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教育产业砍下的这刀,威力很大,诚意很足

今天有做教育培训的朋友给我抱怨最近行业的惨状,鉴于解决教育过度产业化的问题也是我之前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的,于是对于今天国家重重砍下来的这刀,我就又有了些想法。

500

说实话,这刀很痛,痛就反应在新东方缩水的股价上。我朋友也是做教育行业的,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依托家里的人脉关系,生意倒是做得绘声绘色,突然来这么一刀,自然是有点措手不及。

关于国家这一刀,我就简单地说几点:

1. 这是解决分配问题的必然

500

产业利润分配不合理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高维呈现,产业分配的不合理会使得三要素(投资,就业,消费)向强势产业转移,进而对弱势产业造成破坏。通俗点就是,这个行业很赚钱(消费要素),那资本就会往这个行业投钱(投资要素),更多的人就愿意去这个行业工作挣钱(就业要素)。

强势产业可供分配的剩余大于弱势产业,只不过你老板愿不愿意给你分,那属于微观问题。

国家这次对教育产业打压,属于典型的产业利润再分配。一旦被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讲课的溢价就没有了,最多只能收点茶水费这样的成本钱。

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会受到影响,毕竟如果教育不赚钱了,谁还愿意往你那里投资呢?更何况还不准你上市了,这下连融资的门都给你堵上了。

当然不排除大机构可以通过其他噱头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信心始终是重要的,如果一个行业的前景普遍不被看好,那么无论再怎么精妙的微操都未必能改变资本退潮的趋势。

从三相波的角度来看,融资渠道出问题,是投资要素的萎靡,讲课溢价消失是消费要素的萎靡。进而围绕着就业所产生的收入分配,自然也会因为另外两个要素的萎靡而随动萎靡。

解决分配问题是当下的一个大趋势,而教育因为其对于民生、人口的特殊性,所以成了首当其冲被大刀阔斧收拾的那一类。

其实中国的培训行业暴利情况之高,不单单体现在所谓的学科教育上,成人教育,企业培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只不过学科教育对民生、人口的影响实在是太直接了,所以就被拖出来单点了。

2.打破其规模效应,是这一刀的精髓

500

我老婆有一个闺蜜是从新东方出去的,后来自己一个人单干做了私教。我那天跟老婆说,你这朋友以后生意会兴隆了,毕竟培训机构被打压了,更多的需求就会跑到私教这边来。

实际上,这刀下去的结果,是将教育产业的规模效应给打垮了。但教育内卷的现实仍然存在,因此这种需求会往1对1的私教形式传这,这就有点回到我当初读初高中那阵的情况去了。

想到1对1可能的繁荣,有些朋友就开始抱怨了,这不还是有补课的渠道嘛,换汤不换药。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国家不可能完全打掉补课行业,除非改变这种内卷的教育模式。当然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的。

既然如此,那如何整顿教育行业?把它的规模效应给打下去呗!

虽然你可以散装存在,但是失去规模就会失去效率,失去效率就会反过来限制你的规模。

像我读书那阵也有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印象最深的就是戴氏英语。其他学科类别的补课我参与度不高,唯一参与的都是那种在成都七中旁边的新南门车站租一个小场地,偷偷摸摸地搞。反正规模效应肯定是不如现在的。

一个行业形成了规模,产业效率起来是其一,有资本青睐并入场是其二。

当规模成型,他对社会的影响也就浮现了。强势之时,四处吸水吸人才。而现在将其规模效应打掉,虽然不能完全抑制其消费,但是可以将它对于投资与就业的吸引力给压制到最低,就这点而言,也是足够的了。

当然,因为供需关系的改变,那些从这一刀中苟活的私教的价格肯定是在起初呈现出上涨关系的。只不过后来会不会因为大量的培训机构老师出来单干造成行业内卷,从而拉低价格,这个还有待观察。

就像我跟老婆说的,如果国家做得再绝点,支持大家举报任何课外补课行为,举报一次奖励1万元钱,那么这些私教的生意可能多半也就泡汤了。

3. 这样能彻底解决教育内卷的问题吗?

500

不能,但是就如上面所说,绝对没有有些人说得那么悲观。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清楚,基础学科补课对于教育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无论是国家招收科研人才还是给社会输入实干型人才,做题能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搞科研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实干需要的是与现实结合紧密的应用知识和经验,而做题是纯应试的东西,是和出题老师之间的博弈,但不是与科学和社会的博弈。

这也是为何我认为全民补课和全民不补课对于教育本身的影响是等价的。

也许你能从做题匠里选拔出那么一两个超级会做题的天才,但那种天才与他会不会做题可能实际关系并不大。

也许会有人告诉我你这样说不对,那种难题确实可以区分出人的智商。但不好意思,请先拿出能做题与能做事之间强联系的科学实证。

其实这种近乎内卷的考试做题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选拔,大家对此也心知肚明。

在此只能说明会做题的人总体比不会做题的人能够更快地掌握“做题”这件事情以及具有类似流程化逻辑事情的规律。

但是这种对比往往会因为过于内卷而失去了现实意义。

比如,高考一分之差拉下几千几万人的差距,那么真的是这几千几万人不如比他们多一分的那几千几万?机械化的标准放在人这种具有弹性的碳基生物上,唯一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不得不强行划分。

所以真正要避卷,就应该理性对待培训机构宣传的那套鬼话术,看清楚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当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相对理性的认识之后,那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许依然会忙碌,会竞争,但竞争的方式方法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烧钱,这么累心。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谈教育都说的是减熵而不是减负。家长和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经历,换来了一个做题机器和身心残缺儿,这个系统的真实效率有多低,可想而知。

4. 培训以后会变成什么形式?

500

学科私教为主,机构转向素质教育领域,像琴棋书画、厨艺插画、高尔夫马术这类。新的宣传噱头肯定也会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在此我强烈呼吁不要再搞所谓的艺术特长加分这种能够再度刺激教育产业回春的行为。你要招艺术特长生就老老实实招艺术特长生,审核标准定高点,跟普通的学生类别分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家就都老老实实地考试,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除开一些不可避免的暗箱操作,明面上不要再给培训机构大肆收割家长焦虑的机会。

顺便再提一嘴,竞赛培训作为一个冷门,属于门槛高,但是对于高考收益较大的类别。这个类别不清楚会不会在这次被归为学科类,但如果成了漏网之鱼,我想教育机构们一定会杀入这片蓝海。

到时候竞赛门槛给你做成白菜门槛,大家全民围着竞赛卷啊卷,这画面想想就有点惊悚。

结语:

今天这篇文章写得很粗糙,主要是事情比较多,也就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码字。想到教育是一个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的话题,再看看公司外面那拉了一整栋楼的教育广告横幅,瞬间我有种逆向塔防的冲动。

总的来说,国家这次整治教育的诚意和力度都很大,可谓是一刀入魂。

从宏观层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是能让人感到振奋,这种振奋点在于它敢去挑战被市场逻辑所主导的资本的涌动,在于无论大家怎么折腾,最终还是能回到人民的身上。

从个人角度来看,想着我儿子刚出生就赶上了国家大力整顿教育,这说到底也是他的一种幸运。

没有了这些张牙舞爪的培训机构给我提供系统性的教育避卷压力后,剩下面对那些个老师投来的,该充值了的目光,我自然是可以淡定而不失优雅地对她说一句:

“没错,昨天馒头是跑去玩魔兽了,硬是把我给气惨咯,你说老汉儿我当年叱咤欧服华人圈,人送外号五奶狂魔,结果你治疗量垫底,真给老子丢人!”

嘿嘿嘿,戏雕!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