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80-1995年 北方城市 的 男孩 玩具
作为一个北方省会城市里长大的80初男性,童年在玩具方面其实是很幸运的。
没有了温饱的顾忌,生活水平也随着改革开放而明显提升。
父母工作稳定,收入尚可,
又是独生子女,并且祖辈和长辈们基本都在身边,还是比较受宠的,
各种企业数量也在增多,针对孩子的各种物质条件也在大幅改善,手边的玩具自然是较为丰富的。
印象深刻的玩具挺多。
企业生产的玩具:
1,各种玩具企业生产的枪支、弹药、坦克、飞机、大炮等,数量众多。有塑料的,有金属的。印象深刻的是可以用少许娱乐的火药发出声响的火药砸炮枪,一般都是左轮,放一个花瓣状的塑料小圆筒火药圈,扣一下,响一下。还有一支塑料的M16,扣扳机之后,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是靠杠杆和齿轮发声。手枪一般都是盒子炮,也就是德国的鲁格。在当时,男孩子有军事的热情,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在进行我们国家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两山轮战,《凯旋在子夜》、《闪电行动》,让我们这些小学男生们兴奋,激动,兰州军区也是派出了参战单位,兰州当时还是很有拥军支前的氛围的,也是那个时候,知道了军装大美女朱琳,确实比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更有英气。
2,变形金刚。美国孩之宝的拳头产品,男孩子,基本都被动画片《变形金刚》所折服,一边嘴里发出嘁嘁矻矻的拟音,一边在手中摆弄着带有温敏变色标志的汽车人或者霸天虎。印象中,我的第一个变形金刚是在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花62元买的,是汽车人的消防车(救火侯),没买到擎天柱,让我耿耿于怀,但这个救火侯,也好像是花了我父亲小半个月的工资。这个变形金刚还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换着玩,还要小心不能被老师发现,不然会被没收,我用他,交换过淤泥,交换过狂飙,交换过弹簧,交换过汽车大师,但是,没换到擎天柱,因为同学不舍得换,小时候也没见过威震天,好像就没得卖。第一代的孩之宝,做工精美,塑料质地上乘,等我上了高中之后,自己买过猛大帅、六面兽、就已经不是孩之宝的授权产品了。图片找的是类似的。
3,金属的缩小比例的小车。当时我妈给我买过大概40多台,每台都有个现在鼠标的长度,不带弹力,可以滚动,有非乘用车,包括救火车、水泥搅拌车、公交车、大货车、洒水车、也有警车,救护车,垃圾车等等,很多车我都在生活中从未见过,那个时候的兰州,非乘用车主要还是铰接的公交车,大辫子无轨电车,212吉普车,东风和解放的5吨卡车,中型救护车等等。当时离我家不远有个东岗消防支队,里面鲜红鲜红的东风5吨卡车,带个大水罐,战士们几乎每天都擦,保养的非常好。
4,军事塑胶模型。小学高年级,大一点了,可以看懂军事期刊了,在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时候,海湾战争开打了,接触到了父亲给买的第一本军事杂志《现代军事》然后,更加喜欢这些武器装备了。塑胶模型可是个稀罕物,在少年宫才有的卖,小学时候总是路过,因为贵,也因为自己零花钱不够,所以总是很稀罕,但是没钱买。越来越喜欢,因为这些军事模型太逼真了,是等比例缩小,和之前的那些飞机坦克大炮的逼真度完全不同。只到初一,终于买了第一个模型,美国海军的AV-8B,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忘记什么牌子了,好像是日本的田宫还是什么,反正不是国产的小号手之类,而且还和电影《真实的谎言》有关,但不记得是先有模型再看的电影,还是先看的电影再买的模型。第一次用胶水粘合,模型完工之后,机体上总有很多胶印,也有粘结不牢的小部件掉落,但仍然很有成就感,也顾不上手指表层皮肤被黏住之后必须用小刀拉开的那种痛感了。从那之后,长弓阿帕奇、大和舰、挑战者主战坦克、T-34、苏27smk等等,这些就逐渐开始一一入驻我家的柜子。
5,四驱车。记得是双钻奥迪的,需要组装,但是对于做过军事模型的我来说,就容易的多了,但我自己只买过一个,不便宜,而且容易坏,玩法也比较单一,所以大了点的我就舍不得买了。更多的是帮院子里的比我小的孩子们组装,明白了电机和电池的连接,以及简单线路的原理。
6,其他各种军棋、象棋、飞行棋、大富翁、钢铁的拧螺丝的拼装积木(非乐高)、木质积木,魔方,等等就不一而足了,记忆深刻点的,是各种塑胶兵人和战斗装具等,可以组合出来一个战斗场景,但精细程度不如胶粘的塑胶比例模型。
7,必须接到电视上才能玩的电子游戏机。最开始是一个摇杆加一个红色按钮的最简单的游戏机,不知道名字,游戏很少,只有接球打方块,水下潜艇寥寥几种;然后就是风靡全国的任天堂的8位红白机(小霸王其乐无穷啊,就是这个任天堂的仿制品),要插卡,游戏卡一般都是几合一,魂斗罗、沙罗曼蛇、超级玛丽、冒险岛、绿色兵团、赤色要塞、松鼠大战、忍者龙剑传、坦克大战、玛丽医生什么的,也有单独一个卡一个游戏的,那都是大制作,三国志、圣斗士,初级的RPG类;又出了带着键盘,让我们练什么五笔字根,但本质也是个8位游戏机的“学习机”,没几年后,世嘉的16位机就多了起来,但始终没有红白机风靡,游戏也少一些,再后来就是Sony的PS系列了。
8,蹬前轮的三轮小车,不知道牌子,但是样子记得,发个图吧,当时院子里,好多孩子都有,不分男女,主要就是红色、蓝色、绿色。后边的靠腰容易坏,很多都拆掉了。
9,各种关节可以活动的小人。类似现在的奥特曼,但又不一样,以特种部队等为主,个头不大,7-8CM,腰部靠皮筋连接,手脚关节活动,可以做出各种动作。搜索了一下,好像还和孩之宝有关,看来这个文化入侵,真的很厉害。
自制的玩具。
1,弹弓,我没玩过树枝的,都是铁丝的,自己力气小,铁丝粗,就只能让大人拿钳子帮着弯成弹弓的形状,我爸做的不好,小姑父做的很好。主体完成了,用报废的自行车内胎,剪两个长条做皮筋,然后再用一小块软皮子包石子,能打很远,但毫无准头可言。那个时候,普通的子弹就是小石头,奢侈的子弹就是玻璃弹珠,要么来自成套的弹子跳棋,要么来自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按照大小,从一分到一毛不等。如果谁要是有个轴承上的废旧钢珠,那可是很稀罕的子弹了,打出去之后,都要再跑过去,仔细搜寻,把这个钢珠再捡回来。
另外一种小弹弓,就是用那种细的橡皮筋搭在手上的大拇指和食指上,用纸折叠成小的子弹,在学校互相打同学,也有用这个来传递信息的,在纸上写上话,然后打出去就行了。
筷子枪也玩的多,两根方筷子,错开叠放,用两个橡皮筋固定在一起,再用一个回形针做成发射台,一边用皮筋卡在两个筷子连接处,用钉子的头部固定住回形针的后端,只要一按钉子,回形针就会在皮筋的弹力下弹出,把小纸团什么的发射出去。威力比弹弓小多了,很安全。网上没找到图片。吃完雪糕的那个棒,加上橡皮筋,也能做很多小玩意。
2,各种洋画片。分纸质和不干胶两种,后者更高级一些,一般都是动画片或者古典故事中的人物。我们一般都是一大张买回来,然后再裁剪成小张,皆可以拿出去和别人交换,也可以和别的小伙伴一起,找个干净点的地方,就开始拍吸点吹起来,就是小小的赌博,但是充满了乐趣。每次玩完洋画片,手上都是脏的要命。
3,各种瓶装饮料盖子里的橡胶垫片。学校门口3毛钱一品的瓶装汽水,盖子都需要用起子打开,里面有个圆的塑料垫片,厂家不同,盖子不同,垫片的质地和厚薄不一,我们当时,最顶级的叫蓝精灵,是众多男士眼中的极品,放在手背上,用手指弹出,能飞出去很远,忘了是那种饮料瓶盖里的了,好像是504汽水里的。
4,玻璃弹珠,严格说不是自制的,但基本都是从弹子跳棋里面拆出来的,用来在土地上进洞,弹球等等。可玩性也很强。
5,烟盒。这个我玩的比较少,只记得当时的烟盒都是软包装,当时大人们新打开一个的时候,我们都等在身边,要求大人小心翼翼的撕开,然后成天盼着他们赶紧抽完,就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烟盒,标封都不能坏。再慢慢的拆开,平整,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样子,用来和别人交换或者对打。这也让我记住了好多烟的名字,黄色的大重九,白色的阿诗玛和红塔山,红色的云烟,灰+蓝的大前门等等,还有我们当地的海洋,完全没有印象见过谁有中华的烟盒,估计一是烟草的流通范围受限制,另就是资源稀缺了。
还有很多玩具,一时想不起来了,欢迎各位中年男士再补充。
(图片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