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逃离“恶魔”,他在地库住了三年

作者丨 震惊叔

来源 |  当时我就震惊了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有些人,却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消失。

  上海松江某小区的许多居民都知道,在他们的地下车库里,住着一个14岁的男孩子。

  被新闻曝光之前,这个小孩已经在这儿住了三年之久。

  小孩没有经济来源,平时只能靠附近的一些热心居民接济,勉强维持日常温饱。

500

500

  大家都瞧他可怜。

  在这样好的一个年纪,没有钱,没有家,没人管,像一头风餐露宿的小兽,孤苦无助。

  同时他也是小区保安和志愿者们的眼中钉。

  从小区逐渐开始入住之后,他几乎是和居民同时出现,常年住在地下车库里,自己搭建了床铺和摆放一些简易的小家具。

  如果单是住在这儿也就罢了,他还在地库随地大小便,甚至偷居民们电动车上的充电器拿去卖。

  总之据志愿者形容,这个小孩就是个问题少年,非常顽皮捣蛋,严重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于是大伙儿商量着趁其不备,把他的床铺和家具全部拆掉,堆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桶上,打算心照不宣的将他轰走。

500

  可这一举动却激怒了平时照顾孩子的好心人们。

  热心人陈先生愤怒又无能为力,他明白孩子和居委会的矛盾不可调和,却又心疼孩子这样被“拆家”无处可去,这无疑是把他往绝路上逼。

  无奈之下,他只好寻求当地电视台的帮助,让小孩的事受到一定范围的关注,才会有更多解决方法。

500

  带着对地库少年的种种疑问,记者赶到了现场,采访志愿者关于孩子的更多细节。

  志愿者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原来小孩并不是流浪儿,他的家就在该小区里,父母离婚,母亲再嫁,通常这边只有他爸爸一个人在家。

  三年来,他们不止一次送小孩回家,可转眼孩子又自己回到了地下车库。

  所以这次干脆狠心拆了他的全部家当,再通过居委会做工作将他送回家去,毕竟小孩嘛,还是回家更好。

  听起来充满了人文关怀。

500

  随后记者又去到居委会了解情况。

  说到这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情况,居委会的赵书记表示,自己基本是了如指掌。

  从赵书记的讲述中记者得知:

  小孩姓张,早在三年前小张就不上学了,通常进校门还不到半个小时,就会偷偷溜出来逃学。

  至于逃学的原因,一是父母离婚,妈妈远嫁外省并生了孩子,他被判给了父亲;

  二是父亲原本是当地某厂的一名普通工人,2019年下半年经历了失业。

  总而言之,家庭不幸福,情况很困难。

500

  对于这家人的现状,赵书记表示居委会无愧于心,从未偷过懒,至于为什么小张现在是这个样子,是因为他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


  对于一些热心居民说“孩子苦”“没人管”的言论,赵书记认为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不是小孩不能上学,而是他自己不想上课;

  不是家里没人管他,而是他自己不愿回家。

500

500

  至于床铺拆后小张今晚该住在哪里,赵书记称孩子终究还是要由爸爸照顾的,他已经一大早就和小张父亲打过招呼,父亲也很欢迎孩子回家去。

500

500

  所以如今的小张已经回家了吗?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又拜访了小张的家,结果没有见到孩子,却被孩子的父亲吓了一跳。

  听闻记者想要帮忙的来意,小张爹表现出的状态,并未像赵书记形容的那样是“一个等待孩子回家的慈父”,反而更像一个无法控制情绪的暴躁狂。

500

  不仅伸手指着门外恶狠狠的赶人,甚至还在记者询问小张去处时,“砰”地一把将门摔上。

  看样子,情况并不像赵书记说得那样简单。

500

  失去了地库的床铺,父亲又将家门紧闭,此刻还未出现的小张该何去何从,想到这里,记者也不免产生一丝忧虑。

  吃了闭门羹,又寻遍小张未果,记者只好先离开小区再做打算。

  在回程的路上,记者收到了一位李女士的好友请求,她是经常帮助小张的另一位好心人。

  从李女士那里,记者又收到了与赵书记截然相反的事实:

  居委会声称安排好了一切,可实际小张的父亲根本不会让小张进门,只要回家就对孩子非打即骂。

  这让孩子根本不敢踏进家门。

500

  小张这一消失就是三天。

  三天后,在李女士的帮助下,记者终于见到了孩子,了解到他这几天根本没能回家,而是在一位修车行的好心邻居那里,用打工的方式换取在此吃住的机会。

  然而因为小张还未满16岁,所以又被民警给送回了小区……

  面对镜头,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垂着脑袋,手臂不安的交叉在膝盖上,像记者吐露了自己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

500

  小张是从爷爷去世后搬到地库去的。


  因为在学校总是闯祸,加上成绩不好,父亲便借由此经常对他实施家庭暴力,对他毫不留情动辄打骂。

  有时候是皮带抽,有时候用铁棍打,甚至孩子什么都没做,也要找理由打他一顿。

  小张说,父亲曾经要求他十分钟内洗完澡,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会用花洒狠狠砸他。

  手臂骨折,头部流血,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对于年幼的小张来说,挨打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这让小张既难过又害怕,所以每次被居委会送回家后,就又忙不迭地逃离。

500

  难以想象,这个年幼的孩子曾经历过多么可怖的事。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我是自己不愿意回去,而且喜欢在外面流浪……”,说起周围人的误解,小张的声音中带了一丝委屈。

  “有时候我也想回家,可是我和我爸合不来,他不愿意相信我,也不愿意承认有我这个儿子。”

  许多人看不到,在少年的调皮与叛逆背后,是眼泪,是伤疤,是一个14岁孩子绝望的求生之路。

  若有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家,有真心待他的家人,谁又愿意在外面受尽冷眼和驱赶,当一个人人唾弃的“野孩子”呢?

500

  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暴力让小张伤痕累累。

  而同学们的嘲笑与排挤,则同样让小孩痛苦万分。

  由于家里给不了他成长所需的营养,小张经常饿肚子。

  每当他饿得受不了,快要撑不下去时,只好翻学校的垃圾桶,偷偷捡同学们之前扔掉的食物来吃。

500

  “我真的没有影响别人……”小张说。

  可一些顽劣的同学却不会因此放过他,不仅拉帮结派排挤他,还当着全班人的面马上报告老师“小张同学又在翻垃圾桶的东西吃”,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羞辱与打击。

  小张渴望上学,同时默默怀揣着梦想,他说自己想报考军校,然后当一名义务兵。

  可他现在却连学都上不了了。

500

500

  为了逃离这个恶魔般的父亲,小张自己也去学习了不少知识。

  他希望父亲被剥夺监护权。

  可难办的是,没有人能做他的监护人。

  在记者的协调下,该社区街道的宣传干部、社区办干部以及妇联干部聚在了一起,再次多方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据妇联那边说,小张家的事,她们也是从2018年就开始关注的。

  她们指出,小张父亲曾经有过跳楼行为,而且曾经据他的同事反映,小张父亲上班时也说过类似觉得别人要害他的言论,怀疑他是否有迫害妄想症。

  小张不上学后,她们也曾给小张找寄宿学校,可他父亲说什么都不同意,不愿签字。

  又联系过小张生母,可生母说自己无力抚养,加上新任丈夫不同意,于是不了了之。

  小张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尽管家里还有一套房子,里面放着他最爱的爷爷的骨灰盒,但是父亲不同意把房子给他住。

  所有出路堵死,监护权又在父亲手里,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500

  会开到最后,所有人都表示无能为力,最终协调的结果仍然是「把孩子送回家就完事儿」。

  随后记者又提到一些问题,居委会赵主任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

500

  问到如何解决“把孩子送回家却不能保证他待在家”这一情况,赵主任的话术仍和最初一样:

  “那我们怎么办嘛,你给我想出个方法来。”


500

  当问到“孩子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年龄居委会是否和学校沟通时”,赵主任回答的更是离谱。

  “他光说他想上学,真正到学校里面哪个同学愿意跟他一起坐!一起上学?!”

500

  而关于家暴的问题,街道方的说法和最初的赵主任比较一致,称经过多方了解,家暴一事是孩子夸大其词。

  总之,家庭琐事导致,私人私事人家管不着。

  这位街道社区办的陶主任,在做完上述总结之后,还当场对小张“放狠话”:

  “小张,作为一个社会人,说话要负责任的。”

500

  好大的官威啊。

  结果上一秒言之凿凿,下一秒就急速打脸。

  当几名干部和记者一起把小张送回家,顺便打算当着镜头做做思想工作时——

  小张的父亲当着所有人的面,重重掴了孩子一个耳光。

  除此之外,还叫嚣的让记者把他的行为拍摄下来。

500

  在调解人员指出这样的行为不正确,是家暴行为后,小张父亲更是直接抄起茶几上的物件重重的砸向了孩子。

  在父亲脏话连篇、威胁众人“有本事打110”的喊声中,孩子吓得抱头蹲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防御姿势来保护自己。

500

  所以,请问现在相信了吗?

500

500

500

500

  还觉得是孩子不懂事不争气的原因吗?

500

500

500

500

500

  况且早在三年前,孩子就曾被报道过被家暴后饿晕在小区门口,你们是怎么核实出“不属实”这个结论的呢?

500

  当着外人和媒体的面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在单独面对父亲时,小张的境遇是如何。


  为了避免孩子再次受伤,一行人赶紧带着小张离开了家里,为他在保安室临时安置了一个简易床,好歹让孩子暂时有歇息之处。

  未来的事会怎样,谁也无法保证。

500

  这是一则让人愤怒又心痛的新闻。

  任谁都无法相信,一个父亲,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怎么能狠心到这种程度,甚至恨不得他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更无法想象,小张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14岁,在其他孩子被父母呵护娇惯着的年纪,他不仅没能在父母的羽翼下避风,反而最亲的人被扔出门外,独自承受狂风暴雨。

  在血脉相连的亲人眼里,他是不听话随时丢弃的杂草;

  在邻居和居委会眼里,他是问题少年;

  在学校同学们的眼里,他是捡别人饭吃的小乞丐。

  想起采访最后李女士那段哽咽的话。

  “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值得帮。”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觉得孩子不值得帮,只是一个孩子……你说对吗?”

  “人家会觉得,从他身上看到那些不好的习惯、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可这些问题是谁造成的呢?”

  “即便是孩子自身性格存在问题,那不是也需要我们大人去引导的吗?”

  明明有父母,却活得比孤儿还惨,如果不是受到这栋楼里几个好心人的关注,恐怕孩子要在上海活活饿死。

  如果不是这些好心人联系电视台,让孩子的处境被人们看到,会不会就算他真的消失在世界上,也只会得到一句“这就是叛逆的下场 作孽啊”的评价。

  没有人知道,住在地库的小孩,是多么希望能沐浴在阳光和温暖之下。

  上海这个城市闪闪发亮,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这种光辉沐浴。

  其实不止是上海,整个中国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求助,推诿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以“家务事”“私事不便插手”草率的盖棺定论,却独独不提在这些刻意模糊的字眼之前,暴力行为才是最该受到关注的。

  不要让孩子在这样可怕的环境中长大。

  不要在未成年人需要被保护的时候,让保护法成为一叠废纸。

  信息、图片来源

  上海都市频道《嘎讪胡》

作者:震惊叔

阅读【当时我就震惊了 ID:zhenjing2012】更多精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