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人工智能导弹,有什么用?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本期节目,咱们来说说一个最新前沿话题,就是人工智能在导弹上的运用。

最近,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海上破袭者”(Sea Breaker)巡航导弹的部分细节,据称,这种新型巡航导弹的最大特色是将会具备人工智能识别目标的能力,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出自己需要打击的目标进行攻击。

据拉斐尔公司公布的信息,“海上破袭者”导弹的射程约为300公里,采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引导头,能够对海上和陆上的移动和静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它的主要想定是在”区域拒止\反介入“环境下的近岸海域中进行作战,拉斐尔公司称,这种导弹能够在传统的采用雷达导引头的反舰导弹无法作战的环境中准确攻击想要打击的目标。

“海上破袭者”导弹的硬件配置其实属于比较平平无奇,该型导弹的尺寸大致接近于美国“鱼叉”反舰导弹,战斗部重量为250磅,也就是113公斤,基本相当于一枚美国的MK.81型250公斤航空炸弹,能够有效摧毁护卫舰这类的目标。目前它的发射方式是海上舰艇发射和陆上发射,虽然拉斐尔公司没有提到它的空射型号的问题,但从其基本设计来看,如果要发展一种空射型也应该没有问题。

除了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模式,该导弹也可以通过数据链进行“人在回路中”制导,因此也具备进行复杂的航线规划和由人员控制精确攻击的能力。

那么它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干什么用呢?

据报道称,这种导弹将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自动决策技术,因此可以在环境不允许通过无线数据链遥控,或者来不及通过其他手段对目标进行精确识别和定位的前提下,也能够具备很高的准确识别目标的概率。

种导弹设计上采用齐射方式进行攻击,因此就类似于炮兵营射击,将多枚导弹同时发射到一定区域内,再由导弹进行目标识别和攻击,这种模式下,其攻击过程“完全自动化”,不需要外部干预。

那不用说的,这种思路就很以色列,容许出现一定程度的误伤,但确保目标肯定会被摧毁嘛。

而其具体的使用环境,拉斐尔公司举例称,当发现敌方舰艇处于一个军民两用的港口内,此时传统的制导手段除了“人在回路中”直接控制外,实际上根本无法准确攻击目标,因为导弹只会选择雷达发射面积最大的目标进行攻击。而有了人工智能系统,导弹就可以识别出一艘炮艇和一艘尺寸相近的拖船,准确击中希望摧毁的目标。

此外,在对手施放强电磁干扰,使得数据链、雷达导引头和GPS系统都无法使用的时候,这种导弹也将可以凭借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进行作战,而且此时它扔具备可以接受的命中精度和减少附带杀伤。

拉斐尔公司称,这种导弹采用的人工智能导引、图像对比、自动目标识别综合技术,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第五代导弹制导系统”。

那所谓第五代制导系统是怎么来的呢,在反舰巡航导弹领域,第一代制导技术当然就是类似红箭-73反坦克导弹那样的遥控制导,典型就是德国二战中的Hs.293;第二代是半主动制导和无线电指令制导,比如以色列的“迦伯列1”导弹;第三代是雷达巡的制导,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大家最熟悉的模式了;第四代是通过红外和电视系统巡的,加上人在回路中模式,比如美国LRASM导弹。那么第五代么就是在第四代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了。

应该说,这种导弹在以色列如今经常发起的针对叙利亚境内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的打击行动中,将会非常有实用价值。

关于这种导弹,列车长觉得有两点可以给大家说说。第一是关于今天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为什么还有生命力,成为了许多国家发展打击能力,尤其是海军对岸打击能力的首选。第二点,是人工智能系统在导弹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今天世界上最出名的巡航导弹,肯定得说是美国的“战斧”导弹了,这种导弹主要是通过战舰和潜艇发射,前后已经发展了三代,并且目前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将具备对舰艇等移动目标攻击的能力。

在今天,亚音速巡航导弹和超音速巡航导弹其实差别已经很大,超音速导弹的作战模式其实已经接近于弹道导弹模式,比如我国2019年阅兵式上展示的长剑-100导弹,就是采用高空、高速突防,直挺挺的向目标飞过去,末段俯冲攻击,虽然精度可以很高,但是总体仍然属于靠速度、高度暴力突防的模式。而不像亚音速导弹主要靠“绣花功夫”,在防空网中钻来钻去,最后还能精确攻击目标,甚至是钻进洞库大门这类的地方。

隐身技术在巡航导弹上的运用也是近年来提高巡航导弹突防能力的一个重要技术,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造出了隐身巡航导弹AGM-129,只是这种东西导弹的隐身性能是付出了维护困难、造价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最后即使是财大气粗如美国也受不了,将其早早退役。不过随着新一代隐身技术的出现,出现了JASSM-ER、LARASM等具备很高隐身性能,同时价格和可维护性也可以接受的例子。

那么在隐身技术提高了突防能力,而“绣花功夫”又增加了导弹使用的灵活性,再加上一个很重要的第三点,就是同等射程的情况下,亚音速巡航导弹显然要比超音速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要便宜,而且是便宜很多,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价格。那么,亚音速巡航导弹受到青睐就非常正常了吧。

而且,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巡航导弹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进入导弹时代以来,其实海军战舰对岸打击手段是大大削弱了,但巡航导弹出现后,基本上是个像样的国家就能在自己的战舰上装上十几二十发巡航导弹,然后就可以去执行各种打击任务,如果凑一个小舰队,两三艘战舰一次发射出去几十发导弹,不就和航空母舰一个攻击波打击效果都差不多了嘛?

而美国的“战斧”导弹作为一种海军巡航导弹,又有一项设计引领世界潮流,就是它的尺寸外形被限制在能用潜艇鱼雷管发射的水平,而这又正好是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常用的一个尺寸,于是它就很适合在各种舰艇和潜艇上使用。

于是类似“战斧”的导弹就在世界各国成为了一个十分常见的产品,法国开发了“斯卡普”巡航导弹,并在2018年攻击叙利亚的行动中首次进行了实战;俄罗斯的“口径”巡航导弹更是完全借鉴了这个思路,甚至专门建造了一批围绕携带8枚或16枚“口径”巡航导弹而设计的轻型护卫舰,来降低使用巡航导弹的门槛,也多次在叙利亚投入实战。而且因为俄罗斯比较穷,还专门开发了“伊斯坎德尔”发射车能够发射的型号,用来取代一部分陆基弹道导弹的作用。至于英国更是直接买了美国的“战斧”导弹,在它的潜艇上部署,而现在的26型护卫舰,更是为了弥补45型驱逐舰缺乏发射战斧导弹的能力,专门设计安装16枚“战斧”导弹,用来进行对岸打击。就连印度也在积极开发“无畏”巡航导弹,而巴基斯坦更是直接在自己的导弹艇上装上了“巴布尔”导弹,一夜之间就能威胁到印度航母了呢——虽然真要干的话大概还得有大国帮他提供卫星情报支持,而且得手概率也不高,但“巴布尔”导弹还能带核弹头,这巴基斯坦一夜之间甚至都有了海基核力量了呀,是不是就非常划算了呢?

当然要说使用巡航导弹还得说美国,他们的“伯克“级驱逐舰正常状态下都会携带16到32枚“战斧”导弹,随时可以进行“战斧”外交,一言不合过去咣咣一顿导弹,留下一地冒烟的废墟,转身就跑,人家也没法报复,是不是就可以说一句“不愧是美国”了呢?

至于另一个世界大国嘛,已经研制出了与美国“战斧”导弹类似的长剑-10巡航导弹,目前主要以陆基发射车和空射方式部署。此外该国还有类似俄罗斯“口径”系列的海基巡航导弹,而未来,海军还可能装备性能进一步增强,比“口径”系列更先进的,以长剑-10为基础的海基亚音速巡航导弹。而未来呢,类似LRASM的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此前也已经在珠海航展等场合,以模型方式露过一小脸。

总之作为军费世界第二的大国呢,在亚音速巡航导弹这个全世界主要大国都很重视的领域,投入一定的力量并不值得奇怪,毕竟它可以做很多高超声速导弹目前还难以做到的事情。

以色列的“海上破袭者”,虽然尺寸重量都要比“战斧”小一圈儿,但是实际承担的任务,和“战斧“导弹倒是相当的一致,可以在他们的护卫舰上携带8-16发,随时对以色列周边国家进行“导弹外交”,这反正以色列每次对叙利亚进行打击也就是用F-35\F-16去发射个几十发滑翔炸弹,每次袭击都鸡飞狗跳,免不了要和叙利亚、俄罗斯、美国的飞机在天上一番斗法,还得小心着别让各种防空导弹抽冷子干下来一架。那换成海军发射的导弹,虽然价钱上更贵了一些,但是整个作战过程就方便了一截啊,叙利亚的“堡垒”岸防系统射程还没这导弹远呢,去几艘护卫舰安安稳稳的在人家射程外用导弹就把事儿办了,也省的空军兴师动众,那不是很理想吗?

其实当年俄罗斯也干过类似的事儿,2008年,格鲁吉亚在奥运会前夜突袭南奥赛梯,普大帝在北京看着开幕式呢突然听到了开打的消息,那主动招惹熊的结果,当然就是被熊掌拍啊。俄罗斯海军在这场战争中使用反舰导弹攻击格鲁吉亚停在港内的导弹艇,为了能够准确攻击停泊在情况复杂的港口内的导弹艇目标,俄军专门选用了一种导弹,就是P-120“孔雀石”,这种1972年入役的导弹其实性能不是很突出,射程才120公里,飞行速度也只有亚音速,但它有个特点就肚子下面有个小小的吊舱,里面安装了红外导引头或者电视导引头,而俄罗斯海军这次用的就是安装电视导引头,并可以通过无线电进行遥控的型号,因此这次行动中,格鲁吉亚的两艘导弹艇被两枚“孔雀石”精确击中。这次行动也可以说是为反舰导弹采用多种类型导引头的必要性做了一个背书,那么以色列当然觉得自己也可以干类似的事情,而且在用上人工智能系统后,甚至都不再需要通过无线电数据链进行“人在回路中”控制,而可以让导弹自己去判断情况——当然了,这个判断的正确率或许有点问题,但以色列对于国际舆论谴责的承受力本身就很高嘛,所以大不了让人工智能系统“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就是了,捎带着误伤几个民用目标,对于以色列来说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嘛。

况且,现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也不是那么不堪,至少在目标识别率上,据说能够达到95%左右的准确率,毕竟就算是“人在回路中”,也可能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那这是不是听起来就更没问题了呢?当然,这事情里面会涉及到一些“让机器决定人的生死”的伦理问题——只是这个吧,反正以色列是不在乎的,对于其他国家或许就不太一样,需要认真讨论一下了。

既然有以色列人开了这个头,那么人工智能在导弹上的实际运用差不多也就算是马上就要从科学幻想走入科学实践了。

那么未来呢?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控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代几个主要大国非常重视,并且认为可能引起重大变革的技术。比如,在潜艇上,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水声对抗,在飞机上,用人工智能来进行自适应电子对抗,在卫星照片和情报领域,用人工智能来处理海量信息,找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由于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海量的情报进行快速的分析判断,完全可能在这些事务性的事情上获得比现在依靠人力更好的效果。问题可能主要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还是需要人类来设计它们特定的工作模式,而现有的人工智能做出判断的过程和依据,对于人类来说难以理解,这就带来了人类很难完全信任人工智能的问题,因此美国目前正在试图研制一种具备用人类能懂的语言,解释自己判断和决策过程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这项技术得到成功,对于进一步推广扩大人工智能的运用范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导弹究竟能否取得成功,并引领国际上跟踪研制类似武器系统的风潮呢?或许大家都会擦亮眼睛,等着这种导弹投入实战的那一刻了吧。毕竟这年头,全世界各国都发现,摸着别人过河是个好办法啊!是不是。

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了,还望大家不忘三连支持哦,好了,咱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