长期的做下去,时刻准备着跳槽或者转去其他区域。

也因此,不论是老板还是同事,很少有“老员工”。

老板的年纪基本上也都是40岁以内,且经常换人。

港资则完全不同,我面试的时候已经很惊讶,我的顶头上司和大老板都是65后,处在退休年纪的边缘。

其他部门同事也大多数在这间公司里工作了10年以上,基本上都是香港本地人和少量港漂。

大家都安安稳稳的打工,十年如一日。

总结来说,在香港,受政策和法规影响,同一行业,不论是外企还是港企,一个正式员工的福利和各种职业保障还是比较完善的(其实行业和职位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差距并不大。

真正明显感觉到差别的,其实是企业文化。

500

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港剧儿童,小时候看着TVB的职场剧奉行work hard play hard主义。

上班征战职场,下班征战兰桂坊,也是我最早选择来香港工作的原因。

外资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职场氛围和社交,从刚入职开始,各种orientation,集体training,迎新活动。

500

rugby7团建

基本上前半年的收工后时间都是混迹于各区的Red Mr,兰桂坊和诺士佛台。

新人即使宿醉也不敢上班迟到,只能靠两大杯咖啡解酒。

这也使我用最快的速度认识了公司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各种人类。

同时外资企业本身的各种职业training,讲座,个性培训也很丰富。有强制的,有非强制的,这点甚至有点像国企。

平常还好,一旦到了工作忙季,自己手头上工作已经忙得四脚朝天,还要花几小时去上课,看手机还会被点名提问(梦回大学时代)。

而港资企业,或许因为员工平均年纪真的都比较大,或许因为中国人本身文化的不同,虽然大家也很友善,上下级制度也没有那么严格。但是真的很少有人会组织工作外的集体活动。

最多就是吃吃饭,偶尔有人组织爬山大家就会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大部分时间还是下班准时消失,只有熟悉的年轻同事之间会互相约约。

但是,作为香港的本土企业,港企的人事部门有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以我司为例,每到大节日或者特定季节,就会收到各种饼卷,消费券,口罩,甚至连卡佛的独家折扣码!

几年前在外资的时候,不论什么级别的老板都是没有私人办公室,大家都在公开区域办公。

打个电话有时会互相串戏,整个办公室都非常热闹,鸡犬相闻。

有什么工作问题也会马上沟通,所以工作效率很高。

老板们也没什么偶像包袱,我当时坐在大老板隔壁,就常常听到他被老婆和孩子的老师训话。

因此我刚换到港资那段时间会有些不习惯。

老板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门也是长期关着,即使可以提前和秘书确认行程,在敲开门前也无法确认老板是不是真的有空。

尤其是我特别容易迷路,常常搞不清楚哪个老板在哪扇门后面(有段时间施工门上都没标注),找老板前都要拿着地图。

有次不小心敲错门,见到了一位完全不认识的老板,只好被迫和他尬聊了一番。

办公区域也非常安静,除了必要的工作电话,大家都尽量不发出声音影响别人,即使叫隔壁的同事去吃饭也全靠手语。

我当年换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司本身的问题,更多是考虑自身职业的发展。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外资和港资各有利弊,外资非常适合刚入职场且不是特别有社交主动能力的我。

被动的使我快速融入了职场,并且养成了高效率工作的习惯。

在港资,我收获了更多的个人时间,减少了职场社交,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了个人生活。

每一家公司,不论外资,港资还是中资,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许未来我还是会为了工作发展而更换阵地,但是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职场上并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

-END-

点击[香港体验官]查看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