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一人1.6亿时,每个人在她面前都只配“滚”
【本文原标题《从郑爽事件谈到公平分配问题》,风闻社区置顶推荐后修改】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妙的时间线里,这个时间线中,有一个叫郑爽的姐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瓜,让我们吃都吃不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西瓜视频可以邀请她做形象代言,希望西瓜视频广告部看到后给我打钱……
好了,我们圆规正转。
郑老板和张恒的感情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可是,代孕最多是个奇闻,阴阳合同过于专业,真正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是郑老板日进208万的1.6亿片酬。
1.6亿什么概念呢? 莱奥纳多和布拉德皮特最近的电影的片酬是1000万美金,郑老板比他俩加起来还要多。
出演了《寄生虫》的韩国国民大饼脸宋康昊,一辈子演了30多部电影,他的网传片酬是400万左右。也就是说,郑爽的片酬够他演一辈子还多了。
都是男的不公平对吧,那我们有请新垣结衣小姐姐。(不要跟我说她是日本人,你们叫老婆的时候怎么不谈国籍)网传她单集170万日元,相当于11万左右,她演完一部日剧的费用也只等于郑老板一天的收入,而且是20集以上的日剧,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
一个流量明星,没有顶尖的作品,却可以拿到天价片酬。迪卡普里奥直呼内行,梅尔斯特里普一定后悔生错了国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只看流量的话,出10分之一给凤姐,她没准能从太平洋游回来。
我们想想如果这1.6亿没有到明星手里,而是花在其他地方。
还记得上大学那会,一部学生联合作业只有2万元的预算,大家同工零酬,风餐露宿,为的是可以做出一部作品。那点钱虽少,但是可以让技术得到实践的机会,随后才可以提高创作的能力。我们假设一个联合作业20万元的预算,1.6亿的片酬可以拍摄800部学生作品。电影学院,中戏,上戏,广院这些不说,把师大,美院,广告平面的全国知名大学的影视专业都算进去,也够拍几年了。这里面肯定会有未来的郭帆,未来的文牧野,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票房就能回了1.6亿的本钱,属于基础建设投资,对于市场总量来说稳赚不赔。
同样的方案,1.6亿可以投给10个1600万体量的院线电影,100个160万的独立电影。如果不启用大明星去拍,《我的姐姐》这样剧本绰绰有余,有一个黑马就血赚。即使没有黑马,还可以带动产业运转,不但培养导演,编剧,也让制作人员上到摄影美术灯光下到道具场务全都有就业率的提升,业务水平也稳步提升,甚至说不定组里的小摄助就有钱娶老婆了,娶了老婆就生了娃,生了娃就提高了生育率,增加了消费,减少了少子化,降低了老龄化,还刺激了国家经济,你看,一箭多少鸟?
再想想如果1.6亿到了明星手里。这些钱无非花在豪宅,豪车,奢侈品,股票,房产放租等。没了,花完了。推动楼价升高,刺激国外进口,带动攀比风气,形成新地主,没了,
没多少实业。
多年前,我曾经在片场想要跟某个著名演员沟通,刚刚走近,他高大的保镖不认识我,就一把拦住了我,给了我一个立即滚开的眼神。我当时年少无知,哪受过这种委屈,我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我当场就,乖巧地滚开了。
过了好多年,我才反应过来,大家都是剧组的工作人员,凭什么他明星就可以如此傲慢,他说的台词,穿的服化道哪个不是我们给弄好的?为什么就可以让你滚呢?而且最可怕的是,我接受得如此的丝滑和自然。仔细想想,其实那保镖狗眼看人低的真实原因是你没钱,跟他主子不是一个阶级,你只配滚不配和他说事。你一抬头,看见如此高大威猛的保镖,就好像看见大观园门口的一头石狮子一样,产生巨大的距离感,心中想到的,也许我刘姥姥真的只配滚,毕竟你跟人家有啥可聊的呢?
当时那位演员可没有这么高的片酬,1.6亿也许会把人惯成更可怕的样子。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这点破钱,肯定就不会有这些破事。拿了钱应该客气点,可现实却是,拿了钱越发不客气,不尊重。
这道巨大的鸿沟,便在于金钱收入的巨大差异。根据汪海林的爆料,一个剧组的经费只有5000万,郑爽一人就1.6亿的时候,全剧组每个人在她面前是不是都只配滚,而且可以滚3.2次。这样的财富分配,肯定严重打击了所有人的积极性,一个百里挑一的编剧写一部大戏要几年,呕心沥血,一身职业病,可是赚不到别人一个零头,她一天赚的可能就拿走了。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场务,一天就几百块钱,挨累挨骂,他能长久干下去吗?
自古不患寡患不均。这个均字,根据古代注释,不是指平均的意思,而是指公平的意思。
明星之所以是明星,从前靠的是遇到一部好戏,演出一个好角色来。这个好戏,这个好角色都是编剧导演等所有工作人员为戏打造的,不是为这个人打造的。可是观众不懂啊,共情地把所有利益都给了明星一个人,明星近乎独享了劳动成果,于是就有了流量。好在那时候,他至少还客气客气,因为需要你们的劳动成果。
后来,他们有了流量就有人追捧。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他们身价开始指数级增长。当这样的明星人数增多后,他们就形成了一个群体。举个例子,抖音里的那群明星都是几千万的粉丝,他们可以号召粉丝互相关注群体的其他人,则流量因为重复的数据再次暴增,这个群体的身价又再次增长。最后这个高片酬群体开始抱团,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个高价阶级了。
你想让一个人降价也许可行,你让一个阶级降价那是想多了。其总财富数量越大,话语权议价权则越大。因此他们不会内卷,而是将内卷的费用甩进制作费里。说不影响制作,那是扯淡,钱就这么多,他们不卷,干活的卷呗。卷不下去就砍配置呗。配置砍不了杀个编剧祭天,说他写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然后工钱可以赖掉了。
那么问题来了,杀了编剧谁给他们写成为明星的戏啊?答案是,不用了。因为已经拿到了高片酬,就进入了流量的正循环。流量可以花钱买啊,赚的钱一部分买流量,然后再变现,再买再变现,永动机有没有?!
编剧当狗就行了,演员苦苦等一部好戏改变命运的时代结束了,那最后一点被依赖的荣光,也么得了。富二代直接上综艺刷流量,直接抖音快手微博营销号搞流量,然后不需要作品,就可以接片酬啦,然后进入永动机模式,一个新贵王朝的诞生。
成为偶像门槛就是如此之低,只因捷径太过方便,而资本永远寻求获得利润最短路径。
演员正循环,其他就会负循环,因为财富分配总量是固定的,这样下去制作费分配就会越来越卷。而且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一个更可怕的现象。就是形成了一个既成事实——好像其他岗位只值这个价。
假的时间久了,形成了观念,就变成真的了。中国演员就觉得演员就天生该拿这么多,那个写剧本2年的就只配拿这么点,给你写是赏你饭吃。日韩演员直呼两个世界,后悔投胎时候脚滑了。可现实是什么呢?日韩演员片酬虽少,片子质量却不低。我们演员膘满肠肥,好的也就寥寥几人。
再这么卷下去,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投资这个产业。文化产业因为营养不良,制作水准不说下降吧,反正被拼命吸血,长不大长不高。懈怠懒惰在所难免,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有失公平。
既然如此,难道无法解决演员片酬溢价的问题吗?
国家制定了制度:用限薪,限不得超过制作费比例,限不得超过配角薪酬比例,禁止阴阳合同等方式下了明文。可是,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因为他们把控了流量,流量虽然可以作假,但毕竟是有数据支撑的,资本不会说谎。
只要流量还在,就算今天不可以阴阳合同,明天他们还是可以用其他的利益输送方式,把那笔钱(或资产)搞走,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投影视的都是为了赚快钱的,没有几个有心情玩产业。赚快钱的前提下,流量就是唯一的王。
真正的解决方法只有从源头掐死错误的流量,把这些流量分流给制作者。可流量到底是哪儿来的呢?自问自答:流量就是价值的认可。
社会肤浅,只看颜值。那颜值的流量就高,哪怕他是陈世美。
社会拜金,只看金钱,那富翁的流量就高,哪怕他是黄世仁。
社会拜权,只看权力,那特权者流量就高,哪怕他是严世藩。
你看看,阶级固化多严重。
人们的价值需要进行引导,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增加影视从业人员的曝光度,不要就盯着那几个明星。戏好看,价值到底是谁创造的,观众需要被科普。也许,您的爱豆那场帅得惊天动地的戏,可能他就是个人体道具而已。戏是人家编剧写的,导演导的,摄影师拍的,栓条狗没准也挺帅的,跟你的爱豆大差不差,就差个尾巴。不是说明星没有价值,观众你应该知道,这价值百分几是明星的,其他功劳归谁,你就不会盲目崇拜了。
不但如此,我们还要进行更全面的价值体系引导,比如为什么科学家不能成为流量明星?火箭工程师为什么不能成为流量明星?1.6亿难道不能奖励给这些改变人类命运的人吗?我觉得他们过得再奢侈,我都服。流量不能吃,可是科学能救世啊。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崇尚理性,越不会成为反智的脑残粉。你都不脑残了,你就不会给只看脸的爱豆刷流量了。
没有流量,爱豆就不会漫天要价了。明星降价了,制作费就多了,其他工作人员待遇就好了,电影就更好看了,产业就更繁荣了,投资增加了,就业率增长了,技术提高了,小摄助娶了老婆生娃了,消费提高了,生育率提高了,老龄化少子化降低了,国家GDP又提升了,一箭多少鸟?
价值的导向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优化,会越来越好。价值认知的正确,也将不止影响影视这一个小小的行业。但那是另外一个更宏大的母题了。
让我们回到郑爽的时间线来。郑爽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新闻,人们消费郑爽,其实是表达对于公平分配的严肃诉求。
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怀疑起自己来。也许我们都误会郑爽了。君不见她这流量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正好说明人家真的配挣这个钱吗,而我在这里侃侃而谈,咸吃萝卜淡操心,说明我真的,只配吃瓜。
2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