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时是双语教学,在家里白话是第一语言,普通话第二
【本文来自《放眼全国,没有哪个方言区有粤语这样的待遇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山山妖
粤语还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非粤语区的人学习粤语的难度本来就很高,有些发音嘴型只有粤语独有,但粤语的发展和走势还在继续加重学习它的难度。一是大量往粤语里塞进外来词,像士多啤梨、佐敦、舒拉保华、碧咸等等,非粤语区人转几道弯才弄得明白;二是大量的使用懒音,像广东变成港东,杭州变成韩州,恒生变成痕身等等,看早期港片,里面发音就明白晓畅,声韵清晰,而现在的港片渣渣洼洼沙沙拉拉就混过去了,甚至粤剧里的台词念白都比港剧好懂;三是有些发音很清楚的字音,由于说粤语的人唇齿不大想开合,舌头躺平佛系,让人听得越来越含混不清。以我的体会,听央广总台的粤语频道,识听率97%,转到广东立马下降到75,再到香港勉强过60吧。四是粤语教学派别过多,国标派,注音派,粤拼派,广拼派,暨南派,嘴形派等等,派系过多,就连所谓的九声六调标法都各标各的。五是用于书写的所谓的粤语字,更是五花八门,各表各意,内地人看到的香港街头黄标上写的粤语字,大家觉得写错了,其实人家就是那些个意思。总之吧,我的意思是,撑粤语还是要从自身撑起,把粤语的内务整理好,怪北佬,怪推普,真的搞错了方向。
【听央广总台的粤语频道,识听率97%,转到广东立马下降到75,再到香港勉强过60吧。】
就这疑问,来解释您的困惑吧,毕竟央广总台的粤语频道的播音员来源要求高,相信有考核竞争的,广东本地的电台主持人说的内容您听得不明白,那是他们当中本身就有懒音,我们自己都看不惯。
【广东变成港东,杭州变成韩州,恒生变成痕身】
?那是哪里出现的?相声片段?真实的发音根本不会这样。
【粤语教学派别过多】
,也许是处于赚钱手段引出的吧,我们本地人说的白话,那是来自家庭第一语言(母语),再就是当年的课堂,老师交语文课程,普通话读一次,白话读一次,这样就学会了,当年的小学,老师可以与学生用白话对话交流。也没有用上什么
【国标派,注音派,粤拼派,广拼派,暨南派,嘴形派等等】。
现在的小学,已经不允许教师使用普通话以外的方言授课,课下学生在学校使用方言交流,也被冠以不文明现象对待。所以,不少土生的本地人后代,不愿意说白话,只说普通话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的意思是,撑粤语还是要从自身撑起,把粤语的内务整理好,怪北佬,怪推普,真的搞错了方向】
所谓撑粤语话题,本身是部分人的把戏,谁也不怪,从家庭做起,愿意保持自己的习俗文化就从小教,不强求。小学松绑,允许方言进学校,作为兴趣课程学。
本人的小学生时期,第一个学期全部学汉语拼音,不教一个汉字。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本地人,双语教课。
三四年级换了个军嫂做班主任,自然是普通话全程交流,接着又是一个军嫂接任五年级。这样的状态下,家庭形成的白话成为第一语言,普通话成为熟悉的第二语言,现在汉语拼音依然成为自己电脑输入汉字的方式。(包括手机汉字输入也一样)
所以,我们广东人对推广普及普通话完全执行实施,不存在任何问题。至于网上有的粤语是否要废除的争议,完全是网络部分挑事人的地域攻击手段。
也许有人误解我们大湾区当地居民,连国家教育部门都定调了,郭熙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方言和外语。
未来大湾区应是国家通用语言加方言再加上外语的多语格局,语言及各语言变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各安其位、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的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