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炮的故事(一)
大家都知道,我办公室对面坐着的海魂衫小哥一直关注着叙利亚战事,我们也因此看到了不少叙利亚自己搞的卡车炮——把M-46型130毫米炮装在奔驰卡车上上什么的。
叙利亚把M-46加农炮装上奔驰卡车,成为了穷人的自行火炮,这种火炮的精度虽然比牵引式火炮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车载炮差得多,但也足够满足他们的使用需要了,该炮还配备了中国的火箭增程弹,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比叙利亚政府军还认认真真的搞卡车炮,ISIS的自制卡车炮就很……这是他们用122毫米D-30改装的简易卡车炮……
而这次珠海航展上,保利和兵工也都展示了卡车炮,保利有个66式152榴改装的卡车炮,而兵工集团展示了我军PCL-181式车载155毫米榴弹炮的外贸版。再加上已经出售给缅甸的SH-1车载炮,以及多种122、105毫米卡车炮,让笔者想说说卡车炮这东西。
Ballon-Abwehr-Kanonen-BAK或许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卡车炮”……
卡车炮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装备,说起来的话,人类最早的高射炮,就是把75毫米炮装在卡车上构成的……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车+炮就不太行了,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火炮技术的发展,大口径、高性能的火炮很难装在卡车底盘上——要装也得是用半履带车这类的中型底盘。而半履带车,就是越野性能不如履带,行驶速度不如卡车,只有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兴盛了那么一阵儿。
到了二战时代,炮变得更大,更重,而卡车承载能力没赶上炮增重的幅度,于是……图为Sdkfz8/9(大战略2001里的神器……)
当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战,奇怪的东西也是有的,1939年,英国将一门6磅炮装上了3吨卡车……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卡车炮概念了
二战结束,各国都开始发展履带式自行火炮,毕竟在当时环境下,只有履带式车辆才能可靠实现越野性能。
当时的反炮兵火力也还没有今天这么强,牵引式火炮的生存力能够满足即使是欧洲热战那样的高烈度环境下的生存性需要。
还有一点,冷战时期,全封闭结构成了自行火炮的重要需求,因为要考虑三防需要——这方面苏联倒是比较想得开,所以采用全封闭结构的2S3\2S1自行火炮要晚到70年代才出现。
到冷战后期,随着卡车底盘性能的提高,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南非G6,捷克的“达娜”,都实现了在轮式底盘上安装大口径火炮。不过这些火炮除了公路机动速度高于同时代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在性能上并无特别的优长(当然,“达娜”的炮管比2S3长,射程相应远一些),所以开发这种轮式火炮的主要原因其实更多是因为开发这些火炮的国家在重型履带式车辆研制方面存在一定空白。
南非开发G-6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在非洲稀树草原上,它的越野性能已经足够了,而且轮式跑得快,有助于逃避安哥拉米格战斗机的追杀……
捷克“达娜”的主要优势是炮管长,射程远,不过这和它的底盘没啥关系……捷克之所以选用太托拉卡车底盘来装这门152炮,主要原因是……苏联80年代才转让T-72生产技术……此前捷克没有合适的履带式底盘,当然,太托拉卡车性能好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卡车炮热潮,追溯上去,大概要到法国的“凯撒”自行火炮上,这种火炮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开发。“凯撒”主要特点是使用卡车底盘,在车体后方加装火炮,车上搭载有先进的数字化炮兵作战系统,且有自动推弹装置,提升了发射速度,其标准乘员5人,必要时只需三人即可作战。
“凯撒”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尽管由于法国军事工业的一贯特性,它出售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用这个结构去自己研制一门类似的炮的话,各国的军工厂商们合计合计就可以发现,应该可以比自行火炮便宜很多。
而同时呢,到了上世纪90年代,炮兵的生存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你只要开炮,对面的炮兵雷达可能就已经对你进行了定位。接下来如果你慢悠悠的测地、放列、试射、校正、效力射——如果对面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自行火炮的话,你的炮兵阵地就会在对方的炮击下化为焦土了。
所以“凯撒”这样,走到地方,利用车上的自动化测地、放列系统迅速展开,然后车上乘员迅速下车,急速发射若干发炮弹,然后收起驻锄迅速撤离。效率要比传统的牵引火炮高得多,在现代战场上这就意味着生存性。而且它还采用52倍径火炮,射程比大多数对手远,这样部署使用其就更加灵活了。
顺便说一下,自从美国M109自行火炮开始,以前那些老式自行火炮,先有一个牵引炮,再把它装上底盘的做法就过时了。此后大多数国家是反过来,先有自行火炮版本,再研制牵引炮(虽然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同时开发,或者反过来),所以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52倍径的牵引式火炮(M777A2可能是第一种,当然它是58倍径)“凯撒”在法军中直接就替换了155毫米牵引式火炮,从而极大的增强法军炮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当然后来法军实际上用它取代了AU-F1履带式自行火炮,原因是相对于将后者升级安装52倍径炮,“凯撒”要更便宜,而且在法军未来作战环境下,两者实际效能可能差不多。
法国“凯撒”算是现代卡车炮的开山之作图中可以看到它炮尾的自动推弹装置
“凯撒”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备弹量太少
作为一种机动式的52倍径155炮,凯撒的重量非常轻,图为泰国陆军正在操练“凯撒”自行火炮
后来丹麦采购的“凯撒”选用了捷克“太托拉”8*8底盘,备弹量上去了,自动化水平上去了,价格也就更贵了
更好的是,“凯撒”相对于履带式自行火炮轻得多,连C-130运输机都可以空运。
换句话来说,这是一种既可以公路长途行军快速部署,又可以用C-130运输机快速运输到前线机场,而且作战能力不亚于比它更沉重、昂贵的履带自行火炮的系统。
但“凯撒”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玩过“战争游戏·红龙”的朋友知道,“凯撒”最主要的缺点是备弹量少,炮车本身只能携带12发炮弹,结果导致经常出现炮弹打光了,前方需要支援,后方炮车却正在往补给点赶的情况。
现实当中,由于卡车炮的弹药是装在车体中部,又没办法像一般自行火炮那样用快速补弹车,所以再装填工作还比较费时费力,实际上对作战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游戏里更大一些。
尽管如此,“凯撒”仍然是一种有开创意义的新车。泰国在与柬埔寨的军事冲突中曾使用“凯撒”远距离攻击柬军的BM-21火箭炮阵地,据称成功击毁了2辆火箭炮。
凯撒好是好,但是太贵了,所以泰国就找了以色列,后者向他们低价出售了M-71,这玩意的价格比中国出售66式152榴弹炮(当然,这是新炮的价格,如果是解放军服役过的二手老炮……)也只是稍贵一点
66式可是短鼻子的34倍径老炮了
说到这儿,泰国虽然买过少量“凯撒”,但最初确定的采购72门的计划并未落实。主要原因是这个炮……还是挺贵的。法国自己采购的价格是72门炮3.5亿美元,相当于每门炮486万美元,而用来出口,按照惯例起码得翻个倍,一门炮算打点折,也要800万美元的价格……这确实对于泰国来说就有点承受不起了。
后来,泰国又继续在国际市场上找啊找,找到了奸商以色列……
话说这个以色列啊,也是南非布尔博士的“好学生”(把他弄死了……),他们研制的39倍径的M-71牵引式火炮当时正在大甩卖。我没查到泰国和以色列怎么签的合同,但它卖给菲律宾的价格是约65万美元一门,还带240发炮弹。
以色列认准了泰国用过了“凯撒”,必然会忍不了牵引式火炮……果不其然,泰国后面又加价找埃尔比特公司把这些炮装上了太托拉6*6底盘,构成了泰国的ATMG自行火炮
这个价格啥概念……中国AH-4超轻型155毫米牵引式火炮出售给中东某国的合同价格,据称约合300万美元/门……而66式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非常古老的火炮了,售价约为60万美元一门。
换句话来说,以色列这门39倍径155毫米榴弹炮,价格已经做到可以和中国媲美了,而且它发射火箭增程弹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按照泰国人有便宜不占就会死的购物心理,那不买才怪了……(当然后来泰国人又抱着这个心理去买了T-84“堡垒”坦克……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泰国一口气买了上百门M-71,然后发现……都21世纪了,还装备牵引式火炮,这也太糟糕了。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毕竟泰国也是用过“凯撒”的国家了是不是?
一脸坏笑的以色列就来了,并带来了他们的ATMOS-2000车载炮方案。不久,在埃尔比特公司帮助下,泰国就把这些M-71火炮给搬上了捷克制造的太托拉6*6卡车。于是就构成了一种价格比当初的“凯撒”便宜很多的自行火炮系统。
至于你说泰国这个ATMG车载炮性能如何么……就那么回事吧,这种火炮的精度性能和52倍径炮,或者39倍径履带式先进自行火炮比都要差一截。毕竟是凑合的产品。
不过它也有优势,还是那句话,毕竟泰国也是玩过“凯撒”的,所以这个炮上各种自动测地,自动放列,自动推弹,数字化炮兵系统也算是一应俱全,可以当做一个“低配版”来用,而且以色列人还很贴心的为它设计了27发备弹,改善了“凯撒”的一个主要缺点。
嗯,一不小心又写长了,那关于更多卡车炮的故事,我们明天再继续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