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备干粮、用爱发电:除了说换物业外,这个业委会对物业还有什么实际的执行能力?

【本文来自《小区居民彼此陌生,没有有威望的人协调事务,业委会是不是乌托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涧越人

    开篇明义:业委会不是乌托邦,而是给业主们维护自己业主权益的合法机构。

    接下来说一些必然会得罪人的话,抱怨业主之间互相不熟悉更是可笑,难道人天生就该是熟悉的?不花时间去交往会熟悉起来?有时间抱怨没有现成有威信的人,而不愿花时间去建立威信或寻找业主中间有威信有能力的人,建立群体间的互信,只想从天而降一个天降猛男帮自己解决好业主们的所有麻烦,还要是免费的,最起码也是只收个成本价不赚钱的。

    像楼主这样的业主们之所以会认为业委会是乌托邦,根本原因是像楼主这样的业主们思想或怠惰或吝啬——不愿花时间或钱通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知道业委会和物业勾结会损害利益,也不愿意花钱花时间去监察物业的运营,不出事前宁愿当个鸵鸟不去干涉,然后出了事就开始闹放马后炮,抱怨业委会物业各种问题。

但是这个业委会能监督什么呢?没权没势没钱,你怎么监督?除了说换物业外,这个业委会对物业还有什么实际的执行能力。而且业委会还得自带干粮,用爱发电,到时候真正夹在小区业务和物业之间里外不是人的,就是业委会这批人。

可物业是说换就换的?换一家物业,不移交小区的材料,或者说少移交一些资料,不管谁接手都是头大麻爪。而且有人看过物业做的档案吗,每家每户的,说是物业,实际上已经承担了社区相当一部分的职能。如果复制一套带走,或者“无意”遗失一些,呵呵。

到时候没有物业的过渡期,各路牛鬼蛇神一出,各种被压制的不合理诉求一露头,光光这个过渡期就够业主哭的。别的不说,交个水电环卫费都可以玩死业主们,而且鬼知道新入驻的物业到底如何。

业主自管?举个栗子,我这边某社区一个月光垃圾转运就要6万8,公摊的水电要3万多(不包含电梯电费)。再加上七七八八的费用,一个月十六七万往上走。这个自建的业委会面对出租率高达35%的小区,我不知道物业费的缴交率能不能超过70%这条生死线。能不能在一平方1.2元的基础上保证物业水平不下滑。绿化破坏的返绿,小区的治安,停车的秩序,楼道的卫生,小区设施的维护。没有一个几十号人管理专业的团队,我觉得没几个小区可以自建一个物业通过用爱发电来搞定。

周边唯一一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反而是牛鬼蛇神齐出的地方,也是自己把自己小区搞得乱七八糟的小区,请的物业3元4角一平却跟大爷一样,搞得乌烟瘴气。维修基金也早就不翼而飞。

而没业委会的几个小区,物业由社区监督,反而没那么嚣张跋扈,动维修基金要过社区再到房管局批。虽说这样不会做些社区增值的操作,可是安稳得巴适。电梯坏了该修修,路面破损了两天就能补好。犯不着797后再和其他业主、物业去斗智斗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