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临港新开通的中运量T1的乘坐体验
从三四月份试运营到临港水华路的T1中运量之后,七月一日这趟车正式开通全程里程,即从滴水湖站到泥城鸿音路站。这是临港居民出行便利的又一条好消息。
七月八日我抽出一天时间去体验了一回。我不得不说,这次体验是在高兴之中,略带七分疑惑回了家。高兴的是终于在这片新城又多了一条重要的百姓出行的选择,遗憾的是,细节做的还是有些粗做的不到位,甚觉美中不足。
车辆间隔半小时发一辆,我去时前车恰好刚走,我上了后车,我刷了手机购好车票,便找了空座坐那等发车。车内挺干净,几个车门都是打开的,上来的乘客有买票的有不买票的,一位司机在看手机,一位年轻靓丽的女乘务员坐在她的座位上,但她的座位与普通乘客的一样,并没有乘务员应有的护栏搭手。每天她们工作出行四个来回可能不太舒服。据说有T1线路上有八个T1中运量车投入使用。车上买票刷卡的机器有三台,我纳闷,你是要票还是不要票,为什么多数乘客可以不买票?如果不要票就统一不收刷卡,如果要票,你乘务员有义务提醒每一位乘客都要刷卡买票,否则就很不公平。
终于车开动了,走在路上,乘客们把眼光自然投入到车窗外,这一看不要紧,整个车窗都被车厢包装的广告膜给糊住了,你说透光确实是透,但有些像卫生间玻璃窗上粘的马赛克纸,隐隐约约看不清,外边的大黑字看成大黑团儿,大白字看成大白团儿,树木是一滩绿,楼房是一片杂色相间,和近视的人没带眼镜一样。有乘客不客气地把体验写到了意见薄上:
视线你是没办法向外舒展了,那就体会一下车内的环境吧。车内乘客不多,司机在认真驾驶。
车厢因为没有多少乘客,车身有些发飘,三节车厢显得空空荡荡,可能是因为人少压不住吧,后面那节车厢,像小孩子不愿意走强拽着它走一样,跟着前面两节车厢踉踉跄跄地一路飞跑跌撞着,但它总像要飞逃似的,飞不起来就重重地落到地面上,砸出“咣咣”的巨大响声。乘客问,为什么这么响?乘务员安慰着乘客,不用担心,虽然很响,但它很安全。但是我担心的却是如果长此以往,车与车连接的地方会不会开裂,尾车就会被甩出去。乘务员说,这个车和别的车不一样,是实心胶轮的。她说的这个材质是不是说弹性太好或者是不好,总之这巨大响声是和实心胶轮有关系吧,我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目前乘客并不多,是不是两节车厢就够用。可以减少这种行程中的噪音。
突然车没到站就停了下来,我们顺着司机前方看去,原来是一个施工作业的吊车正在路旁吊装一个线杆,占用了’T1”专用车道,数位工人正将线杆扶进挖好的坑中,发现“T1”车的到来并等候,他们迅速地先放下线杆,拔起吊车支架,立刻离开专用线驶入旁边车道,这一切只消等了十几分钟,T1车又开始正常向前行驶了。看到身后吊车又缓缓地开进了专用车道。他们中间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安装线杆,否则下辆车又要来了,
在临港关于T1中运量,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在站台开门之际,我都能看到路边的人们纷纷拿起手机对着T1拍照,它博得了很多百姓的眼球,这是新鲜事物,与高科技相关,在适当的时候,T1是可以做到无人驾驶,他也是最先让这里的人们出行方便直达快捷的有效交通工具。我们有点不适,也不会忘记那些辛勤的建设者。
终于到终点站了,大约用时40几分钟,出了鸿音广场T1中运量总站的大门,发现他无缝联接着汽车站,这也是为百姓出行方便考虑的比较细。再重新看到这辆三节车厢的车身,就是一个流动的城市。不管这类图案画面多么阻挡视线,但外观还是挺好看的。为了乘车的乘客着想,千万别舍不得去掉这层膜。或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其两全其美呢。乘务员说:关于意见薄上的意见,公司领导很重视,公司也是在不断地研究改进,过段时间,这些问题都会想办法解决。
我们期待着,临港的速度,临港的智慧,临港的精神,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期待,不久的将来临港将成为一个传奇,也许你现在的这种体验就再也没有了,这些独特的感受以后可能再体验不到了。这么说来也算是不虚此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