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一下:五问“美式体制”,140条人命何以成冤魂?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看美国的谷智轩。上月24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个叫“瑟夫赛德”的郊区,一座名为“尚普兰大厦”的大型公寓楼倒塌,截至节目录制,按官方数据,这场事故已经造成了54人死亡,86人失踪,堪称美国建筑史上最严重的倒塌事故之一。就在上周日晚十点半,这栋大楼的剩余部分被爆破拆除。官方说,拆楼是为了让搜救人员能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工作,但明眼人都明白,这是默认了现场已经没有生还者了。镜头下的救援现场,不禁让人想起中文互联网上非洲工人“磨洋工”的段子,但这恰恰是发生在美国的“考古式救援”。本周三,官方正式宣布,现场工作从rescue变成了recovery,翻译翻译,就是从“搜救”,变成了“搜尸”。事实上,美国这一次的惨剧,跟天灾没有半点关系,而是场彻头彻尾的人祸,反映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体制问题。本期《消化一下》,就给大家讲讲几个“What if”,如果再给美国一次机会,只要做到了哪些点,就能让这140条鲜活的生命,不要成为瓦砾中的冤魂。

上世纪70年代末,迈阿密经历了南美洲移民潮。随着人口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涌向这个地区,打造更大的建筑群,以满足人们的商业和旅行需求。1979年,一个叫内森·赖伯的加拿大开发商,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建造尚普兰大厦的申请。这个赖伯,在加拿大犯过不少事,像什么偷税漏税,从投币洗衣机里偷钱,伪造工程支票骗钱,被加拿大警方通缉,混不下去了,才逃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跟风搞起了房地产。项目申请交上去之后,很快被打了回来,理由有二:第一,下水道系统有问题,第二,建筑商在原本的设计上又加了顶层豪华公寓,导致楼房高度超标。赖伯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行贿。于是,瑟夫赛德镇委员会“特别豁免”了高度限制,让违规设计过了关。在建造过程中,赖伯为了节省成本,在大楼某些区域还改了结构,柱子里少用了几根钢筋,浇灌混凝土偷工减料,内部有裂缝。泳池下方的防水结构完全水平,渗透的水无法流走,只能在防水层上慢慢等待蒸发。而这一切,负责施工监管与验收的人员都没有吭声。1981年,尚普兰大厦完工,住户们纷纷搬了进去。

第一个“如果”:如果当时瑟夫赛德镇委员会能够遵纪守法,或者反腐做得好,把腐败官员和黑心地产商扔进监狱,拒绝违规建筑,那么今天根本不会有尚普兰大厦。如果当时监督与验收人员能够尽职尽责,让尚普兰大厦保质保量地建造,那么它可能就不会有先天结构缺陷,也不会有后续的维修、倒塌问题。

迈阿密频繁受到风暴光顾,而且地势很低,涨潮的时候,当地一些街道还会被海水淹没。它的地质以石灰石为主,当地街道也曾出现过“天坑”现象。尚普兰大厦南楼在90年代出现了下沉的迹象。从1993 年到 1999 年,公寓平均每年下沉量约为2毫米。灌入街区的海水,通过劣质混凝土的缝隙,腐蚀了钢筋,游泳池防水层的问题开始造成严重后果。长期受到腐蚀之后,泳池地面、公寓入口、地下车库天花板的混凝土裂隙不断扩大,渗水、渗碳酸钙沉淀物的情况扩散,停在车库的车辆也受到影响,有些住户发现了天花板的问题,向业委会报修。

尚普兰大厦的房屋类型属于Condo,也就是私有产权房,每单元的产权归业主,公用部分由全体业主共有。全体业主每年投一次票,选出5到7个业主组成业委会(home owner association),来进行大厦的管理。美国的物业管理,可以由业委会委托专业物业公司代管,也可以由业委会自管。像尚普兰大厦这种只有136户小型私房的,就是由业委会自管的。选出来的业主,收物业费可以,但修是不可能亲自修的,还得外包。他们随便找了个维修公司,止住渗水就草草了事,并没有去解决材料与结构的问题。

第二个如果:如果当地政府能够重视公寓沉降的问题,检查尚普兰大厦的情况,解决社区的拦洪排水问题,让公寓不至于年年遭水淹,那么可能公寓的损坏情况就没有那么严重。如果业委会委托了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或者对业主发现的情况予以重视,找到有资质、负责任的维修企业,发现、解决公寓的结构性问题,并定期维护,公寓的结构损伤就可能止步于此。

不合格的防水层,已经对下放混凝土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面继续沉降,海水进一步侵蚀公寓的立柱和墙体,外立面开始出现部分脱落,这被认为是内部结构腐蚀的标志。2015年,被开发商誉为“西半球首屈一指的住宅项目”的“87公园”大厦(87 Park),在离尚普兰大厦一街之隔的地方开始建造。尚普兰大厦的居民,能明显感到“87公园”施工时产生的震动。建设期间,“87公园”大厦曾接到50多起投诉,开发商特拉集团至少被罚款了8次。尚普兰业委会给当地建筑管理人员发电子邮件,投诉工人们挖得离他们的房子太近,可能损坏房子的结构,还在邮件中附上了对面大厦施工设备的照片。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对这座豪华公寓的建设造成什么影响。“87公园”大厦落成之后,单套公寓售价高达数百万美元,引来不少投资客。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也在2019年买了大厦9层的公寓,尚普兰大厦倒塌几周前刚刚卖掉,应该赚了不少。

第三个如果:如果瑟夫赛德镇政府能够重视尚普兰业主的投诉,对“87公园”大厦的建设进行干预,或者“87公园”的开发商能够讲点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顾及一下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那么尚普兰大厦的结构损坏,就不至于在三年之内加速恶化。

2018年,距离法定的“40年安全认证”时间还有3年,尚普兰大厦的居住单元墙体开裂,5%的阳台水泥板破损,车库的天花板开裂,2%的立柱水泥剥落,钢筋外露。业委会不断收到住户的报修,认为情况严重,不能拖到3年后的认证,于是他们聘请了Morabit咨询公司,对楼体结构进行调查和评估。该公司在报告中附上了大量图片,总结了大楼存在的严重结构性问题,认为如果不能在近期更换防水层,对建筑进行一次重大维修,混凝土的恶化程度将成倍增长,大楼将出现“”。

在报告结尾,工程师给出900万美元的报价,用于建筑整体修缮。一个月后,业委会的一个成员,把这份报告转发给了当地主管建筑的官员,这个官员的名字叫普列托。美国可没有居委会,业主要跟政府说事,只有亲自去打交道。两天后,普列托受邀出席了业委会的会议。参会的业主事后回忆:会议上,普列托信心满满地向业主们保证,他相信这栋建筑“状况良好”,不用为工程师所说的担忧而烦恼。一天后,普列托给镇长发了封邮件,声称参会的每个人都很积极、会议很成功、主要关切都得到了解决。

到了2019年1月,业委会写信给普列托,再次表示对公寓结构的担忧,然而普列托却回信说:我没什么好查的。就在一天后,镇长写信通知普列托,说镇政府房屋处内部因组织紊乱、缺乏沟通等行政问题,被镇政府列入内部行政审查名单。普列托作为镇政府房屋处主管,需每周五向镇政府大楼汇报工作,所有行政决定,都得经过镇政府办公室同意。不过,镇政府房屋处的问题依然没解决。

去年10月,普列托也跳槽了,去了一家为佛罗里达政府的外包业务提供安全审查服务的公司。瑟夫赛德镇的房屋管理,乱成了一团乱麻,从此便无人再管。就这样,政府连续无视业主和工程师的担忧,放任公寓的状况越变越差。而业委会的内部,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因为对没有止境的争论感到失望,2早在2019年年底,业委会7人中的5人,在两周内相继辞职。自始至终,这份《楼体结构实地调查报告》,都没有向尚普兰大厦的住户公开,也没有人提醒过他们,这幢大楼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直拖到了今年4月,业委会主席再次写信给所有业主,表示公寓的状况比起2018年更糟糕了,维修需要的花费从900万美元涨到了1600万。就在大楼倒塌的前两天,维修人员还拍摄到公寓泳池下面的车库钢筋腐蚀、混凝土爆裂、到处渗水的景象,居民还听到大楼有嘎吱作响的声音。楼塌前一天,一支工程队获得政府许可,正准备进入公寓加固楼顶。然而到这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第四个如果:如果尚普兰大厦业委会,与瑟夫赛德镇政府之间,有更畅通的沟通渠道,如果镇政府房屋处的行政混乱和低效被妥善解决;如果这份楼体结构评估报告能够向全体业主公开,让业主知道他们的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业委会能够更有效地运作,成功筹集到维修资金,对大厦进行维修;如果镇政府能够重视公寓的问题,对公寓的结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隐患、提醒住户,甚至根据有关法律认定房屋为危楼,强制驱离住户,那么公寓可能就不会倒塌。即使楼倒了,也不会是在全体住户无知无觉的睡梦中发生,更不会有一百多人被掩埋其中。

6月24日凌晨1点30分左右,尚普兰大厦倒塌。两点左右,第一支当地救援队抵达现场,30分钟里,包括技术团队在内总共80多支救援队伍抵达了现场。迈阿密市所在的戴德县,总共有78支应急救援队(EMS Rescue Unit)。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该县几乎所有的救援力量都投入了现场搜救。有一说一,戴德县陆地面积5千平方公里,跟上海差不多大,管着30个市,这个速度不能说慢。

然而,半幢大楼倒塌这样的事故,显然不是一个人口270万的县级单位的普通救援力量能够应对的。在12小时最关键救援时间之内,除了最开始从废墟边缘拖出两人,从半幢还竖着的大楼中疏散35人之外,这浩浩荡荡几百号救援人员,愣是一个人都没能挖出来。上午11点,救援人员听到了一名女性的呼救声,却无法抵达她的位置。几分钟之后,一场雷雨突然而至,救援行动按下暂停键。

既然救援力量不够,为什么没有增援呢?美国的紧急事态管理体系分为联邦——州——地方三级。县市级地方政府承担紧急事态管理的直接责任, 只有在地方政府不能应对发生的重大灾难时 , 才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定程序 , 向州和联邦政府请求援助 。也就是说,如果戴德县不宣布紧急状态,向州和联邦政府申请援助,那么无论戴德县发生了什么,县外所有人都爱莫能助。

在戴德县,管理此事的紧急事态行动中心刚刚被激活。这个机构平时处于半休眠状态,只有县紧急事态管理处的公务员值个班,时不时汇报一下“天下太平,万事大吉”。像飓风这样能够预警的灾难,这个中心会提前被启动,招来各部门的人手,做好应急准备。可像塌楼这样没办法预知的事故,只有发生之后, 中心相应的指挥和协调功能才被激活。

上午7时左右,戴德县县长丹妮拉·卡瓦发了一条推特,为受害者祈祷,之后多次主持记者会,向外界通报情况。同时,紧急事态行动中心启动,人员逐步到位,一边协调现场工作,一边“仔细”讨论是不是要宣布县紧急状态。可是,他们连倒塌的大楼里到底有多少人都没搞清楚。上午10点时说有51人,下午3点说有99人,一会儿又说是102人。这到底要不要“紧急状态”呢?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召开记者会,说现场破坏很严重,让大家“准备好迎接坏消息”,只要戴德县宣布紧急状态,他将很快派遣应急队伍到现场,并会在当天到瑟夫赛德镇访问一下。中午12点半,总统拜登接受简报,然后与戴德县长好好地沟通了一番。

下午13点47分,佛罗里达特种救援1队(FL-TF1)表示,将参与救援。这是一支联邦层面的应急救援力量,也称FEMA城市搜救队,参与过9·11双子塔救援和许多的国际救援任务,配置了70名左右的专业人员,和总重量达5万磅的特种设备,包括便携式声呐、热成像仪、搜求犬等。这支强悍的队伍就驻扎在戴德县本地,人员也大部分是本地人。可是没有联邦的指示,他们就是不能参与家乡的救援工作。下午3点,拜登放话了,说FEMA,也就是联邦应急管理局表示,已经做好了准备(ready to go),只要州长宣布紧急状态,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出发。

下午4:33分,楼塌了整整16个小时之后,紧急事态行动中心讨论出了结果,戴德县长终于签署了紧急状态。约两个小时之后,佛罗里达州州长宣布了紧急状态,特种救援1队进入事故现场,每人背负80磅重的救援装备,15分钟换一班,展开深度救援。第二天上午,佛罗里达特种救援2队的80人抵达,支援1队,这支队伍同样驻扎在戴德县。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40个小时,除了刚开始的37人之外,一个幸存者也没有发现。FEMA下属总共有28支特种救援队,州一级的紧急事态发生之后,邻近的3支队伍会被激活,3支待命。此次塌楼事故发生后,进入现场的是两支队伍,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亚的3支队伍始终待命。直到26日,8个州级的搜救队才全部到位。

最终进入搜救现场的8支特种队伍,近500人,集结了全美国三分之一的特种救援力量,说明了此次事态的严重性。然而,召集这些力量,却整整花了超过72个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县长等指挥中心,州长等县长,总统等州长,由下而上,层层等待,生生就等过了黄金救援期。尚普兰大厦的倒塌,属于“煎饼式坍塌”(pancake collapse),一层压一层,3米的楼层瞬间就被压到了不到0.3米,留给人的生存空隙极小,人几乎是被埋在了里面,能撑上个几小时不断气,就已经上帝保佑美利坚了。这种情况下的救援,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非专业人士,人头再多,也只能搬个砖头,挖个泥块,“击鼓传花”式地传一传。等到72小时一过,也就谈不上什么救援,再专业的队伍也只能干瞪眼。再加上火灾、暴风雨之类的干扰,美国人想想,找尸体也不急了,还是安全第一,慢慢来吧。到现在两周过去了,只挖出了五十几具尸体,还有大几十号人被埋在废墟里,等待“考古”。

第五个如果:如果美国救援体系不是单一的“自下而上”,各级政府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你不说话,我就看你去死”;如果联邦层面的指挥系统,能够把握事故整体情况,一次性调拨足够的救援,而不是等待条件一个接一个被触发,才让一支支队伍待命、出发;如果专业救援队伍的调动权限能够下放,允许当地政府在特殊情况下“便宜处置”,而不是只有向上打报告,得到批准,才能够动用只相隔几公里的救援力量;如果地方政府事先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标准,有更为灵敏、高效的紧急事态管理机制,而不是在楼塌了之后手忙脚乱,一边祈祷,一边犹豫是不是该宣布“紧急状态”,那么这次“搜救”就不会变成“搜尸”,更不会变成“考古”。

整整40年,美国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避免这次惨剧,然而因为人心的贪婪、体制的缺陷,这场人祸,最后断送了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过去无法改变,讨论“如果”的意义,在于避免同样的悲剧,以同样的方式发生。尚普兰大厦剩余楼体爆破之前,当地官员还称,他们将全力搜救在事故中失踪的宠物,还有动物保护组织,因为被禁止进入废墟救援动物,而向法院起诉。没过几个小时,当地政府又开始讨论该怎样处理大厦爆破后的“遗迹”,是卖给开发商造新楼,还是造个纪念馆?这国怎?我陷思。眼下,飓风“艾尔莎”已经登陆佛罗里达,但愿美国人能好好“讨论”,吸取教训,不再有更多人为了本可以避免的“人祸”,而成了冤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