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女排精神”

我是中国女排的忠实观众,我所理解的“女排精神”就是“拼搏”二字。但这种精神在这届女排首发队员身上没有看到。

这届奥运会,我们看到许多感人的拼搏场面:

女子4x200米自由泳,中国队奋勇争先的场面令人血脉偾张,而队中主力张雨霏还不是专项练自由泳的,她刚刚获得200米蝶泳金牌后,就被安排游自由泳接力,她没有怨言,而是和队员共同拼搏,不但获得金牌,还创造了世界纪录。

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肖若腾有肩伤,孙玮腕部有伤,但他们克服伤痛,完美地完成动作。他们都没有获得冠军,但他们的拼搏毫不逊于冠军。

中国田径队,苏炳添跑出了中国速度,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他的努力也不逊于任何冠军。

中国乒乓球女队,孙颖莎和王曼昱是带着预选赛的话题来到东京的,她们的表现证明她们对得起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员的资格,孙颖莎更是成了中国队克敌制胜的法宝,看着中国队队员让人喜欢的不得了。

中国跳水队,全洪婵一句:妈妈有病,我要挣钱给妈妈治病,看哭了多少观众?

还有许多说不完的中国体育健儿拼搏向上的感人事迹,他们有拿金牌的,有的虽然没有奖牌,但他们对中国体育的贡献同样重要。此时此刻,我最关注的女排比赛让我无话可说。

看中国队与俄罗斯比赛时,实在看不下去了,转台看的女子4x200米自由泳,我被中国女子游泳队的精神感动到了,我为她们欢呼,叫好。再回来看女排,只感到胃部一阵阵的不舒服。这不是我熟悉的那只女排队伍,场上队员患得患失,顾此失彼,注意力不在场上。倒是轮换上场的队员让我们看到昔日女排的影子,张常宁积极请战,努力拼搏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没有在其他场上队员那里看到这种积极的状态,更多是茫然和无奈,好像谁都没有办法扭转局面一样。

伤病不是借口。中国女排第一次争取世界杯冠军的时候,主力接应陈招娣腰伤发作,教练袁伟民在场边对她说的是:你死也要死在场上。当年,之所以赞誉“女排精神”,因为女排的成绩是队员们用血与泪换来的,她们当年的付出,仅仅一块金牌是很难代替的。

想想徐云丽的腿;想想魏秋月的膝盖,再想想惠若琪的肩背和心脏,这些当年女排的核心队员承受的伤痛和辛苦非常人能够理解。如果没有像她们那样的努力,就别奢谈“女排精神”了,如果还说“女排精神”还在,就是对那些拼搏的前辈的不恭,就是对这届奥运会为国争光的其他运动员的不公。

在中国排坛,无论商业价值还是社会号召力,只有中国女排一个品牌是最有价值的。天津女排连获国内联赛冠军,只是反映了天津女排在训练强度和队伍管理上略有优势,天津女排再获多少个冠军,也无法拥有中国女排所具有的价值。所以说,国内联赛的主要意义就是为国家队推荐和储备人才。让优秀的队员在国家队发挥重要作用,是现阶段俱乐部队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前一阶段,天津队和江苏队比赛,有队员不慎受伤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竟然有人跑到外国球员的社交网站上攻击国内球员,这就太过分了。俱乐部的利益永远不能超越国家队,当事人都是国家队成员,大家关心球员,痛惜球员的伤痛都可以理解,但为了局部利益攻击国家队的球员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况且,本是意外,却被渲染成故意,直到现在还有人念念不忘。这种状况真的令人难以理解。

中国女排教练郎平说,在疫情期间,训练和调整办法有限。其实,奥运会前,美国女排的联赛模式是可供参考的,这种联赛方式关注的不是整只队伍,而是队员,每个球员都与不同的队员组成一支球队,每个球员根据成绩积累积分,积分高的球员作为奥运选拔的参考。今后中国女排也可以尝试一下,通过俱乐部联赛并不能锻炼队伍和球员。想想看,一些核心在俱乐部队把输球都看做常态了,在国家队能保持争胜的愿望吗?

女排失利了,该怎么对待这些球员?呵护?别伤了她们的自尊心?快别逗了!准冠军阵容打出业余队成绩,还不能批评,今后还能出成绩吗?鞭策、鞭策,再鞭策!因为,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一只准冠军队伍,需要的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把游离在外“女排精神”重新召唤回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