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000元生活费,是不是最低生存标准?
【本文来自《既然有人可以一个月七八百的生活费,而且不是馒头就咸菜,那就证明大部分人可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老潘潘潘潘
替大家说得明白点:别人拿两三千块就生活了,也没见说他需要国家救济,你就别涨工资了吧!
这是一回事吗?大家讨论的是大学生活费,大学普通人的大众化的生活费,讨论的是每月1000元生活费,够不够大众化标准,并不是最低生存标准,不是每天馒头就咸菜标准,而原视频引申出来的讨论,很多是说1000元是生存标准,刚吃饱甚至吃不饱,这类人所谓的吃好的标准很主观,什么样才叫吃好?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境长大的人,也不一样,昨天北大清华食堂的讨论,也是差别极大,同样的学校同样的食堂,有人说十几块钱就可以吃好,有人说得20几到30几才能吃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都差了一倍了。
再说下你说我侄儿的事,人家是在南京是在大学,我侄儿在县级市,在高中,人家是说三个人早餐不到20块吃的很好,我侄儿是一个人,人家每人一碗胡辣汤,我们那没胡辣汤不流行胡辣汤不喝胡辣汤,我侄儿不喜欢吃鸡蛋不喜欢吃鸡,只喜欢牛奶瘦肉蔬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把这些食物除去,少了吗?
我高中120元到150元每月,是因为我在校时间长,也有吃多吃少,突发用钱,到了大学到了武汉就不够了,涨到150到200元,这纯粹是吃的。
还有,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有人说1500元,2000元,全花光吃光了吗?就像我,一学期2000元,我吃光了吗?我存下1200呢,我是不是也可以说我当年一个月400元或者500元月生活费呢?
而且按照有人的算法,1500那是最底线,最低标准,剩不下一点钱,1000是完全不够。这本来就是个体差异极大的事,讨论的是普通大众学生的生活费水平,有些人非要杠,能不能站在你自己学校平均水平大众水平上来说?那些在我看来不必要消费是你学校学生必须性消费吗?还是你自己认为的必须消费?
我还看到有人说夏季开学,家里把所有费用一次性给齐,结果学生不但把学费等该交的费用没交,自己花完,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也早花完的,最后家长只好每月打生活费的,这后面不是针对你,是针对这个现象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