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拥有性冲动一样,拥有自我改变的冲动?

500

1

我有一个真实的朋友,我们都叫他生哥。

曾经也是一个没心没肺,好花花口舌、飞鹰走狗的风流人物。

但在高三的时候,却像突然转了性一样,开始变得刻苦、沉默而奋进。

高中毕业四五年后,我再见到他。

已经完全无法把他和我高中时认识的那个“二世祖”联系起来了。

他变得内敛沉稳,眼神锐利,做事干练。

整个人都像是一柄利刃,一出鞘就是石破天惊。(详细故事,请看《我有一个意志力超群的朋友》)。

这些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见到过一些像生哥一样的人。

从某一个节点开始,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做人做事乃至身体和精神状态突然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们有了第一次改变之后,往往总是能在螺旋上升以后,再一次突破自己。

你如果几年没见到他们,就会发现,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过几年他们身上就又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改变。

因为能够从成熟不断走向更成熟,所以能够从一次成功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心理学里把这种状态,叫做持续性自我改变

 

2

我们生活里觉得厉害的人,大都是专注于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人。

自己不赶路的人,即使把对手绊倒了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但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对自我改变有很多错误的认识。

最典型的,就是高估自己作出改变后,一开始就能带来的巨大变化。

许多人在自我改变之前, 形成了一大堆关于自我改变的美好前景假设:

例如, 只要我开始健身,身体会随心所欲地重新塑造、提高个人魅力指数、拓展社会生活空间。

或者, 只要我克服拖拉习惯、培养效率意识之后, 干什么都会事半功倍、赢得广泛好评、职位迅速晋升。

甚至觉得,只要我稍为一努力,就能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形象,从一个自我放纵、懒惰, 甚至是不负责任人, 变成一个自律、勤奋、有雄心、生活成功的人。

……

自我改变当然能够带来变化,但这种变化的效果绝不可能如此快速和明显。

而很多人就是因为沉浸在这种“轻松的幻想中”,觉得自己只要下定决心改,就一定会像打通任督二脉了一样,突飞猛进。

所以,也就更不愿意真的去“下决心”了。或者,在自我改变中眼高手低、准备不足。

支撑他们的内在逻辑有两条:

一是既然我一发狠就能改变,而一改变就能成功,所以着什么急呢?

二是尝试作出改变,发现效果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于是退缩了。

也就是心理学里研究发现的“90 %的试图改变自己的失败都与屈服于自我感受、过分在乎外部评价、意志不坚定等性格特点有关”。

而事实上,心理学早就通过统计学得出过一个真实到残酷的结论:

根除一个深以为恶的陋习需要立誓五、六次才有可能最终成功, 而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更为艰难。

25%的自我改变计划会在立誓之后15 周左右落空, 尤其是吸烟和其它成瘾行为的自我改变誓言最难信守。接近25%的下决心者在第一周的后期就放弃了誓言, 尽管他们当初是计划坚持半年以上的。

有很多人特别喜欢选择一个诸如新年伊始的特殊时间, 以立新年誓言的形式开始自我改变,内容大多是关于克服不良习惯、重塑健康行为。

但其中有60%的人会在下一年立同一个誓言

 

3

我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来讲道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

虽然自我改变对人生的帮助很大,但启动一次是很难的,更重要的是,只启动一次是不够的。

用个比喻来说,就像出生的时候,造物主给每个人都拧了几圈发条。

然后,大家就开始哭泣,吃东西,学习,跑步,努力。

但经过很多人/很多事/很长时间后,发条可能就不太管用了。

有些人是慢慢松懈。

有些人是突然断线。

总之,就是既不甘心又不想动,听天由命,得过且过。

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去找到一种动力,能隔段时间就把自己的发条拧几圈。

然后就可以斗志昂扬、蹦蹦跳跳地去继续努力了。

问题是,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动力呢?

如果,我就是不想学习,不想思考,不想总结,更不想改变呢?

心理学里有个巨轮效应,一个特别沉重的大轮子,我们刚开始推的时候十分费力和缓慢,但是,这轮子一旦推动起来,就会自己转起来,此时我们只需要轻轻用力就可以。

这个初始的推动力让我想到,从青春期开始,我们基本上都会有的一种冲动。

性冲动。

当它来的时候,波涛汹涌,不可阻挡,可以调动起你全身的能量,比如那个“啥啥上脑”啥的。

神奇的是,即使这股冲动消失了,过一阵又会产生,继续波涛汹涌,不可阻挡。

那是一种生命的本能。

我在另一篇文章《雷军:我的天赋无数,但你能学到的只有一种》里讲到过,所有我们认为是本能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大脑里最原始的部分控制的。

而所有需要自我警醒、自我控制的部分,都是由进化后的大脑皮层等部分控制的。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通路,当我们通过各种深层次的方式,去不断获得底层动力,然后作出尝试,会最终影响原始脑。

自我改变也会变成一种本能。

 

4

上一篇《怎样才能说服一个堕落多年的人?》写完后,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因为我虽然在文章里指出了想要走出颓废堕落,需要走出自我改变的第一步。

但却没有把如何拥有自我改变的动力的方式讲清楚。

之后,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了穷举法,把我觉得有助于获得自我改变动力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再删繁就简,最后留下了我认为最有效的10种手段,和大家分享:

 

第一种:内心深处的极度渴望

欲望和理想有时候是很难分得清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能为改变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就是取决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有多强烈。

每当自己懈怠的时候,不妨刻意留出一个时间来问问自己:我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为了这种想要,我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说白了,就是要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像呼吸需要空气那么清晰的目标。

我前面提到过的生哥,他的自我改变里有很多就是源于想要出人头地的不甘。

渴望有多强烈,奋进的力量就有多么强大。

 

第二种:强烈的情绪爆发

强烈的情绪,是最能激发人深层次动力的东西了。

一场透彻心扉的悲痛,一次怒发冲冠的愤怒,或者一次热泪盈眶的感动,一夜无眠的焦虑……

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你总能爆发出极其强烈的自我改变的冲动。

而那些不愿意作出改变的所谓“佛系”,其实就是刻意压抑情绪下的无喜无悲,不咸不淡,不痛不痒。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情绪是激发改变冲动的最强动力,但也是持续时间最短、最不可靠的力量。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初始动力,却很难作为持续推动力。

 

第三种:郑重其事的仪式感

比如前面提到的很多人喜欢新年立誓。

就是用虔诚的态度去为自己的每一次自我改变,设计一种充满仪式感的场景。

把自我改变这件事,变成一件神圣的事情。

用类似宗教的力量,引发自己改变的意愿。

 

第四种:有特殊意义的人、物、事

这是深刻在记忆中的最有用的一种方式。

我当年在老家放羊的时候,山坡上有一片乱石堆。

那是我自己的秘密花园,我坐在上面,曾无数次地去想象未来的美好,做着五彩斑斓的梦。

工作后,我多次孤身回到那片乱石堆。

无论我多么疲倦、颓废、伤悲,只要我回到那个地方,我就能回忆起我曾做过的梦、立下的誓言,然后又充满了力量。

《人民的名义》里,悲剧人物祁同伟最后之所以要去孤鹰岭,也是因为那个地方对他而言有最为特别的意义。

那是他一生光荣和梦想从开始到结束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人生里还没有这样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就继续去寻找。

在旅途中、在经历中,去和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地方,建立起独特的意义联系。

这样,每当你想到这个人,回想起这个场景,或者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就能从心底涌起无限的冲动。

5

第五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

在所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里,都能发现曾经的浪荡子弟找到了自己责任,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就像几年前我父亲刚去世的那个冬天。

除夕团圆饭只有我和母亲,家里非常冷清,但我还是做了满满一桌子菜,那一顿饭,我做的菜都是父亲每年一定会做的。

而在那之前,我几乎从不做菜,要做也很难吃。

但从父亲离开的第一年起,我似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菜。

我们父子间就像是默默地进行了一次交接,那些当年只有父亲会做的事情,他从未教过我,我却在一瞬间全都会了,比如啃骨头、吃鱼头。

以前家里饭桌上,什么东西我们不吃,一定是父亲吃完,现在,负责打扫餐桌的人则变成了我。

这就是责任感带来的改变。

当那个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人离开之后,就需要你站出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

 

第六种:异乎寻常的大震撼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当你真正在生活中经历了一次足以颠覆你过往认知的大震撼后,就很难沉浸在过去的状态中了。

这种震撼可以是由一次经历引起,也可以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照片,别人说的一段话,见到某人正在做的某件事。

只要这些东西为你带来强烈的共鸣。

心灵的震撼下,你就可能迸发强烈的改变动力。

 

第七种:倒逼、激励和反馈

人在努力奋进的时候,是需要反馈的。

不管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现实可以逼着你去改变,金钱也可以激励你像打了鸡血。

但更让我在意的反馈,是外在的评价和他人的期待。

找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作为同路人,就很容易在TA的影响(正面激励、反面倒逼)下,成为一个勇于作出改变的人。

因为,你不想让这个你信任和在乎的人,感到失望。

 

第八种:负能量

负能量也是能量。

有很多人每次要努力之前都需要负面的刺激,当负能量堆积到满之后,用刻苦努力来进行宣泄。

即使,所有人、所有事都很正常,也会自己捅自己一刀,然后说“好痛好痛”,就知道努力了。

这种负能量,最典型的是耻感。

侮辱与误解,有时候反而会激发一个人强大的斗志。

很多人之所以突然转了性,靠的不是自尊心。

而是自尊心受损之后产生的负能量。

恩,那句狠话怎么说的。

“今天你们看我不起,明天让你们高攀不起。”

 

第九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兴趣

之所以把这条放在这个位置。

是因为,这几乎是最正确的废话了。

我们都知道,你最热爱、最喜欢的东西,当然可以激发你为之努力、为之改变的动力。

问题在于,长大以后的我们已经很难再由着自己的喜欢和兴趣去做事了。

但只要你的内心里还没有放弃这种喜欢和兴趣,它就可能不断地在你的心底制造一股股冲动。

要学会善于利用这种冲动,用自己的努力行动,为今后能从事喜爱的事情而付出。

 

第十种:思维体系的整合

最后一条是最高级,但也是最难的。

用于压轴最好。

当你从痛苦、反思中,一点一点地去反复分析过去各式各样、乱七八糟的想法,探寻源头,去努力将它们融会贯通,搭建一个全新的思维框架(关于如何整合思想,搭建思维框架,我们下一次再谈)。

就会发现思想上的整合,会带来你对这个世界、对自己、对他人认知的全新改变。

而这种改变,恰恰是催动你行为上发生转变的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

永远要记住,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建立了自己的独特思维体系,行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6

孙中山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类。

先知先觉者创造发明,后知后觉者仿效推行,不知不觉者麻木不仁。

我们做不到先知先觉,也不要沦为不知不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烈火,有的人一直熊熊燃烧,有的人已经熄灭,就像蜘蛛网尘封了炉台。

就看你能否重新点燃它。

一个人征服世界并不伟大,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当你能够战胜自己,改变自我,就有了信心和意志的力量,就能保持永不懈怠、永不满足的状态,始终充满斗志和激情。

祝愿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这样的状态。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是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