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访谈鲁光电子朱礼贵重构商业模式,数字化加速半导体企业发展

编者按

“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把握数字化机遇、释放数字活力、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已经成为时代使命;顺应时代变化、全面提高数字化水平,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那到底如何理解数字化?企业又如何快速响应,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变革?针对数字化的相关问题,凤凰网广东推出了“点亮数字中国 ”的专题,通过对话专家学者、湾区商会协会及企业家去进行全面分析解读,本次对话,凤凰网广东采访了鲁光电子董事长朱礼贵。

500

数字化并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会催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带来新物种、新人类、新消费……

据凤凰网广东了解,鲁光电子从2002年成立伊始,就确立了业务方向,同时开展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两大板块,成立了国内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国内业务主要通过线下展会、市场调研、客户走访等形式进行市场开拓;国际业务通过参加国际半导体电子专业展会、利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等多渠道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通过多年的努力,鲁光电子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数字化是以业务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以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效益为主,强调业务赋能,追求价值主张。

具体到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产业链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部分。芯片设计,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全球化,全年供需不均衡,3-6个月库存;晶圆制造受制于光刻机等高端工艺设备,生产周期长;封装测试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和机器共同完成。半导体行业具有“碎片化、低毛率、定制化”特点。

面对半导体行业新的变化,企业只能通过对经营管理的聚焦,主动推动创新转型,才能为企业的加速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而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

1.将价值驱动作为企业的核心追求,即关注价值创造和投资回报,着力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

2.技术驱动,创新为先。企业领导者应当摒弃以往只重视产品技术,轻视技术在业务和管理上应用的观念,在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上,尝试迅速切换到体系化推广的新常态。

3.重视体验管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当下的企业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有很大程度改善,不只是改善用户的体验,企业也要重视员工的体验。体验的管理要从终端产品厂商前移到半导体企业。

所以,数字化转型可以很好帮助解决价值驱动、创新技术应用、体验管理这些新命题,以下是凤凰网广东与鲁光电子的采访对话。

凤凰网广东:“数字化”如今已经成为时代使命,更是企业重要且紧急的任务,您是如何理解“数字化”这个概念的?为什么近几年数字化转型变得如此重要?

朱礼贵:数字化本质上是一个管理问题,是一个管理效率提升的问题,是一个跟业务结合在一起,去不断向前推动迭代的过程。利用数字化思维,实现管理的流程化、业务的数据化、决策的智能化。

企业数字化,就是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运营情况,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个管理领域,对企业外部供应链、客户端市场需求等各个业务链条进行数字化赋能,打通产、供、销业务,通过数据驱动、洞察市场、创新业务模式,重构企业价值。新技术、新应用成就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形成新模式和新业态。

如今企业正在从内到外的全面重构与转型,业务、数据、组织、协同、沟通、生态等等都需要数字化,数字化能让企业对内降本增效,对外更好的服务客户,并通过数据进一步变革商业模式和提升核心能力。

凤凰网广东:这次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主体是企业,驱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是转什么?

朱礼贵:行业严峻形势、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战略谋划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因;数字化转型重大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内生动能增强,投资热情渐涨;其中,制造模式和运营模式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是企业建设重点。

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是市场对设计好、性能好、价格低、易获取、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成熟,新维度、新需求、新业务不断升级迭代,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提高,企业对系统敏捷化的诉求成为刚需。

数据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作为业务的纽带,符合个性化需求、服务化发展趋势。数据不仅能够辅助企业快速做出决策,实现降本增效,甚至能够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数据驱动,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吸引客户的能力、保留客户能力和盈利能力。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一场制造模式和管理运营模式的变革。数字化转型重在强调业务的转型。从生产、采购、业务、管理、数据等方面入手,引进一整套的数字化工具、系统、平台、中台等,不断优化现有模式, 利用数字化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在发展中找到最合适企业的发展道路。

凤凰网广东:数字化转型是为了迎接时代发展的机遇,但势必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您觉得您所在的行业以及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有哪些?做了哪些工作去应对这种挑战?

朱礼贵: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高投入的行业,专业人才和资金制约仍然是困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问题。

当前,制造企业组织、业务、产品和价值链的复杂性,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诸多困难。具体来说,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 认知问题:概念满天飞,技术一大堆,陷入迷魂阵。比如对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这些技术/理念,制造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应该如何选择,从哪着手。

2. 执行问题: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重视不够,执行不力,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

3. 规划问题:规划不清,目标不明,导致投资盲目,选型失误,管理糊涂。4. 实施问题:如果规划不清,实施越深入,信息系统、自动化系统烟囱越多,孤岛现象越严重。

5. 数据问题:数据缺乏标准与规范,数据难采集、质量差、难利用。

6. 应变问题:系统应变不力,运维乏力,甚至业务与系统“两张皮”。

7. 机制问题:组织机制不清晰,专业团队不给力,无法做到可持续。

8. 效益问题:总认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愿意持续投入,专注不够。

这些问题必然影响企业的交付能力、服务能力、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应变能力,最终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初衷。

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始于战略,重在技术,根在业务,成于管理但可能也毁于管理。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化技术支撑为前提,但并不仅仅只是数字化技术本身,它的本质上是业务的转型,而业务转型必须以企业战略为主导,以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为指引,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人员能力为保障,以企业文化、环境机遇来促成。

凤凰网广东:巨头和中小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朱礼贵:数字化转型,正在从企业的可选项变成必选项。随之而来,企业也更需要掌握数字化进程中的契机、节点和全新机遇。2020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尤其国内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选择性发展,转变为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发展必经之路。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到达,只有远见卓识、超强执行力、坚定目标感的少数企业才会成为这场数字化转型中的最终赢家。

凤凰网广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在未来的数字化浪潮中有什么规划?

朱礼贵: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目标是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实现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数据成为业务的纽带。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实体资产将会转化为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将会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质。

数字化工厂规划: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系统、数据集中统一。通过数据驱动,快速迭代体系架构、业务流程,打造规模化定制、协同化开发、网络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的智能制造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极致需求。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撰文:李 腾

审稿:余 菲

编辑:陈晓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