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男青年的被窝,到底该咋个暖法?

作者|    老雾

来源|    雾满拦江

(01)

很搞笑的事儿。

媒体文章:《“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500

文章涉及的是我们终要面对的问题——在乡村,越来越多的大龄男仔,已经不再是青年了。

已经步入大龄中年,大龄老年。

仍是孤身一人,没得老婆。

500

所以媒体开始焦虑:这些大哥老而孤单,往后养老的事情咋个弄?

于是当地创造性的提出 “暖农村大龄男青年被窝工程”概念。

可这个概念提出来,引发的反响却始料未及。

许多网友感觉被冒犯,抗议说:女人是人,女人不是为男人打造的附属品,女人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同样可以为国家纳税,同样可以在奥运赛场拿金牌——今年东京奥运赛场,中国参赛的女运动员298人,男选手只有133人。中国选手夺得38枚金牌,其中女子夺得22金。如果算上3枚混合金牌,那么女生就夺得25枚金牌,占中国夺金总数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500

女人不是解决男人问题的手段,女人同样也是目的本身。

网友的反向,恰如其分。

但大龄男青年现象,究竟是怎么个情形?

(02)

“暖农村大龄男青年被窝”问题,出在距离长沙只有38公里的一个小县城。

县城里,聚集着一群群的“大龄男青年”,凑在一起打牌,很少见到女性。

记者采访了一位单身大哥。

这位大哥已经47岁了。

大哥说:像我这样的男青年,在村子里有好多,30好几,40好几,都跟我一样仍然是单身。

500

记者问:大哥你想过办法解决吗?

有想。大哥说:经常去相亲,可人家相不中咱。为什么相不中?咱也弄不清,可能就是现在的女生眼光太高了吧?

满村都是光棍大哥,确是有点让人犯愁。

再看当地结婚登记情况:

2018年,当地结婚登记6620对。

2019年,结婚登记锐降至3958对。

2020年,结婚登记3700对。

当地的出生人口,也下降一半。

所以在当地,40岁50岁的大龄男青年,真的成为严重问题。

就有网友问:既然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不好解决,为什么不鼓励他们走出去,而是反过来,要求女青年留在家乡呢?

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听这个问题就急了:如果都去一线城市,小县城怎么建设呢?都集中在大城市,人口怎么管理呢?建设家乡,本来就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感觉当地工作人员的说法,也蛮有道理的。

所以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

(03)

当地确实存在着人口性别严重失衡的问题。

可为什么当地表述,却引发舆论反弹呢?

这是因为问题定义错误。

什么叫问题定义错误?

有一天,青莲居士李白,来到庐山。遥望香炉峰瀑布,李白诗性大发,长声吟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成,忽有一位大哥冲上前,扭住李白脖领:李白同志,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香炉峰瀑布明明只有150米,合450尺。你却公然造谣说香炉峰瀑布是3000尺,夸大了近7倍。你如此夸大其辞耸人听闻,有何不良居心?是何险恶用意?

这位大哥的问题,有错吗?

大哥没错,但李白也没错。

大哥错误的定义了问题,以自然科学的严谨,来要求文学艺术。

李白是个诗人,专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创作。文学艺术是可以夸大的,450尺的香炉峰瀑布,说成三千尺未尝不可。如果李白高兴,说成三万尺也没问题。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文学艺术范畴,有自然科学领域。有社会问题,也有经济策略,一旦弄混,就会出笑话。

正如农村大龄男青年现象,其实是个经济问题。

500

如果把经济问题,错误的解读成社会问题,麻烦就大了。

(04)

乡村人口性别失衡,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

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发达国家中,男性总是向着重体力劳动行业转移,诸如伐木,诸如采矿或煤炭,在这些行业中,到处弥漫着浓烈的雄性荷尔蒙臭味,女性极为少见。一旦出现一个女性,往往会爆发激烈的争夺战,男人们会为争夺这个女生,打到满地都是牙齿。

相反,女性总是向着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等轻体力劳动行业转移——大都市中女性数量多,那是因为大城市轻体力工作比较多,一个年轻女性,她可以做个超市的收银员,也可以在游乐场的窗口里卖票。男人也不是不可以干这种工作,但一个能够在重体力劳动中赚到更多的男人,干这种活,总难免会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力”的感叹。

所以,一个村子或城市,如果出现人口性别失衡,那一定是产业布局不合理。

许多女性走出乡村,男人却死蹲在家里不出来。不是男人缺乏闯劲,而是他很容易在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女性,囿于生理所限,不可能去和男人比拼挖土搬石。

所以一个村子,大龄男青年扎堆打牌,却见不到女性,不是女性没有社会责任感,而是当地极度缺乏轻体力劳动行业。

500


(05)

经济问题,在经济范畴很容易解决。

一旦把经济问题,曲解为社会问题,就会带来甩锅效应。明明是当地发展规划出现失误,却把经济布局失衡,推诿到女性身上。进而滋生出诸如“暖农村大龄男青年被窝”这么个古怪叙述。因为问题定义错误,当事人浑然不知,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牺牲,来填自己未尽职责的坑。

如果当地真的想解决“暖大龄男青年被窝问题”,只须对症开方,照方抓药,做到如下三步:

第一步:找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把政策问题社会化。

人口性别严重失衡的地方,必是女性就业的高难地区。

在这种地方,女青年唯一能够找到的工作,就是起早贪黑在家做饭。失去经济机会,这就意味女性同时丧失了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任何一个女性,哪怕她没受过教育,也无法忍受这种社会不公。

500

第二步:制订行业均衡规划。

人口性别严重失衡的地方,都必须要有个规划。如果当地产业偏向重体力劳动行业,那就要多规划服务业、旅游业与娱乐业。如果当地产业偏向轻体力劳动,那就多规划一些重体力工程。

有了轻体力劳动行业,女性就会络绎而来。有了重体力工程,男人就会扎堆成团。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明晰的规划,就会在产业失衡面前陷入焦虑,甚至会出现甩锅思维,把自己规划失误的责任,推诿说是女性缺乏献身精神。

第三个: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引进资本。

无论是重体力工程,还是轻体力劳动行业,都意味着巨量的资本。无论你对资本持何种态度,但要解决当地人口性别失衡问题,只有资本才是终极解决方案。只有在资本有机会、有成长空间的地方,均衡的产业布局才能完成。届时,当地人口无论是男是女,都能够找到有尊严的工作,无论男人女人,都有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到那时候,所有的焦虑与困境,也就不复存在。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两性人口配比,是个天道现象。每一个人生下来,不管他是男是女还是介于二者中间,上天早就给他准备了一生的灵魂伴侣。只是因为产业失衡,把这些最合适的男女强制分开了。

是应该创造条件,让天下有情人相遇的时候了。

所以今天的问题是:

乡村问题,表面上社会问题,本质是资本不足问题。所以当下最急迫的,是在乡村培植资本成长的土壤,这个提议,你认可吗?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点击「雾满拦江」阅读原文  (ID:lwwuwuwu)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