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厕所里有个小女孩

500

  对于许多人来说,对于性别的概念,大约是从幼儿园老师强调的“男生要去男厕所,女生要去女厕所”,甚至更早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在公共社会场所中,男性进男厕,女性进女厕,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是不该有任何争议的事情。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事情出现了偏差,在商场、在服务区、在其他公共场所的女厕里,开始出现了“男童”的身影。

  他们常常由妈妈带入,或许是为了如厕,或许是因为其独自留在外面妈妈会不放心…他们进入了女厕,出现在了其他女性的这一片空间中来。诧异,突兀,质疑,抨击,在许多人不曾注意的地方,一场关于“妈妈到底应不应该带男童进入女厕”的争论,正在蔓延开来。

500

  图源于| 电影《看上去很美》

  说起来,这一问题真正广泛的引起反感,大概是从一句话开始。

  今年四月份,某社交平台出现了这样一条“吐槽贴”,发文的是位妈妈,她愤怒的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带几岁的儿子出门吃饭,中途赶上小孩子要上厕所,按照平时的解决方法,她直接带儿子进了女厕,然而刚进女厕,让她愤怒的状况就发生了。

  “好死不死的,女厕所里有个小女孩。”

  见有男孩进女厕,小女孩也很惊讶,问身边的家长为什么女厕所里会有男孩,按照这位妈妈的描述,因为小女孩的问题,男孩“顿时就生气了要出去”,这还没完,接下来小女孩家长的话更让她感觉“脑袋嗡一下”。

  女孩妈妈说:“因为这个哥哥的爸爸没来,来了就去男厕所了”,小女孩家长细致的解释着,小男孩听了转身出了女厕,最后在厕所外拿水瓶解决了如厕问题。

  这一段经历,让男孩妈妈愤怒不已,直接分享到了网上,并在末尾加了一句,“我真是服了,能不能嘴别那么欠。”

500

  言语之间,或许是在指责小女孩的问题,或许是在指责女孩妈妈的解答,或许两者都有,总之,她对在女厕所正面遭遇了一个小女孩这件事感到生气,对于女孩妈妈关于“女厕为什么有男孩”问题的正常解答感到冒犯。

  但在普通网友看来,男孩妈妈的愤怒毫无道理,既然是女卫生间,那么有任何女性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怎么就成了“好死不死”和“嘴欠”了呢。

  无独有偶,进入五月,又一则视频让相关话题再起波澜。

  某视频网站,拥有5万+粉丝的up主@甜端橙子站在一个为人母的角度针对相关讨论发声。

500

  她的状况和带儿子进洗手间的妈妈差不多。

  有一个三岁五个月大的男宝,在孩子戒掉尿不湿之后,但凡出门时只有母子二人,且没有第三卫生间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会跟她一同进入女厕,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次外出活动时爸爸都在场。

  对于甜端橙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发言,有网友提出建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培养孩子独自上厕所的能力,或者妈妈带孩子进入男厕所呢?

  对此,甜端橙子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外出时,丈夫曾尝试让孩子在男厕独自如厕,结论是:不太成功。

  以三岁五个月孩子的身高计算,小便的话,男厕的小便池太高,马桶也太高,不成;大便的话,马桶太大,小朋友坐上去不安全,蹲便也是一样。

500

  更关键的是,对于妈妈而言,不管是自己需要如厕,还是孩子需要如厕,对于孩子离开视线,或者交给陌生人帮助孩子如厕这件事,始终不放心。

  至于妈妈一起进男厕,男厕中小便池与隔间是分开的,小便池没有遮挡,所以妈妈还是不方便进入。

  于是就结论达成了,“在第三卫生间普及之前,我只能带儿子进入女厕所。”

500

  | 母婴室是不配备马桶的

  并且,对于网友们的质疑,她也抛出了两个问题。

  “单亲妈妈就不配跟儿子单独外出吗?”

  “生男孩的家庭,难道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着爸爸的时间表来进行吗?”

  发问的原因也很简单,她曾有过和第一个妈妈一样的经历。

  在孩子三岁左右,她带他进入女厕,女厕里也有个看着比儿子大一两岁的女孩,看见有男童进来,小女孩“很大声地”提出疑问:为什么那边有个男生,男生为什么能进女厕所?

  女孩的奶奶没有看清情况,随口一答,说女厕所怎么会有男生呢,“那肯定是变态啊,我们赶紧让警察把他抓起来”。

  她描述“她们的声音很大”,小男孩也听见了,小声的问她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500

  图源于| 电影《看上去很美》

  面对疑问的儿子,她马上行动起来,拉着儿子到奶奶面前,说是因为商场没有设第三卫生间,“我们只能这样做,只能到这边来,请不要这样说我们。”

  一番话说完,女孩的奶奶没太反应过来,尴尬笑了下,就带着孩子走了。

  单看情节,两个故事中的妈妈的经历非常相近。

  带着男孩出门,需要解决如厕问题,有各种原因使她们感到困扰所以不能选择男厕,进而带男童进入女厕,而在女厕又“好死不死的”“意外的”遇到了女童,女童对“男生出现在女厕”表现出了尴尬和质疑…

  她们对此感到不解:我知道这样会给其他女性带来不方便,或者不适的感觉,但大家为什么不能更宽容一些,体谅一些。

  对于这个问题,在微博的相关话题中,曾遭遇过类似困扰的女性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受种种因素影响,女性在公共空间有不安全感,厕所,又是极有隐私性的地方,就算理解妈妈带男童出门的种种不便,也难以抵消一些不好体验的影响,在商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一些男童会不受约束的有敲门、扒门等行为。

  “女厕所是什么地方,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进来参观的吗?”

500

  而且要知道,对于孩子是否能独自如厕这件事,答案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高过一米才行,有的家长觉得即使孩子已经十岁了,上厕所也是需要家长贴身照顾的。

  有网友在厕所门口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小男孩已经走进男厕了,又被家长拽了出来。

  另一方面来说,男童进入女厕,对孩子们的影响还可能会更大。

500

  图源于| 电影《看上去很美》

  在类似的年龄段,大多在养成性别观念的时候,女厕中出现男童,就像两则事件中的小女孩,她们会疑惑,会混淆,会难堪。

  而对于小男孩,他们要么会尴尬,会无措,要么会觉得这没什么的。

  无论哪一种,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对于他们关于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同,都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一些商场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选择了专门在女厕内安装男童使用的小便池。

  这很难不让人认为是在“合理化男童进入女厕的行为”,如果女厕所承担了家庭厕所的功能,那么原本属于女性的女厕又去哪了?

500

  图源于| 电影《厕所英雄》

  这样看来,情况似乎陷入了僵局。


​  争执,吵闹,对立的背后,想要解决问题,不如跳出怪圈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就走投无路,不可解决。

  一位有个三岁儿子的妈妈,早早的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想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她出门会携带便携尿壶、便携马桶,在亲子室、工具间,或者找无人的角落撑伞遮住孩子,这样既保护孩子隐私也最大程度的避免影响他人,如果大人需要如厕,就用事先准备的电话手表和等候的孩子聊天。

  另外一位家有五岁男孩的妈妈,单独带孩子出门,如厕问题都是在厕所门口的单间、母婴室解决,如果这些都没有,无人角落准备好的杯子、袋子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她表示这样做的原因是,“不让其他女性替我承受这份尴尬。”

  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让亲子卫生间。家庭厕所更加普及,成为一项基本的公共设施。

500

  既然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说明家庭厕所、亲子卫生间在相对应的场所里太过稀少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呼吁,不去解决,不去改变呢?

  在那段视频中,这位阐述自己为何要带男童进入女厕的妈妈还曾说了这样一段话:

  “就像在下班的地铁上,你看到满身泥泞的工友进来坐在地上,你可以缩缩脚离他远一点,但你也可以邀请他坐到你旁边的空座来,跟他说一句工作一天辛苦了;就像在你坐电梯去上班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一位腿脚不方便的残障人士,他也想要坐电梯,你可以关门赶紧上去,但你也可以开着门等他,跟他说,别着急注意安全,慢慢来,我等你。”

  这样做是友好,是宽容,当然也是与人为善。

  只是区别在于,工友原本就可以进地铁,残障人士本来也可以进电梯,这是属于他们的权利,合规合法,而男性进入女厕所不是。

500

  图源于| 电影《厕所英雄》

  其实,在呼吁“人们对带男童进女厕的妈妈多一些宽容”的视频里,@甜端橙子也曾反复提及亲子卫生间。

  只不过在发现问题之后,她如很多认为自己必须带男童进女厕所的妈妈们一样,认为:你之所以对此反对,是因为你还没有成为妈妈。

  这是针对吗?或许,在提出问题的一开始,整个问题的方向就错了。

  不是“该不该带男童进入女厕”,而是“怎样解决父母带异性子女如厕问题”。

  如果一些公共设施不够友好,那么就去改善它,如果一些空间太过狭小,那么就去将空间扩展。在众多解决方法中,挤压和侵入另一些人的空间,“绑架”另一些人的宽容,并认为女厕里有小女孩是“好死不死”,永远是最不该出现的论点,没有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