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革命输出的工具化
微博@Finance鸟不飞:
我看了德国共产党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表现,我也有很多感慨。斯大林从来没有将革命输出作为目的,或者说以无产阶级革命解放全人类为目的。革命输出只是一种手段,斯大林只是将意识形态当成一种工具,跟帝俄时代的政策并没有什么区别。我随便举两个例子,一旦跟英国谈好百分比控制协定,斯大林立马放弃了希腊共产党,也放弃了法国、意大利共产党。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参与的是一场地缘政治战争,还顺手吞掉了西班牙的黄金储备。
共产国家操控各国革命,教条的向苏联学习经验,为了苏联的利益不断调整自己的路线,德国共产党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苏联在中国投入最大的是国民党,包括军阀冯玉祥,从来就不是共产党,只不过蒋光头导向了英美资本以及其买办集团。按照共产国际的策略,共产大城市,发动工人起义,根本不现实,俄国是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两者完全不同。中国本土派,以教员为代表,才算是真正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以农民作为革命的市场。
在中国的内战中,苏联的表现跟西班牙、希腊内战没有什么两样,只考虑自己能捞到多少好处,跟美国、蒋介石谈好了,就跟我党疏远,一旦没有谈好,就拿我党去吓唬美国、蒋介石,争取更大的谈判筹码。在东北的争夺之中,苏联很显然并没有考虑意识形态的问题,我党真正取得优势是发动土地革命、剿匪、军事训练、军事装备的收捡、修理以及自己组织的军工生产,还是自力更生。德国共产党就跟早期的我党一样,机械的跟随俄国的政策调整,不接地气的考虑德国的实际情况,纳粹党已经看到共产党的实力,所以,希特勒当上总理,就来了一招“国会纵火案”。
德国共产党显然革命理想取代了务实的现实政策,让工业大国德国的中产阶级感到恐惧,也没有和社会民主党联合,统一战线也没有学会,社会民主党掌握着德国的工会。
有人说苏联在抗战中以兰州为基地援助中国,咱们当然得承认,苏联比美国的表现好的多,毕竟美国一直跟日本做生意,日本的石油、钢铁等物资都来自美国,美国一方面对蒋介石的援助、贷款请求推三拖四,贷款要以白银抵押,另一方面跟日本人的生意红红火火。苏联也是怕中国崩溃太快,日军北上危及苏联的安全,所以,以志愿者的名义打了一场地缘政治战争。也不要整天嘴上挂着哪个国家对中国好,人家的钱也不是纸钱,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中国、南斯拉夫在独立之后,跟其他国家不一样,表现出政策的独立自主的特点,苏联的老子党,服务于苏联的战略就无法忍受。很简单,这两个国家都是自己解放的,中国就更加硬气了,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每次说到中国内战,我就想起了教员的一句话“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这句话,不快点儿统一全国,外部的势力就会干预,中国就算不出现新的南北朝,也要付出更多的惨痛的代价。
我党最硬气的还在后面,金日成、斯大林惹出来的朝鲜战争,美国仁川登陆,斯大林却怂了,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中国东北开始挨炸,毅然出兵,打了一场漂亮仗,苏联才开始援助中国,才有苏联的156个项目。
换句话说,如果我党等着苏联式的输出革命,等靠要为主,早就被苏联用自己的利益交换掉了,三大战役席卷天下,靠着自己的力量统一全国,苏联没有什么筹码要我党为了苏联的利益奋不顾身。我党最艰难的时候,也曾经想通过宁夏战役获得苏联的援助,最后还是不了了之,通过自己强悍的组织能力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以本土的经验取胜,谁也不能说三道四。
国民党还嘴硬,转进到台湾的国民党写了一堆东北战场失败的借口,无非是苏联援助我党如何如何,咋不说美国海陆空运输国民党部队的事儿呢?咋不说为了苏联的支持,跟苏联、美国签订一系列出卖国家利益的条约的事儿呢?
我党的成功经验是独一份的,是本土派的胜利,是独立自主的胜利,后来的命运当然跟苏联的那些输出革命的政党不一样,他们只是苏联的工具,而中国共产党则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国民党总是期待“国际形势必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作为不能把握命运的弱者,总是投靠别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弱者忍其所必受”是国民党的必修课。
微博@V闪闪:
斯大林时代,苏联已走向了红色沙俄,对外革命输出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斯拉夫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联盟,把发动世界革命目标和国家分为三六九等,并且扶植代理人,中国革命就是通过组织内部斗争,把代理人边缘化,才取得独立自主的发展机会,为国家独立自主赢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