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步战急需40毫米埋头弹炮

500

中国步战火炮典型口径为30毫米,如86步战

现代步战正在向重型化发展,步战火炮的威力需要随之升级。中国步战的30毫米火炮是由俄罗斯的2A72发展而来的,精度、穿深和可靠性都不理想。

500

第一代步战BMP-1的73毫米炮实际上应该作为榴弹发射器看待,只有有限的反装甲能力

500

第二代步战BMP-2的30毫米炮的反装甲强于BMP-1

500

BMP-3采用100毫米2A70与30毫米2A72的组合,后者是中国步战30毫米炮的基础

步战是苏联发明的,第一种步战BMP-1不仅装备73毫米2A28低压炮,还装备“萨格尔”反坦克导弹。2A28的初速和穿深都很糟糕,这是大号的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只有有限的反装甲能力,但用于打步兵还是很管用的。BMP-1真正的反坦克能力来自导弹。

BMP-1的73毫米炮是一个异类,步战火炮大多来源于航炮或者高炮,但航炮和高炮实际上都不是步战火炮的理想选择。航炮要求重量轻,射速高,但初速和射程要求相对较低,反正这只是在贴身格斗的时候才用得上。航炮也不要求长时间连续射击。高炮的初速、射高、射速要求更高,但穿深和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主要靠弹幕杀伤,不管是20毫米“密集阵”那样直接用弹丸还是35毫米“厄利空”、40毫米“博福斯”那样用破片。

但步战火炮要求较高的射程、穿深,还要求很高的精度。反步兵用破片杀伤还行,反步战只能靠直接命中。步战火炮还要能长时间稳定射击,但重量上相对宽松。

500

德国“黄鼠狼”装备20毫米炮

500

美国M2“布莱德利”装备25毫米炮

500

英国“武士”装备30毫米炮

500

现在30毫米有成为西方步战标准口径的趋势,“斯崔克”升级也采用30毫米炮

30毫米是流行的步战火炮口径,但反步兵的话,20-25毫米一样管用。德国“黄鼠狼”用的是20毫米,美国“布莱德利”是25毫米。英国“武士”用的“拉登”来自30毫米航炮,这也是英国的标准小口径炮,转用20-25毫米反而要专门研制,就不麻这个烦了。俄罗斯的2A42在步战和武直之间通用。

在很长时间里,30毫米炮的重量轻,后座低,精度和威力足够,在反步兵和反步战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西方新一代步战都统一到30毫米,比如德国“美洲豹”。美国“斯崔克”也在升级到30毫米。苏联在BMP-1的73毫米低压炮之后,迅速用同样的车体,换用30毫米的2A42,研制成BMP-2,同时保留反坦克导弹,作为主要的反坦克火力。

不过BMP-3再次走上一条奇怪的路,配备的100毫米2A70炮实际上不能当作100毫米坦克炮的简化、轻量、低后座版,而是BMP-1的73毫米2A28的大口径、长身管版,不过可以发射炮射导弹,取代了专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系统。这门100毫米炮的弹道特性并不好,并不适合应付近距离、突发的反步兵作战,所以BMP-3还配备了2A72,这是2A42的简化、减重版,代价是精度、持续射击的可靠性。由于与100毫米炮配合使用,这个问题不大。独立使用时,还是回到更老、更重但也更可靠的2A42。中国在引进BMP-3的武器系统时,以2A72为基础,研发了自己的30毫米速射炮,精度和可靠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不尽人意。

这门30毫米炮是86步战的主要武器,04步战像BMP-3一样,采用中国版的2A70和2A72组合,但这也不是理想的步战火炮。

500

日本89式采用35毫米炮

500

瑞典CV9040采用40毫米炮

500

韩国K21也采用40毫米炮

500

俄罗斯有采用57毫米炮的趋势,这是“全规格”版T-15重步战

500

但把57毫米炮勉强装上BMP-3,就显得喧宾夺主了,已经不能正经当作步战使用了

曾经有说法认为,BMP-3的100毫米炮完美解决了步战火力问题,现在看来这是一条歧路,但步战火力不足的问题确实在越来越突出。随着步战装甲防护的加强,小口径速射炮的威力越来越不够用,不断有增大口径的呼声,日本89式步战采用35毫米炮,瑞典CV9040和韩国K21采用40毫米炮,俄罗斯有意启用57毫米炮,欧洲也不断有启用45、50、60毫米炮的呼声。但更大口径不仅意味着重量、后座,也意味着减少的载弹量。美国M2“布莱德利”可携带900发25毫米弹,德国“美洲豹”降低到400发30毫米弹,韩国K-21只有80发40毫米弹。

增大口径只是一个方面,采用新概念火炮是另一个方面。电磁炮、能量束武器等太科幻了,但埋头弹在技术上没有了不起的难关,这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最现实的新概念火炮。

传统炮弹的弹头在前,弹壳在后,最尾端是底火。长度较长,形状不大规则。埋头弹的外观就是一截圆筒子,弹头缩进弹壳,实际上被发射药所包裹。

500

埋头弹的外形紧凑,40毫米埋头弹比40毫米传统弹小得多,外形规整也带来装填的便利

与同口径常规弹药相比,埋头弹明显缩短,外形规则,弹药直径稍大,但总体积明显缩小。传统弹药的弹头直径显著小于弹壳,弹匣内弹头与弹头之间实际上有不少浪费的空间,弹匣和枪机都相应增大,重量也增加。弹药缩短使得导气式自动机构的行程减小,降低能量要求,增大有效射程,也降低后座和振动,提高射击精度。

500

埋头弹的弹头“埋”在弹壳内,发射时首先由辅助发射药将弹头推入弹膛,然后主发射药燃烧

埋头弹的发射药两级燃烧。底火导致辅助发射药首先燃烧,将弹头推出弹壳,推入弹膛;然后主发射药燃烧,驱动弹头在炮管内加速,直至出膛。由于弹头离开留下的空腔表面增加燃烧面积,主发射药的燃烧比传统弹药的工作环境有利得多,可以使用燃速更高的主发射药,提高燃烧效率和膛压。两级燃烧也使得加速更加均匀,加速效率更高,最终出口初速更大,而后座减小。

规则的弹药外形使得装弹机构更加简洁、可靠。埋头弹在原则上可用弹链,或者无弹链;埋头弹还便于采用无壳(可燃壳)技术,当年德国G11无壳步枪也是用的埋头弹。弹药甚至不必是圆柱形,方柱形弹药的弹匣内填充密度更高,G11用的就是方柱形埋头弹。

500

500

埋头弹规整的外形有利于采用旋转闭锁,进弹路线简洁、可靠,发射速度快

埋头弹可以像传统弹药一样装弹,装弹路线和机构轻车熟路;还可以用左轮枪一样的转膛结构,增加射速,还降低持续射击后膛内过热引燃弹药的危险。但规整的柱形弹药外形也使得全新的装弹机制成为可能,比如像G11那样的垂直进弹、旋转闭锁原理。也就是说,弹膛在装弹时垂直于枪管轴线,装弹完毕后转动90度与枪管对齐,发射后再次转动90度,回到装弹状态,但下一发弹药顶进来时,自然把前发弹药顶出去,完成弹药更换。

这样的旋转闭锁看起来复杂,实际上简单、可靠,把常规导气式或者身管后退式自动机构的复杂的装弹、闭锁、退弹动作一气呵成。由于弹膛和弹药是简单的圆柱形(或者方柱形,对旋转闭锁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装弹、退弹正着、反着进行没有区别,所以旋转闭锁不需要来回转动,一直单方向转动90度就可以了,进一步简化了机构。后弹把前弹自然顶出,这也使得卡壳问题容易解决,用外力转动90度,用后弹把前弹顶出去就是了。要是采用外能源的话,就根本没有卡壳问题了,即使一匣弹药统统熄火,也不妨碍后续装弹。

旋转闭锁原来是为了解决无壳弹药的闭锁问题的,但也可用于埋头弹的自动原理,大大提高射速。步战火炮的射速是一个微妙的问题。一方面,不管是反步兵还是反步战,步战火力不依靠弹幕,主要靠点射,并不需要很高的持续射速;另一方面,点射的射速越高越好,减少射弹分布,提高命中概率。用于防空反导射击时,高射速的优点进一步突出,尽管防空反导是步战火力的次要任务。所以步战火炮需要很高的爆发射速,但并不要求太高的持续射速。

500

500

埋头弹使得火炮整体体积小、重量轻、后座低,威力则与传统40毫末炮相当

埋头弹使得弹药体积更小、威力更大,携弹量更大,系统重量也更轻。英法推出的40毫米埋头弹火炮与美国25毫米M242链式炮的体积相当,后坐力降低1/3,弹头威力则是十足的40毫米,与重量和体积大得多的博福斯40毫米炮等效。

可喜可贺的是,中国已经研制成功40毫米埋头弹系统,威力足以击穿T-55坦克。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装备40毫米埋头弹炮的“山猫”全地形车有图片展示,大量装备的话,可使空降步兵也具备轻便、强大的机动反装甲火力。这也是新一代步战的理想火力。

500

可喜可贺的是,中国已经研发成功40毫米埋头弹炮,这是装在“山猫”全地形车上的情形,装上更大、更重的步战没有问题

中国40毫米埋头弹炮的重量和尺寸数据还没有公布。已知中国步战装备了比23毫米炮更大、更重、后坐力更大的30毫米炮。但与搭载23毫米高炮的8轮“山猫”相比,搭载40毫米埋头弹炮的反而是轻量版的6轮“山猫",说明中国的40毫米埋头弹炮装上步战没有问题。应该尽快研制可以直接替换现有30毫米炮塔的40毫米埋头弹炮塔,并大量换装。

当然,火力只是步战性能的一部分,在99坦已经大量装备的现在,步战要跟上,尤其是高度信息化的重步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