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不避讳让我知道家里经济条件,有次去银行取钱他就让我来操作
【本文来自《我家小孩大一了,我们一直骗她,我们家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个人觉得,还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合理的生活水平。自我懂事后,家庭条件就不错,九几年的时候水蜜桃啃一口就扔了,然后就被我爸扔回农村老家读小学接受“下乡教育”,自此不敢再随意浪费。
我爸的理念是从不避讳让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特别是高中以后他每一次去银行存钱都带我去,让我来操作。平时,他和我妈以身作则地勤俭持家,但该花的钱也不含糊,有机会也带孩子出去旅游见见世面。遇到一些问题,他就先示范一遍,然后第二次类似的问题就守在旁边看我处理。
到了大学后,他并没有限制我的生活费,只说不够了回家要;也给准备了房和车,直接买我的名字。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劝他,认为这个做法会让我失去斗志和大手大脚,乃至误入歧途。但我爸选择相信我,而我也没有辜负这一份信任,衣着搭配都十分朴素。反倒是有家境一般的舍友为了充面子,找家里要了几千说要学车,最后都花在K歌、置办衣物方面。
我曾对大学的死党说过,“假设我身上只有100元,遇到事,我都不会慌;而你身上有1万元,你都还缺乏安全感。”这就是从小父母带给我的安全感,在成年后确实会更自信,在面对问题时能先稳住阵脚。
后来,有了女儿后,我继续沿袭了我爸的这一理念,奋斗的目标就是准备给女儿在车房之外,再尽量存一笔钱,作为她成年后的启动资金。老婆曾提出反对意见,理由同样是孩子会缺乏动力,要让孩子自力更生。我直接反驳,孩子对金钱的观念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帮她树立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并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引导她合理使用金钱。
简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在家庭现有的经济基础,给孩子合理的物资条件,减少她可能的自卑心理;同时,在父母的陪伴下,将她作为独立的个体,引导她如何合理支配金钱,对于一些不好的苗头(如过度攀比、铺张浪费)及时纠正。
我始终坚信,当给孩子梳理正确的三观后,她能抵御得了诱惑,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能做的无非两点:给她提供物质基础,帮她打好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