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是边缘性的文明75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还是认为西方文明是主流文明,但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边缘的非核心文明。这在历史上一直就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统治者常以蛮夷称呼自我以外的地方,看似骄傲自大,现在来看如果作东西方文明区分,这仍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西方文明在其发展的兴盛时期显示出优越性才被世界尊奉为主流文明并成为学习的榜样,并不是从来如此的。但是,随着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那种不顾根本的科学技术的疯狂生长发育,反过来成为危害文明根基的东西。这在许多方面显示出来,甚至在精神领域也是这样,科学成为莫名其妙的不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散乱的东西,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没有条理的条块分割的,而且稍微复杂的知识,许多人就不知道它究竟在讲些什么,反而成了愚弄人的工具。

500

地球文明的根基一直就在东方,在古代如此,在近代如此,在现代也如此,在未来同样如此。是东方社会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必然作为地球文明的核心,地球文明的稳定存在依赖于东方社会的稳定存在。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思想界出现“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优劣之争,认为海洋文明优越于大陆文明,因为海洋文明具有冒险、开拓、自由等特点,大陆文明则有保守、专制、落后等特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是,如果认为绝对如此,那就是谬论了。

其实在古代地球上并没有大规模海洋活动,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逐渐开始的。所以,所谓的海洋文明是后来出现的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在海洋活动没有出现之前,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先进。实际上人类都会安于现状,这是人类的共性。那些所谓的海洋民族也是同样的,在没有先进的航海装备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去冒险的。大规模海洋活动的出现与他们没有充足的生存资源有关,这些民族生活在海岛或者靠近大陆的海岛、半岛上,可耕种的土地很少,或者气候寒冷、光照不足,耕种得到的成果很少。所以,他们如果要发展,就必须向外界寻找生存资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这样做。进行航海活动所需要的科学技术非常复杂,只有在近代开始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活动。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例如郑和七下西洋,但是造船效率不高,又不能获得利益,开展海洋活动的两个主要条件就是科学技术与商品贸易。

500

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实质是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工业应该以农业为根本。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大多重农抑商,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业发展。现在对许多人来说,好象工业比农业要先进,农业成了边缘的不会产生很高价值的产业,但是人人都知道没有饭吃的时候工业产品都没有意义了。先进的东西都有基础,都有根据,如果没有基础,就不会发展起来,人也是有饭吃才去搞工业的。所以,不是说工业不能发展,而是它的发展一旦超出了农业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就会起到消极作用,甚至反过来破坏农业。

西方文明是以工商业为主的,其无限制地发展而造成的消极性逐渐暴露,并影响到东方社会。全球性的工商业活动一发不可收拾,资本的力量处于主导地位,这个“魔头”流串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工商业也就膨胀。工业产品越来越繁多,无穷无尽地汲取地球资源,破坏着环境与生态,废弃消费品堆积如山,处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工业生产的速度。这些实际上起着损害农业文明的作用,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扭转这种形势。

500

真正的文明冲突不是什么历史以来形成的各个族群的冲突,这些其实不是世界性的,而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工业与以东方文明为主导的农业的冲突,不能解决好两者的矛盾,就没有统一的地球文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对农业的压迫、剥削甚至打压与破坏变本加利,明显的表现就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社会的干扰与破坏。这种文明冲突的实质是西方社会试图维持工业优势,从而保持相对于东方的不平等地位。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尽地榨取东方社会,结果就是一方面导致世界性的农业文明萎缩破坏,其次就是激起相应社会的对抗。

东方社会也要发展工业,但是大多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符合自己需要的建设活动,一般不会过渡破坏农业,但是与西方对抗时那就不同了,例如需要大规模输出商品以赚取相对应的利润,这就不得不消耗大量资源,现在的情况仍然是这样,所谓的外贸,相当于大量地生产了垃圾,对自己是以各种破坏为代价而只赚取微薄利润,西方消费者不过是用了就扔,毫不珍惜。在这种冲突下,两大文明都身不由己地堕落了,长此以往,在东方社会是绿水青山不再,在西方社会则是随着东方社会资源枯竭也日见破败凋敝,须知,西方社会的所谓发达与近现代以来剥削东方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西方文明是没有农业根基的,因此在未来仍然需要以东方社会为根基。相对来说,东方社会除了一些地方不适于发展工业之外,有些地方也是有条件发展工业的,当然,西方社会也可以适当发展农业,各自都可以独立生存。相比较而言,工业毕竟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社会可以发展起工业,而只有工业的社会就发展不了农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