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必须骂死这「双标」热搜

作者|   她姐

来源|   她刊

这段时间,她姐注意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

一些90后女孩公开喊话:我不想生女儿,不是重男轻女,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只是觉得当女人太难了。

500

对不起,我只想生个男孩,有错么?

这样一番肺腑之言,引发了不少同龄女性的深刻共鸣。

500

「生儿子我可以教他做人,但生女儿我却没把握她遇到的一定是人。」

「有时想要女儿,但一想到这个世界对女孩而言太危险,就犹豫了。」

因为同为女性,我完全理解女性所面对的生存困境。所以,才更不想生育女儿。

看到评论区大家的一众附议声,想到这种想法在各大网络平台如此流行,甚至形成群体共识话题。

她姐却不禁忧虑。

如果,这种观念在年轻女性中成为了共识。

如果,夫妻可以自主选择腹中胎儿的性别。

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这看似温情的女性共鸣,其实给女性挖了一个连她们自己都未意识到的「陷阱」。

500

被暴露的困境

陷阱,施以伪装的坑穴。

为什么无数女性会感到共情?

因为这坑穴,确有几分真实感,有足够的诱导性。

她姐要承认,因心疼女性,不想生女儿的观念,有它的正面性。

的的确确,在某种程度上,它似乎反映了当下女性的困境。

500

头条新闻 

尤其近几年,伴随着各种社会新闻的发酵,搬家女生跳车事件、杭州杀妻案、明星家暴案……

新闻中一个个的女受害者,让女性的艰难处境前所未有地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而且,社会新闻,只是真实生活的冰山一角。

每一个普通女性,都曾或多或少感受到各种性别带来的困境。

生育的苦。

在豆瓣评分9.5的纪录片《生门》中,小小的产房被刻画成了一面棱镜。

500

《生门》 

它赤裸地讲述了无数底层女性或被迫或自愿沦为「生育机器」的悲剧。

越来越多女性名人公开分享了自己的生产感受。

艺人Ella公布了自己的生产录像。

500

看了明星的视频,大家豁然了:原来即便是经济已经自由了的明星,也可能被生育问题难住。

把TA生下来,还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

产后,女孩还要体验坐月子、涨奶之痛,以及一系列以尿失禁为代表的产后综合征。

500

从前,上一辈女性在生产体验上的轻描淡写,甚至是沉默,被彻底打破。

现在,不少年轻女孩都有所了解——原来,在生育背后,有这么多令产妇难堪的疼痛与不体面。

女性的困境,是个多面体。


生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面。

在职场上,多数时候女性处于劣势。

500

随处都是顽固的性别刻板成见。

面试者口中那些刺耳的问题,她们已习以为常:

你有生孩子的打算么?你多久结婚?

职场上的不平等,轻则体现的是不被信任,重则是职场打压,甚至是职场性骚扰。

职场之外的生活,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限制。

那些感同身受的各种形式的荡妇羞辱。

500

Bitch!成为了背地里问候女孩的惯用词。

当人们羞辱一个女孩时,人们嘴上总是挂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你穿这么紧身、这么暴露,还怪别人盯着你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向左滑动可查看更多

来源:公众号费加罗夫人


这便是当下女孩所面对的现实。

属实糟糕。

所以,那些不想生女儿的她们,看到了,也承认了这些困境。

但女性的生存处境艰难,就意味着要直接扼杀她们的出生么?

500

这逻辑看似温情,实际却充满了霸权:

人生太糟糕了,所以我干脆选择不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

面对持有这种想法的姐妹,她姐唯有说一句——

为人母,我们能拥有的绝对正确使命是用爱去给予生命,而非带着偏见去选择生命。

500

重男轻女的陷阱

接着再来聊这观念中隐藏的陷阱。

表面上看来,不想生女儿的你,秉持着善意的初衷。

你的想法中,也确实没有「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底色。

但事实是,在无形中,你和那些真正重男轻女的顽固派,不谋而合了。

500

你对女性的最大体谅,是选择生个男孩。

你让世界上少一个女孩,恰巧遂了那些人的心意。

重男轻女,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仍是扎根在无数国人价值观中的「硬骨头」。

就前两天,她姐在后台收到留言:

500

打仗要靠男人,女人能打仗么?

国家开放三胎就是要多生男孩……

实话说,这样的留言,在后台她姐随随便便就可以翻到上百条。

不只是留言,相似的感受也来源于周围的同事。

500

编辑部95后北漂女孩遥遥,分享过她的经历——

遥遥的爷爷既有孙女也有孙子,但遥遥心里明白,他对自己和弟弟的爱不一样。

喜欢遥遥是因为,她很努力上进,学习好能给家里赚钱。

而喜欢孙子,单纯因为他是孙子,是男孩。

就前几天,她姐还在微博里刷到了一则不该出现在2021年的社会新闻。

500

夫妻前两胎生了女儿,怀上了第三胎托关系塞了钱做了性别鉴定。鉴定结果写的是女孩,而在女方真的做了引产后,才发现腹中的死婴是男孩。

陈先生怒气冲冲地找到媒体,想讨个说法。

他讨没讨到说法,她姐不关心。

只是这新闻,看了让人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听多了这样的声音,再结合周围朋友的处境,人的心里真实地会生出一种无力感。

国家明明已经宣传了那么多年生男生女都一样。

但现实是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尤其在观念相对传统的小城市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非常非常普遍。

500

重男轻女,一脉相承到了抚养问题和财产问题上。

如果一个家庭同时养育了男孩女孩,你几乎能肉眼可见到养育方式的差异:女孩松一点,男孩严一点。

女孩可以能力弱,她总归会找到下半生的托付。

但男孩不能弱,弱者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父母对男孩的期待,是远远大于女孩的。

再看财产问题。

500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民间的顺口溜:女孩是招商银行,男孩是建设银行。

什么意思?

女孩招商,给家里招来彩礼、房子、车子。

养男孩要建设,要往外送钱的。

我也爱女儿,只是我不得已把房子留给儿子,把积蓄拿来给儿子娶媳妇,甚至于通过女儿得到的彩礼,转手作为儿子的娶亲备用金。

一句话,女儿总归可以嫁出去,但男人不能打一辈子光棍。

还有中国独特的「扶持儿女」买房文化,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女儿身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缺。

500

甚至包括很多独生女家庭在内,部分家长认为女孩不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房产。

所以还有一种观点,生女儿好,因为生女儿可以嫁出去赚钱,而儿子得在他身上花钱。

这被美其名曰为多子女家庭中的「资源合理配置」,只是这配置从始至终都天然地偏向了男孩,即使很多口口声声说着生女儿赚钱的人,内心想要的还是儿子。

在这些“古老“的观念中,从未把女性当成一个有主体性的人来对待。

或许有人又想说,既然女性的处境如此艰难,那我更要放弃生女儿了。

错。

这种倾向,是人的劣根性中的「知难而退」。

面对困境,最好的出路,不该是接受,而该是改变。


500

该成为什么样的女儿的父母?

她姐非常赞同这样一句话——「儿子的父母是天生的,女儿的父母是后天建构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

不难。

如果你是儿子的父母,只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养育孩子就好了。

但当你成为了女孩的父母后,才会了解原来有那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

而且,当下的你或许并未准备好。

500

老一辈养育女孩的理念,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不夸张地说,在成为女孩的父母前,很多人甚至压根没思考过一个问题——怎么做女孩的父母?

没错,我们太少被教育如何成为女孩的父母了。

怎么成为合格的女孩的父母?

首先,千万别小瞧了女孩的生命力。

500

8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无数中国家庭只养育了一个女儿。

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生女的父母选择用男孩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女生。

从那些耳熟的名字中,父母对独生女的期待,可见一斑,。

编辑部一个小姐姐名为亚男,意为不亚于男人。

亚男从小就感受到了,父亲对她的期望,不是成凤,而是成龙。

500

这些父母模糊了性别的差异,反而却弄巧成了拙。

这种养育方式,演绎了一场跨越了几十年的蝴蝶效应。

它反而验证了一个结果——女孩,确实可以成龙。

500

但其次,她姐也看到了父辈曾走过的弯路。

因为渴望自己的子女成功,他们陷入了一种固化的逻辑——女人要照着男人的样子培养,才算优秀。

这不怪他们。

是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想象,太单一了。

戴锦华曾说,我们想象中的女性命运往往只有两条路。

要么她如花木兰般披挂上阵,杀敌立功,请赏封爵,冒充男性角色进入秩序。

要么她解甲还乡,穿我旧时裙,着我旧时裳,成为某人妻,一如杨门女将的雌伏。

否则,在这两条路之外,女性便只能是零。是混沌、无名、无意义、无称谓、无身份,莫名所生所死之义。

500

所以当好女孩的父母,的确很难,但不意味着要把女孩培养成男孩的样子。

在培养一个出色的、勇敢的女儿之前。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千万别把生命的可能,限定在性别上。

美国诗人南希•史密斯曾写下过一首名叫《只要有一个女人》的诗,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从不是因为TA的性别。

请别规范孩子的性别。

别把她关在社会为女性打造的笼子里。

和老一辈的固化思维打架,太难。

但切忌陷入某种程度的倒退。

相比之下,我们这代人不如努力做好女孩的父母。

让更多女孩能在期待中诞生,她们的家人最初就接受了她们的存在。

500

如果,她姐未来会拥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此刻,她姐在心里酝酿了几句话,想送给还没到来的她。

致还未来到的你——

Hey,宝贝~你好呀~

好感谢你的到来,让我成为了妈妈。

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如果表现得不算完美,你也是能体谅的吧?

宝贝~你知道么?

在这个世界上,做好女孩的妈妈并不简单。

妈妈面对了好多难题。

但没关系,妈妈愿意为你努力。

宝贝~妈妈还没来得及想象你的样子。

眼睛是大的?还是小的?

个性张扬?还是内敛?

只要你眼里有自信的光,

双眼皮和单眼皮,都很漂亮。

只要你善良正直,

无论哪种性格,都很可爱。

宝贝~妈妈希望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不是妈妈喜欢的女孩样子,

更不是别人喜欢的女孩样子。

你喜欢芭蕾,那就去学。

你要是爱上了唱Rap,大声唱吧。

有热爱的事物就足够幸福了,不是么?

宝贝,想对你说的话,太多了。

等你真的来了,妈妈一定都一一告诉你。

而在你来之前,

妈妈会一直守在世界的起点等着你、期待着你。

总之,你要务必相信妈妈,

女孩的生命,绝对是一次值得感受的美妙体验。

500

最后邀请大家来谈谈原生家庭,你有什么自己的故事,你的父母教育和原生家庭有对你自己的婚姻观造成影响吗?你觉得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居多?

欢迎大家参与投票#原生家庭对婚姻观的影响#

监制 / 她姐

作者 / J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