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时期历史/考古的一点推测

1,尧舜禹时期及更早的三皇五帝时代,华夏文明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商周之后情形大不同乃至迥异。

当时黄河流域的气侯特征,更近似于现代长江流域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情形。黄土高原及内蒙草原都为森林覆盖,现代的干旱半干旱沙漠沙化地域,在当时最多也就是半湿润草原区。现在的黄土高原千疮百孔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碎片化状况,那时甚至根本不存在,那时的黄土高原没有现在的海拔(四五千年来平均海拔高了数十百多米),也更平整广阔,河流下切亦远无如今深度。

这是讨论尧舜禹时期及更早前历史经济文化,必须时刻牢记的最关键决定性根本性客观背景条件。

2,与此相应,尧舜禹时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有特殊性。即超长期超大范围剧烈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沧桑巨变。

这是思考探讨尧舜禹时期所有历史事件、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变迁及此时期各考古文化遗址形成、相互联系、断层断裂等等,都必须时刻需牢记首先要考虑的决定性环境要素。

3,举一个例子。石峁遗址。

根据年代测定为尧舜禹时代及夏早中期。考虑上述当时地理气候因素特征,这座"城堡"显然就不是如后世长城边墙,是中原文明为应付游牧部落而建。更大概率是河东华夏文明中心区域的陶寺盆地文明为应对大洪水的覆亡之危,挑选的以夏后氏为主体的第二个后备基地。(第一个后备基地应是历山原虞舜部落)

从颛顼到鲧到大禹,黄帝后裔这一支系都担任过部落联盟或中心邦国"司空"职务,负责土木工程水土治理。建仓、库筑城是他们祖传技艺,世代职守。鲧被杀后,大禹仍继司空职守,主持治水。

石峁城址大概率是鲧主持修筑。

由于鲧在尧都陶寺盆地抗洪堵水失败(盆地外黄河汾河类似长江九八年洪峰级流量,盆地内今年夏天郑州级暴雨,筑坝堵水御水于外举措,反而令盆地变湖区彻底湮灭?),被追责刑杀。(鲧部落筑出石峁城,震惊了其它各部落?其能力及废公谋私行为,也为尧、舜两部落所忌,被舜帝追责定罪杀除?)

4,良渚(越)、古蜀(羌)、河西,大概都是颛顼→鲧→禹这一支系(华夏之夏,盖房建仓建城专业工程施工队)主要活动区。盘殷商周之前,古代部族是迁徙的而非定居的,且时间长度动辄几百年,多中心交替流变也正常。

 这一时期搞的土木工程,能留存至今天的,要优先考虑是黄帝后裔这一支系的专业队伍施工建设地。他们家是专干这个地,别人没他们专业。

讨论夏禹前历史/考古,任何忽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分析研究都是不负责任乃至扯淡地。夏商及之前的考古/历史,首先就要尽最大可能复原、分析当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为这个东西决定了当时文明文化一切特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