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富与我们,谁养活了谁?

日益增大的财富不均

一位在欧洲锦衣玉食的顶级富豪,一位在孟加拉国起早贪黑的女工,以及你我这样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是,无数名这样的女工一周六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创造了大量的平价产品和巨额财富。产品卖给我们,财富流向富豪,而这些女工,除了一份食不果腹的薪资和满身疾病之外什么也没有。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一点几千年来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过。

我怀孕的时候,他们调我到仓库工作。那里有无数装满鞋子的盒子,我的工作就是给它们贴上标签。这些鞋子很合适我儿子穿。我多想他也能穿上这样的鞋子,但是他没有。我想他一定希望有这样的鞋子,我感到很难过。这些鞋子都非常好看。你知道吗,这样一双我们做出来的鞋子,我们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

—— 兰, 越南制衣厂工人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单纯从数字上看,这世界上的财富在巨额增长。然而受益的却并非所有人,仅仅是顶层的极少数人。如果用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去填补其造成的窟窿(环境污染、社会割裂、信任危机等),我们其实是负债累累。这一点中国人民应该深有同感,传统的以GDP为单一导向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恶果,我们正在努力偿还。

抛开其他问题不言,越来越巨大的社会不平等,正在将这个世界拖入深渊。

500

致力于构建“无穷世界”(World Without Poverty)的国际发展和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请回报劳动,不要酬谢财富》(Reward Work, Not Wealth)再次将社会不平等这个议题锋利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出于乐施会致力于消除贫穷和不公的立场,这份报告自然是有其争议之处的,但其呈现的事实和数据仍旧令人震惊。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所创造的财富总额中,82%都流向了世界人口财富顶层的1%,而处于财富底层50%的人口却几乎一无所获。2017年,历史上新增亿万富豪最多的一年,平均每两天就新增一位亿万富豪。而在目前全球2,043位亿万富豪中(以美元计),90%都是男性

如果我们现今的经济体系完全是由这些男性权势者设计和主导的,我们怎么可能希冀它是公平的?弱势人群的意见呢?女性的意见呢?中产阶级的意见呢?

巨富与我们有何关系

尽管从2011年起,由“占领华尔街”蔓延至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的占领运动就已经让全球关注到了巨大的不平等现象,到如今却无甚改变。

500

2014年,英国BBC推出了纪录片《巨富与我们》(The Super Rich and Us),详细探讨了富豪阶层与“我们”的关系。

伦敦,全球避税天堂之一。在这里,巨富们的生活日常是:从瑞士飞到英国购买价值一栋房子的老爷车,在超级手表展上“捡”用各种宝石制成的价值两百万英镑的“便宜货”,在伦敦时装周上血拼普通人工作五年也买不起一件的华服,每周去做一次黄金鱼子酱面膜……当然,这些在购买一支英超球队或养一个马球场面前都不值一提。

所谓的“你值得拥有”,潜台词是“你有能力拥有”。

500

而那些“没有能力拥有”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呢?主持人随机在街头采访了一些路人:

我和我的老公一生都在工作,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活不下去。

自2008年以来我的工资一直没涨过。因为通货膨胀,实际上我现在赚的比2008年还要少。

我认为个人财富将会不断下降,我的父母有不错的退休金,他们有冬季燃油补助之类的很多免费套餐,但我不认为我会有退休金,老了以后会穷很多。如果我需要持续的医疗护理,那就别想了,我还是安乐死了算了。

……

十年以来,英国家庭每周的平均收入没有改变:429英镑。同期,英国最富有的一千人的财富增加了不止一倍,由两千亿英镑涨到五千亿英镑。即是说,社会总财富的确增加了,富人的确更富了,但穷人实际上更穷了。

500

英国的现状代表了整个世界:从2006到2015年间,普通工人的收入平均每年仅增长2%,而亿万富豪们的财富年均增长却达到近13%,几乎是前者的6倍。61位顶级富豪的财富总和等同于财富底层50%人口的全部财富。仅仅在2017年,亿万富豪们的财富增长额达到了7,620亿美元之多,这笔财富足够终结全球极端贫困状态人口7次。

所以呢,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在英国,大量富豪的产生与撒切尔夫人时代开始实施的“下渗”(trickle-down)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下渗理论认为,是富人的存在和消费养活了穷人。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吸引全球各地的富豪来英国居住和避税。他们认为,如果富豪们在此投资,在此消费,就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其他人创造机会。

简言之,整个经济系统是为了富人而存在的,穷人是靠富人的施舍才获得了生存下来的机会。

500

然而,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有效,那为什么英国这个避税天堂吸引了史无前例多的富豪,人民的生活并没有整体富裕起来呢?1%们的财富在增长,剩下的99%的生活水平仍停留在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当BBC主持人在大街上问游行者“你认为他们的财富会下渗到我们吗”,得到的回答是:“什么时候有过?你什么时候见过?”

支持下渗式经济政策的人还认为:如果降低税率,富人会产出更多。一旦税率提高,他们只会付得更少。所以,课富人重税将会让整个社会整体变得更穷。与其得到一个“大家同样穷”的社会,不如让富人更富,惠及穷人更多,社会整体更富。

英国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甚至一度形成了税务机关和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税务人员如果和大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可以获得升职加薪,反之则前途堪忧。本应积极为公众增加财政收入的税务人员,成为了大公司的附庸。

但奋力降低税率的30年之后,这个方案被一群新的经济学家证明是错的。他们的其中一员是世界有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者张夏淮(Dr. Ha Joon-Chang)。“‘下渗式经济’在理论上来说并不算是个蠢办法,但问题是现实中它的预测并没有实现。在英美这些实行了‘下渗’的国家,投资作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已经下降了,经济增长也下降了。所以,你一直承诺的奖赏在哪里?他们说如果你给有钱人更多钱,他们就会创造更多工作、更多收入,但他们什么都没干。”

500

张夏淮同时认为,在英美,70年代末,顶层的1%占总国民收入的10%。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夕,这个数字涨到了23%。这是不是“下渗”,而是“上渗”,是上层富豪吸走了中下层的财富

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个“下渗理论”生效,按目前的不平等水平假设,全球经济总量必须要比现在高出175倍,才能保证人均生活水平都能高于日均5美元。而我们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已经日益恶化的环境又如何承受得起这样的经济猛涨?

富人的叛变

从波士顿到伦敦,全世界都在为了反对底薪和贫富悬殊而游行。不公平成为了好莱坞大片的主题,在《饥饿游戏》里,都城以外的人们为了生存拼个你死我活。

500

可怕的是,这并不仅仅是科幻小说,连美国政府报告都预言了一个饥饿游戏式的未来。负责报告的海军少将Chris Parry说:“我想(贫富差距)到了某一个地步,人们就会说:听着,我在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没有,这个社会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突然间,他们就爆发了。他们会得出我们不是在进行一个公平的游戏这个结论。他们会定论说我们根本就不是在竞争。这是一个我金玉满堂、你家徒四壁的游戏。如果这只不过是个游戏,那他们停止游戏就是了。但如果这是经济,那他们很可能就会暴跳如雷,冲过来杀掉我,抢光我的东西。因为他们在那时候只剩下这一个选择了。”

不论是出于对暴乱的恐惧还是对公平美好世界的追求,富人阶级里已经陆续有人开始“叛变”了。

Second Avenue Partners的老板 Nick Hanauer是个互联网亿万富翁,他在采访中说:“下渗式经济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只是我们过去称其为’天赋皇权’(devine right),现在我们把它叫做’下渗式经济’。基本意思就是我很重要,而你无关紧要;我做的事情是不可或缺的,你做的只是可有可无的。这就是我们维你稳的方法。”

Nick认为我们现在的极端不平等是由于30年前的错误决策而引起的。“英美面对的大问题是,我们的经济政策是按照里根撒切尔主义的‘下渗’思想来打造的。那种让富人更富,全民都会受益的思想。但这是错的,经济不是这样运转的。以我为例,我每年赚的钱差不多是美国的中等工资的一千倍,但我不会买一千倍的东西。我有三四条牛仔裤,几双鞋,我们有一栋漂亮的大房子,但我在西雅图可没有一千套房子。无论我多有钱,都无法独力延续庞大的国民经济,只有坚实的中产阶级才做得到。”

这样下去很危险。“历史已经证明给我们看,如果你把社会弄到足够不公平,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坏事,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镰刀锤子或许明天还不会来,但迟早会来的……你给了我一个极度不公平的社会,那我就会还给你一场革命或是一个专制国家。”

这与远在巴黎的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的说法不谋而合:“不平等本身并不是问题,到某个程度之前,它可以被用作增长的动力。但当不平等太过极端时,历史证据显示,它对增长就没有用了。”Piketty认为巨富们的极端财富将会深远地改变我们的社会,“可以说,国民收入是被以60%、70%的数量级吸收到顶层。而社会下半层只有很少的净资产,比5%还要少。我们不知道这还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这才是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倾向于对财政透明度和财政公正度作出调整,我认为前景是十分令人害怕的。”

Piketty教授认为,中产阶级对经济非常重要,因为正是他们允许我们发展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但过去几十年内富人持续的敛财使得中产阶级持续减少,这对于民主制度将是重大威胁。Piketty甚至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想法:年度财富税。他认为这不是左右的问题,而是常识,赚得多就应该给得多。

事实上,自80年代以来,像英美这种为富人减税的国家并没有比丹麦和瑞典这种高税收国家增长更快。张夏淮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如果低税真的好的话,那为什么不全部移民牙买加?那里的个人所得税只有5%。再看看北欧,那里的系统是每个人都交重税,但税最终都花在了人民身上。88%的丹麦人都说乐于缴纳他们应付的税额,这是令人惊讶的。”

实际上,相较于一个阶级对立、大门紧闭、人人自危的社会,一个安全文明、人人开心、人人受益的社会需要支付的税收代价是很低的。

越来越多的上层人士认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富豪加入了慈善的领域。但这治标不治本,我们不能老是先挖坑,再回头来填补窟窿。看看那些如今功成身退活跃在慈善领域的富豪们吧,哪一个的原始资本没有带着鲜血?尤其在这个供应链长得可怕的全球化时代,谁能保证自己产品的每个环节都是干净的?

但是,我们只能踏着尸体走上巅峰再来赎罪吗?一个从一开始就更加公平、更加以人为本、兼顾所有人和环境利益的经济不可能吗?

500

乐施会给出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认为我们是可以创造出一个既能为全体民众提供体面生活,又能为子孙后代保护地球资源的新经济的。要达到这一点,人本经济必须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能产生更大平等的机制。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已经被创造出来并已付诸实践:合作社、员工所有制、福利企业、社会企业、共益企业、公平贸易、分配设计、愿景优先、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如果这些先进的理念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它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毕竟,劳动本身才是需要被回报的,财富只是它的副产品。

500

References:

BBC:《The Super Rich and Us》

乐施会:《请回报劳动,不要酬谢财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