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子道佛五家归喆85
儒道佛三家是有区分的,这种区分是对立的还是彼此包含的,这有不同的看法。儒家其实没有进一步区分,其既有哲学也有科学,但是主要的还是“子学”。“子学”这个术语在传统思想中没有出现,但是相应的范畴是有的。这里可以看到,所谓的“哲学”是如何地在喆经中偏于一隅之地了,在东方思想的观照下,这是十分有限的学问。正因为如此,与西方哲学相应的西方文明不足以代表地球文明。
中华文明很早就懂得了海纳百川的道理,龙的图腾说明了这一点,不过,中华文明的发展涉嫌比较缓慢。传统思想在发展中有过两次重大的交流与吸收,第一次是吸收佛教思想,第二次就是吸收西方思想。在吸收之后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思想。相比较而言,吸收西方思想的难度要大一些,但是影响也更大,中国现代文明就是在吸收了西方思想之后出现的。吸收了西方思想之后的结果也是世界性的,因为地球文明就是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组成的。
哲学是西方思想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喆经中只占到“五常”一席之地,不可能就是“理想国”。西方哲学有许多缺点,当然也有优点。西方思想也许在泰勒斯被地上的坑拌倒之后就对望天不感兴趣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意见为什么不是真理”这样的世俗问题。这个倾向,直到康德还是这样,他的观点的实质是通过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来找到真理。在他来看,综合命题是先天的,所谓先天,不过是承认其有真理,而分析命题不过是意见而已。西方哲学的结论就是真理是意见的大全,这在黑格尔学说那里得到了圆满地体现,他认为的绝对精神就是绝对真理。可以知道的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找到真理,否则的话后来就不会有尼采的学说,尼采意识到了西方哲学的缺点,只是没有找到病根。
西方哲学自身解决不了真理问题,其有思想的先天缺点,他们的最好结果就是绝对精神,黑格尔之后的思想发展基本上没有超越这一点。这种思想,后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就是产生了马恩的社会学说。可以知道的是,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学说没有达到彻底性,这也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制度,西方社会更乐意选择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制度,他们压根儿不相信现实的上帝。许多事实表明,出自西方的所谓哲学无非是处理世俗的方法的结晶,虽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个指天、一个指地,前者是有理解神界愿望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象是个务实主义者,对他来说实际上没有什么神,他要找的只是世界的永恒原理。所以,他们最终没有在哲学范围内找到真理,但是,神毕竟存在,最终不得不设置一个“上帝”来解决这个问题,据说后来的神学家还把存在神的观念归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因为出自他的观念更有权威,更能令人相信有彼岸的“上帝”。
喆经包括了科哲子道佛,作为易经本来就有这些方面,只是有些在传统思想中是弱项,科学与哲学就是这样,所以,这方面思想内容的丰富与发展得益于与西方思想相交流。西方思想对地球文明的进步是有贡献的,其极大地推进了其进程,但是消极性是明显的,文明的发展如果不在正道上走,那就越快越容易翻车,如果不能反过来培本固元,那就越容易萎缩,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缓慢发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