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帝国崛起看人才的使用

大秦帝国能从春秋战国众多国家中崛起,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而是500年奋斗的结果。

大秦帝国前期,就已经注重使用人才,比如百里奚,但是秦国为何没有形成象齐国的田氏,晋国的赵,魏,韩那样的权贵势力?这与秦国的陪葬制度有关,秦国的国王死后,其重要的大臣往往需要陪葬,因此在秦国形不成权臣势力,也就不能形成权臣的既得利益集团。到商鞅变法以后,由于商鞅成了秦国的商君,形成了很大的威望,但是商鞅很快就被歼灭,没有形成商鞅的既得利益群体,后面的张仪,也没有在秦国形成势力,魏冉也被贬出咸阳,范雎最终主动辞职,才算有了善终,吕不韦也被赐死。大秦帝国重视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都没有在秦国形成既得利益,所以也就没有秦国引进新的人才,否则秦国留下的必然只是这些人才的后代。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一改以前的政策,继续任用过去的功臣,而这些功臣必然就形成了既得利益群体,比如李斯赵高,李斯赵高为了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才有了沙丘之变。而崛起的大秦帝国,任用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后代,他们的靠身份上位,在关键时候,也就显得能力不足,蒙恬,蒙毅是官三代,王离是将军三代,加上胡亥这个二代,李斯这种贪念权位的老臣,大秦帝国快速崩溃,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