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G7在八年后制定“追随战略”,印证了“一带一路”是英明决策

500

看到美国总统拜登在G7峰会上推销所谓“重返更好世界基建倡议”,以抗衡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我首先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刺破青天锷未残”。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立足于补上全球合作的短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短板,构建符合全球利益、长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一带一路”犹如两只离弦的箭,射向中国的南向区域和西向区域,既可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霸权势力建立的各种所谓的围堵“岛链”。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围堵”和“管控”,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既定战略。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确是东方和西方经济融通、政治和解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搞改革开放,西方国家参与中国市场、输入资本和技术,本质上是全球经济不平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项,不都是政治意愿的结果。但是,这一事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西方围堵中国的“底层战略”。需要认识到,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亚洲发展中国家有一种特殊的、居高临下的心态。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直至四五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掠夺亚洲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主旋律”。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立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体系,西方一些国家是不认同的。从那时开始,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他们的目标。当然,由于中国党和政府的坚强意志,并且得到人民拥护,中国做到了走自己的路、维护自己的主权利益,西方一些国家实施军事进攻、政治颠覆,也是有很大困难的。美国在1950年挑起了朝鲜战争,意图扼杀新中国政权,但被“组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打败了。

在对中国等新兴国家“软遏制”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从不手软,且一以贯之。他们长期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封锁”和“管控”,维护其霸权地位。1949年的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17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又叫“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这个组织专门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限制的内容主要是高科技。

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全球市场格局、资源格局、资本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疏导发达国家的资本“堰塞湖”,成为必然选择。于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和西方的拓展新市场战略一拍即合。这种合作的确是双方所需要的,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西方一些国家并没有从战略上解除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封锁。从传统政治逻辑和战略模式来看,他们这么做也是必然的:让当了几代强盗的人,强盗基因深刻融入其治国理政体系的人,完全放弃霸权思维,怎么可能?所以,我们在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还有“对抗”和“霸权”,还有违反基本公理,进行盗窃、欺诈、掠夺的“支流”。

500

500

在WTO不断扩围,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确实激动人心。不少人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解决所有盗窃、欺诈、掠夺不公正现象的“终极办法”。实则不然,WTO也是博弈的产物。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WTO的机制,“限制”和“管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重要“支流”,是一个突出矛盾。何况,建立WTO,本质上是为了服务西方主要国家统筹全球贸易资源。只不过,为了实现这些统筹的目的,也需要向发展中国家让出一定利益,允许其发展一定的市场。羊不肥,何以食之呢?那么,政治冷战淡化了,经济冷战也淡化了,全球贸易就会提速和拓展。

在WTO建立和扩围的情况下,“巴统”就不再是西方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合适的“牌”了。于是,在美国主导下,又建立了“改良版的巴黎统筹组织”,那就是1996年7月建立的“瓦森纳协定组织”,由33个西方国家成员组成。其目的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封锁,其中包括中国。

随后大家也看到了,中国虽然是 WTO的成员国,但是,美国、欧盟、日本迟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的借口很多。除了在WTO内部的斗争外,他们还通过西方国家内部的经济协定,对其他重要经济体实施贸易等制裁,包括对俄罗斯、伊朗等实施形形色色的制裁,继续操控世界贸易和全球金融体系。

500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对全球经济务实合作、创新合作的引领,也是对传统势力搞经济封锁、政治封堵的积极应对,是历史性的重大战略谋划。当然,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来不是为了替代谁,更不是为了掀起对抗,而是基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也是基于中国和他国(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部分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提出来的。当然,“一带一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南,的确选中了发达国家力量布局相对薄弱的地区。这正印证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主张。

“一带一路”合作从一开始,就遭受到西方一些国家的非议,国内也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甚至非议。可以归纳为五种:一是“撒钱论”,认为中国向沿线地区撒了钱,但没有收益;二是“风险论”,认为“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国家局势不稳定,中国容易吃亏;三是“另起炉灶论”,认为中国要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或美其名曰“领导地位”);四是“债务陷阱论”;五是“资源争夺论”。后边两种主要是西方一些国家为了抹黑中国造出来的。实际上,这些“论”都似是而非,不能自证其圆,因为,无论是战略合作还是经济合作,都是双方共同达成的,不存在“只对你好”或者“只对我好”。任何合作只有对双方都有利,才能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历经八年风雨,也遭到西方一些国家的很多破坏,遭受到美国制定的所谓国际体制体系的阻挠。比如,有的国家由于政权更迭突然毁约,使得中国投入的合作资源受到损失。但总体来说,中国本着真诚愿望与各国合作,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各方面的合作成果。据汤森路透旗下的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统计,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订各种协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新基建,包括铁道、港口、高速公路等等。截至2020年年中,共有超2600个项目与“一带一路”有关,项目总估值约3.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亿元)。“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国际社会得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其中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的半数以上。

500

此次拜登跑到G7峰会,极力推动“G7版全球基建计划”,以对抗中国,充分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英明。“一带一路”建设,尽管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一些国家的非议和干扰破坏,在推进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风险挑战,中国作为倡导国也付出了很多。但实践证明,习主席的超前谋划得民心、惠民生,是新型全球化、共享全球化、和平全球化的重大创举。

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喊出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口号,并且把这个口号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党、政府和人民的最美好的世界情怀。在习近平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人群的认同,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旗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道,定将越走越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