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与求真

看到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调查,尤其是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挺震惊的。比如北大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又比如《2019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说:一项针对中国超过1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显示,近1/4的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超过1/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

因此,本人不揣鄙陋,贡献一些个人所得,简述如下。当然,仅仅只供参考。

一,生命的意义

个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可分为两个层次。

1,无意义。

在基本和自然层面来说,人类的出现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我们不妨进行观察,然后你觉得一只羊或一头猪诞生了,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或者,如果我们可以观察某个生命星球,那里不断有婴儿出生,你觉得他们的出生和长大对宇宙有什么意义吗?

所以人们试图探索自己活着的意义,之所以没找到满意的答案,恰恰就在于人的生命或人来到世上只是一种自然选择,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又或者说,生命的意义首先体现在自然属性上,是繁衍,或者说传宗接代,延续人种,如此而已。

古人说,食色,性也。其实,不仅人类生性如此,其他动物,甚至植物,也是食色性也。

这是从自然、生物学、普遍意义上来说的。它的哲学基础和逻辑是:万事万物都是互相

联系、互相依赖和互为因果。因此,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是第一、永恒和一神创世等可能。

当然,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事物必然也有其个体特征和特殊意义。

 

2,赋予其意义。

如果从人类的特殊性——它比其他物种具有更高的智慧,这个角度来看,就有了所谓

的生命的特殊意义,我把这种意义称之为赋予它意义。

这就好像,我们都知道,人出生后必然会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死了算了呢?

我们没有一头撞死,现实中,我们不管是否惧怕死亡,都在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赋予。

因此,有的人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他的一生,或者说他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实现自我欲望;有的人相反,他觉得最大的善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

如此种种,诸般意义都是人为所赋予。或者说,内因决定外因,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来到世上,就像一张白纸,所谓命运或命运的轨迹就像在作画。当走到终点时,它能否成为一张美丽的画卷,那只笔一直握在自己的手上。

因此,古人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或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何时,当你想着要做个好人,那一刻其实你已经是个好人;无论何地,如果你选择放弃杀戮,那一刻你就是佛或者说找到了自己的佛性。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长大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自己是正能量的、我们该如何拥有正确的思想。

如果我们把这种正确,称为真理,比如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则获得真理的路径与过程,就是求真。

 

二,求真、成圣之路

求真之路大致可分两条。一条是唯心,一条唯物。唯物这一条,一般称求真;唯心这一条,一般称超凡入圣。

1,唯物

我们以毛泽东的理论为代表。

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而生,它来自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总之,正确的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1975年,毛泽东在会见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强调说: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照抄中国。他以佛教为例,援引鸠摩罗什的话说:“学我者病。”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

我们现在一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者实践出真知。

鉴于很多人对唯物论这条路线有着极高深的理解,本人就不班门弄斧了。在此,只说一点看法:唯物之路的求真是艰苦的,因为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否则,就很难保持一直正确。

以科学家而言,比如爱因斯坦,前一刻他的相对论是真理,但下一刻,当量子力学出现时他却大力发对,一下就错了。

以国家民族而言,比如前苏联,前期可能因为正确而变得极其强大,但也可能在后期因为错误而顷刻间崩塌。

如此,你也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会有总路线,又不断推出新的五年计划,又或者领导人过一段时间会有重要讲话,世易时移,因势利导,实事求是地与时俱进而已。

其实不管走哪条路,在获得真理前,都难免一些常见的弊端:

唯心论的常见问题是:永恒。比如有人会鼓吹自己信奉的大神是亘古存在、永存不朽的。其实有生必有灭,哪有什么永恒。

唯物论的常见问题是:断灭。比如有人认为哪有什么来世,既然如此,今生不妨大闹一场,到手就是财,甚至在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而不知,其实一切都是相似相续和转换。

鉴于大家对唯物论的熟知、不一定熟悉唯心路线,以下对唯心成圣稍加详谈。

2,唯心

本人对西方的圣人和唯心主义哲学家不了解,也鉴于东西文明的不同,故而只谈中国的

儒释道三家。

    须知,姑且抛开《易经》不论,即便是很多人瞧不起的,比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道德经和佛家的《心经》等,你真的看得懂吗?一般来说,大概每个字都认得,连在一起就云里雾里。而这,就是东方文明的智慧体现。即便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也很难驱散它们的光辉。

儒释道三家,从入世到半出世和出世,层次分明,实践与理论丰富,值得有志于道的人认真研究。你把它们的经典当成指南,而不教条和僵化,自有收获。

假设说唯物路线是科学的路线,则唯心的路线就是义理的或哲学的路线,这是它们之所以能正确的底层逻辑。

首先儒家。

了解儒家的人也极多,本人便绕开公论,只谈一些个人意见。

首先,我觉得孔子之后的儒家,不管是形式上的八分,还是在时间上影响至今,其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唯物的,比如荀子,甚至法家,认为“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另一部分是唯心的,比如从孟子的尽心上到阳明心学。

我觉得,先秦时期虽然大师云集,而百家争鸣的代表之所以是儒家和法家,主要是因为这两派抓住了重点——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才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东西。其他的,比如兵家,你孙子兵法再高明,也是在这个基础和根本上展开的。

到今天也是如此,比如你到底是要法制治国,还是道德治国?

而在现实中,其实很明显,是两者兼用:比如明面上是以孝治国,强调道德,实则都会制定法律,尤其以唐朝最为典型。

现代国家比如美国,其实也如此,明面上高喊民主和自由,具体则是三权分立、美元和美军。

从个人的求索来说,儒家的成圣,首先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因为他认为圣人是“生而知之”者,他自己是“学而知之”者,人想要获得正确的思想,需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这实际上就有唯物色彩;成圣的实践,唯一有详细的记载是王阳明,他的悟道结论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有很强的唯心色彩。

具体的,比如看《大学》,可知儒家的践行路线就在第一章,也就是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第一关,是基础和根本,是每个人都必须修的,那如何修身、具体步骤呢?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那么,什么叫格物?

如果遍查资料,你会发现,大儒都众说纷纭。单就宋代而言,像司马光和程朱他们理解的就不一样。比如司马光认为格是格挡,格物是抵挡物质的欲望,而程朱则说格物是穷究物理。

个人臆测:

格物,观察身外的客观世界,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的科学课;

致知,通过观察而获得认知,建立世界观;

诚意,三观确立,当摒弃杂念。核心价值观建立了,便当坚守;

正心,随着时间和实践,诚意升华,可以影响和改造世界了。

那么,接下来的一步便是齐家,亦即你修身完成,会影响家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都好,国家和天下的治理便成为可能。

关于儒道,有一种说法是孟子之后道便失传了,这也是儒家几千年下来只公认孔孟、朱熹和王阳明四个圣人的原因,真的是圣人五百年一出。

就失传来说,说明修身里面另有具体的修炼办法,却没有传下来。

举个例子。比如看港片,一个女人在那里大喊“非礼啊,非礼啊”,她居然不喊“抓流氓”?

是的,非礼出自《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让我联想起庄子说的坐忘,还有佛家的善护六根。这两个,都是实修功夫。坐忘是心斋,是修定;小乘佛教强调的善护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善护,妥善地保护。善护六根简言之,就相当于颜渊这里的四个非礼、不要。

孟子之后,儒家实修主要是养气功夫,“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但公孙丑问他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并讲了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就完了。

其次道教。

道教半出世,之所以说它介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主要体现在正一道。正一道的火居模式,保留俗姓,可以吃肉、结婚,以仁义礼智信为五戒,等等,都说明它和俗世关联极大,并非完全出世。正一道的另一部分,它以修炼丹术和符箓为标志,以升仙为目标和归宿,却又是出世的。

道教的另一大宗派全真道,它以持戒和性命双修为核心,以成仙为目标和归宿,接近于完全出世。它初诞于唐末、成于金元。蒙文通先生对钟吕的出现对道教的意义,评价为类似于禅宗六祖慧能之于佛教。

正一道以天师为圣,成圣之路主要是修符箓和炼丹。

全真道以成仙为圣,成圣之路主要是持戒和内丹术。它的修行,禁欲,不吃荤,其修仙的隐喻术语不可为外人道,你就算智商两百,没有师父也修不成。

虽然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的两大派别除了符箓与内丹术的标志性区别,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点,都炼丹,准确说叫作金丹术。这条求索之路,个人以为走的却是唯物路线。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是源自先秦时期的阴阳家、五行学说。再追溯,假如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则儒家和法家等相当于文科生,而道教相当于理科生。

这是因为金丹术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炼金术,这是地质、物理和化学内容,要把贱金属变成贵金属,火药的发明就是例子;另一个是大家常说的丹药,属于医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最初的材料是金属和矿物,后来改为植物。

点石成金在武则天前后是有成功记录的,当时称为“药金”,流行于西域。而由于丹毒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借助外力难以实现长生不老和飞升,这才有内丹术和钟吕乃至全真道的出现。之所以叫内丹术,或者高喊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因为炼丹术从外天地转入了内天地,或者说人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换个角度说,内丹术之所以有隐喻和术语,是因为它依然参照外丹术,你如果不懂外丹术是没法修内丹术的。又或者说,你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不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和人体科学等,根本不可能炼丹修仙。

再往下说,快成玄幻仙侠小说了,就此打住。在此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道教和道家是两个概念,如前说,像荀子和法家,乃至于儒家,都和道家有关联,但和道教没关系。

最后佛教。

同前,佛教也是如此,一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和人群:佛学、佛教和实修。

佛教,那就是宗教了。但是比如金庸先生,他在长子自杀后,全力要探索生命的秘密,他看遍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后,最后在小乘佛教里找到了答案。而即便如此,他并不算佛教徒,宗教集会他是不参加的。也就是说,他和很多人一样,感兴趣的是学问、佛学。事实上,很多佛教和尚,也未必实修实证很厉害,而一些居士却可能悟道了。这是三者的大致区别。

我们新中国的佛学,或者整个宗教学,源自两点:第一,很多群众有宗教信仰,我们如果不懂,就没法做群众工作,我们不能只红不专;第二,宗教学的研究,最好是外行来搞,因为外行不是宗教徒,不迷信,他有历史唯物主义的修养。所以,1964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

从表面上来看,唯心路线的超凡入圣,或者说一旦悟道,便永不退转。它看起来好像比唯物路线优越,其实我们都知道,能够悟道者往往是凤毛麟角。又或者说,在悟道前,都是迷信或盲修瞎练——你都不知道,又何谈修道?

这些且不管它,佛教这里选取两个典型,以供参考。

首先是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虽诞生于古印度,但进入中国后,其中国化的特征非常显著,像禅宗和净土宗都是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教员就说:“古人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值得学。禅宗的独创精神,成佛不要去西天。”

那么,以禅宗的六祖大师慧能为例,他是如何悟道、获得正确思想的呢?他属于“圣言量”。也就是先知道正确答案或提示,然后自己去领悟。类似于我们去上学,教材里教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慧能不识字,他是以白衣居士的身份悟道。根据记载,他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心有所感,然后去黄梅拜五祖弘忍,在寺庙的舂坊搞劳动。因为写了那首著名的偈,于是五祖认为他比神秀更好,便授其衣钵。慧能又连夜从湖北往广东跑,十余年后正式传道。

禅宗的修习,从解悟到证悟,从破初关,到重关,再到牢关,说起来复杂。简言之,可分为两个路线,顿悟和渐悟。

假如把获得正确思想的路径比喻为读书、高考成功为悟道,则:

顿悟,慧能这一派,不管你读小学还是中学,考题早就定好了,你时刻都在高考;

渐悟,神秀这一派,按部就班,从小学读到高三,再参加高考。

再看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的步骤是:资粮道、加行道、悟道位和修道位。

首先,修定,称为五停心观,亦即五种让心灵安定下来的方式,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区别于大乘的是,小乘佛教更重视实修、步骤很细,这也是南传佛教至今未衰的关键。

其次,修观,主修四念住。四念住,身、受、心、法,四种对身外世界和内心进行反复观察的修行方式,实则是奠定你认知三法印——无常、无我和涅槃寂静的基础。

止观双运,以及悟道后的定慧双修,是佛教超凡入圣的核心和成功模板。所谓模板,也就是说,这种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就像科学实验一样,依照步骤,无论何时何地,可以实验成功。这也是为什么释迦摩尼之后,即便是中国禅宗反对偶像、不设佛堂,但依然以佛门弟子自居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一旦悟道后,所悟的道和释迦摩尼的所悟并无二致。

借助一点定力,以四念住,千万次地对自身内心和身外世界进行观察和思维,这是获得正确思想的关键。至于加行道,不过是四念住的密集用功而已;而悟道位(相当于禅宗破初关),只持续极短的时间就过去了,然后漫长的时间里,全部处于修道位(破重关)。亦即悟道后,根据自己所悟对自己的习气进行修正,最后证道、任运自在(破牢关)。

,小乘佛教与大乘的主要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小乘解脱道以三法印为核心,而大乘菩萨道以一个空字概括了三法印.或者说小乘以涅槃为实有,而大乘则认为“涅槃生死等空花”;二是小乘偏于自度,大乘则是普度。就像有人种水稻丰收了,甚至发了财,这是小乘的成功,大乘则希望人人都做袁隆平。

最后。

儒释道三家的求真和外国的唯心可以说是两码事,外国主要是宗教行为,而儒释道的主流其实是对真理的奋勇探索,宗教色彩非常淡薄。此中,尤以全真道的修仙最为典型。如果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都明白,他认为修仙,是人类挑战和打破生老病死这个自然定律,炼丹的每个步骤可以验证,是智者和勇者兼具的人才有的行为,毫无一点宗教迷信的东西。

以上说的唯物和唯心路线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区别,实则对于古代智者来说,追求的还是

主客观的统一。比如唯识宗,它说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但你真去了解一下,会发现它的结论是建立在对客观现象的研究之上,它对人类心理的认知深度,也成为现代心理科学的的重要参考。简单说,你想当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如果没有研究过唯识论,那是难以想象的。

总的来说,想要获得正确的思想,不管是哪条路线,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我们要知道,即便是悟道,也不过是点燃生命的火炬而已,生命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更在于明白道理后去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我们有幸生长于中国,尤其是年轻人,不妨采撷三家之精华,比如儒家积极入世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大乘佛教的博大胸怀、道家的阴阳辩证思维和道教仙家智勇兼备的探索与务实之精神。如此,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和坚毅勇敢等品格,终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不枉不愧来此世间走过一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