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我比《长津湖》更狠的硬汉剧,那必须是它

500

文/ 金错刀频道

不出意料,《长津湖》彻底爆了。

上映短短6天,票房就已经突破了25亿,刷新11项影史记录。

尽管时长达到了3个小时,电影结束,光片尾字幕滚动就长达7分钟,涉及12000名以上的剧组工作人员,但很多人还觉得意犹未尽。

500

国产硬汉集结,华语片已经很久没见这么强悍的荷尔蒙气质。

吴京、段奕宏、胡军、朱亚文,都是现在成功晋级硬汉男演员的扛把子人物。

而在16年前,也有一部硬汉剧,在央视黄金时段首播之后,彻底成为现象级——5年内就重播了3000次,至今仍然以9.4分稳居豆瓣高分国产剧榜。

这部剧就是《亮剑》。

500

亮剑的爆火,不止火在一代人身上。

在B站,《亮剑》才是真正的流量扛把子,关于《亮剑》的段子和高能场面,播放量轻松超过千万。

500

《亮剑》的故事非常精简干练,只用30集就涵盖了抗日战争、国共抗战、抗美援朝等重大事件,节奏快到让很多人一直以为《亮剑》有四五十集。

 

还有,《亮剑》还干了件更硬汉的事儿:

900多次爆粗口还是男主,只有李云龙了。

500

最狠的人,却说最粗的话

和大部分拥有主角光环的战场英雄不同,出身贫苦的李云龙,没有受过什么正经教育,几乎是粗人一个。

你永远别指望他嘴里能说出什么正经话。

“老子”、“他娘的”、“龟孙子”、“狗X的”“放屁”、“干”……,李云龙对脏话的驾驭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伏击日军的时候,李云龙先要跟楚云飞搞清楚,“王八蛋”用日语怎么说,完全没个打仗的正形儿。

500

跟楚云飞打仗,张口就是,“要捅他楚云飞的腚眼儿”。

形容自己倒霉,得带上一句,“放屁都砸脚后跟”。

500

性格暴躁,口吐芬芳,办事不讲原则。

死皮赖脸找人借东西,上来空手套白狼,“咱穷光蛋一个,连老婆都没有,真要有老婆,就拿老婆跟你换五十箱手榴弹”。

500

经常顶撞上司,脑子一热就容易犯事儿。

他经常对手下的弟兄骂骂咧咧,张口闭口“他娘的”,和尚张大彪这些人可倒了血霉。

500

就算是夸人,李云龙也从不正经夸,不在中间加上一句“真他娘的”就不过瘾。

500

据不完全统计,李云龙在剧中一共“口吐芬芳”900多次,平均每集会有30句爆粗口。

久而久之,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赵刚都被他带得时不时蹦脏字儿。

脏话太顺口,甚至还一度影响了自己的老对手——本身性格沉稳、颇有大将风范的楚云飞,也一度被他带跑偏,贡献了《亮剑》的名场面。

500

但李云龙和兄弟们的感情也在一声声的骂娘中得到升华。

看似满嘴没个正型的他,但凡遇到正事儿,却总是最先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为了挑选精兵强将,他提出让每个人和他来打一架,赢的人才能胜任。

望着胆怯的战士们,李云龙又使出了自己“骂人”的功力。

果然,在他的一通训斥下,大家被激发出了昂扬的斗志,将他奋力打倒在地,一身灰土的他却开心地拍手叫好。

500

他虽然嘴上都是粗话,但心思又总是最细腻的一个。

他经常和政委赵刚互怼,嘲讽他是文化人,可是在战场上的危机时刻,他是最先背起中枪的赵刚的那个人。

嘴上还是不说软话,“老赵,你别装怂,你想一撒手就走了,门都没有!”

500

为了少让团里兄弟牺牲,李云龙开炮轰了自己刚过门就被日军劫持的老婆秀芹。

战斗结束,平常血性汉子支开了所有人。

到了“妻杨秀芹”的墓碑前,才展露出脆弱的一面,“ 我咋觉得你躺在这儿,我李云龙的半条命也埋在这儿了 ”。

500

李云龙身上最“血性”的点,是他表面冷酷粗俗,谁也不在乎,内心却是热乎的。

500

“粗话之王”到“铁血战神”

他是怎样无缝切换的?

粗人李云龙的人生信条就是,“逢敌必亮剑,绝不含糊”

他说,“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第一,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

500

在战场上充满了血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服就干。

他有情有义的同时,还有勇有谋。

楚云飞的80万部队拥有美国进口的武器装备,李云龙的60万部队仅有国产的早已过时的武器装备,无论武器还是人数李云龙都占劣势,可是李云龙却打赢了。

赢就赢在了“逢低必亮剑”的气魄。

500

李云龙的铁血让他带出来的每一个兵,都有了“李云龙味儿”。

日军扫荡,一个骑兵连,为了给战友开路,一直冲在最前面。前期已经伤亡惨重,面对一圈精锐士兵的包围,更是没有突围的希望。

500

连长孙德胜点了点人数,丢掉了手里的枪,发出了三次进攻命令。

第一次,11人。第二次,6人。第三次,1人。

最后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在被斩断左臂的情况下,仍独身一人举起马刀,冲向整排敌人。

500

明明是突围战,明明只剩一个人,为什么要喊进攻?

这场悲壮的战斗,在敌人眼里是“自杀式攻击”,而这就是独立团团魂,以往带兵打仗,李云龙都爱大着嗓门鼓舞士气,他的将士也不例外。

500

独立团里有个神枪手,在战争年代,培养一个狙击手并不容易。

然而,当最后没有子弹的时候,这名狙击手和另一位战士拿起刺刀,站在一群鬼子中央——一个狙击手,要跟日军贴身肉搏。

死前最后一句话:值,又多了两个鬼子陪葬。

500

《亮剑》里的血性、愤怒、勇气,都是现代人越来越羞于表达的“硬汉精神”。

500


500

曾被嫌弃的“硬汉”剧,

正在狠狠吊打流量烂片

《亮剑》为什么能火16年?

3000多次重播,依然戏味儿不减,是因为《亮剑》赢在了一个词——真诚。

在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的投资方,总对观众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年轻人不爱看主旋律的爱国剧,要想有票房,就必须得配上流量鲜肉。

于是,那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生活阅历和演技都并不“硬汉”的演员,在强撑着演“硬汉”。

500

给观众的最大感觉就是,流量放毒,硬汉油腻,全程尴尬。

但《亮剑》拍的是主旋律,却并没有把观众当傻子,而是大胆启用了当时已经47岁的李幼斌,并且把每个小人物都刻画的有血有肉。

比如,忠厚老实、武功高强、对李云龙忠心不二的魏和尚。

500

在马上就要亲眼看到日军投降的时候,他却在去师部送信的路上,被劫路的土匪害到尸首分离。

和尚死后,《亮剑》中并没有出现李云龙痛哭的场面。

这里,《亮剑》是这样拍的:收拾行李的过程中,李云龙下意识的叫出了和尚的名字,才意识到和尚已经不在了。

这是真诚。

500

比如,表情包扛把子的王有胜。半个小时前,王有胜跟随段鹏追击残敌,他镇定自若,缴获了敌人的被服。

段鹏让王有胜留守,并把门上贴上封条。穿着刚刚缴获的新皮靴,看着兄弟部队一个个从面前经过时,王有胜那种得意劲儿怎么也藏不住。

500

可当新皮靴被其他部队抢去时,有胜再没了刚刚“阅兵”的那股威风。

这似乎跟故事的主线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样的人物和名场面,却是《亮剑》心里有观众的体现。

这也是真诚。

500

结 语:

在拍摄《亮剑》的时候,只有900万启动经费,包含了演员片酬在内的全部预算。

整个剧组穷到整部戏只有2台摄像机,还是跟别人租的,但却在今天被13万人打出了9.4的高分。

十年后,收视率还能挤进前五。

500

在今天可以轻松吊打大部分同行,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请了多少演员,砸了多少钱。

第一眼看似平平无奇,但却足够真诚。

在《长津湖》的朱亚文,扮演的指导员俊雅、善于做思想工作,又不失勇猛,让很多观众想起了《亮剑》中赵刚的味道。

500

这些剧的爆火,也证明了一件事,观众抗拒的不是主旋律,硬汉形象也并不是拼不过小鲜肉。

观众真正不接受的,是不接地气、不真诚,打着“爱国”题材的标签,放流量去圈钱的烂片。

是时候,让活在票房舒适圈的流量烂片,接受一下“硬汉”们的吊打了。

点击「金错刀」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