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时间胶囊
没有陪葬制度,考古会少很多佐证。
西方历史就在这方面吃亏,为此西方考古不得不闭着眼瞎说。
西方考古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或严重夸大,意大利很多出国展览的文物也是假的。普通人很容易分辨,只不过多数人不知道西方考古存在造假,不往那方面想罢了。

在上图中,画被埋在土中几百年,画色竟然如此鲜艳,可能吗?
要知道即使是固体仍然存在扩散现象。两个固体紧密压在一起,即使没有胶合物,也会因为分子扩散而结合在一起。
科学家曾经将两块金属在常温压在一起,几十年后,两个金属相互扩散,结合在一起了,经显微测量,扩散深度达0.1mm。
有人会说,难道中国的考古发掘和文物就没有造假吗?
中国的古墓几乎全都是在无意间发现的,这与西方人带着目标寻找古墓完全不一样。
中国的考古人员都是拿国家工资的,考古是否有所发现,与他们自身利益关系不大。而西方人是拿着别人的投资进行考古,如果没有重大发现就血本无归,所以,西方考古人员有造假的动机。
1927年历史学家郑振铎写过一本书叫《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该书是郑振铎游学英、法时,在当地图书馆摘抄历史文献的汇编。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重大考古发现,主要是一些历史古城遗址和古代名人墓葬的发现和发掘。
书中记录西方考古人员有多么辛苦,他们根据《圣经》《荷马史诗》以及一些考古资料的指引,耗时几十年,倾尽家财,甚至耗尽投资人的投资,在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埃及等地方寻找古城遗址和古墓。
再者,中国古墓动辄发现成吨的金子,几百万枚铜钱,上千种文物,造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1870年,47岁德国人施里曼在《荷马史诗》的指引下在土耳其发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遗址。施里曼在那里发现了几十只金首饰和青铜器皿。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这里是特洛伊,但施里曼一口断定这就是。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西方人的文物造假水平为什么这么低,他们不能把文物造得很逼真,看不出来造假痕迹吗?

答案很简单:1.中国人的文物造假之所以很真,是因为中国人是根据真品来造假的。西方人根本没见过真品文物,是根据想象进行造假的。中国人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在文物市场上以假乱真,骗取钱财,不是为了拔高历史。而西方人文物造假是为了美化历史。
2.西方人太过于自信,认为没人能够识破。西方人在18世纪就开始进行文物造假了,以前很少有人怀疑。但直到近些年,西方人造假实在太频繁了,尤其是2016年发现“亚里士多德墓”,实在太假了。想不怀疑都难。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3.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多,有大量真文物流传下来的国家更少,这样西方进行文物造假就很少有国家能够识破。也就中国人等极少数国家的人能够做到。
埃及开罗博物馆馆藏文物有30多万件,大英博物馆有10万件古埃及文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埃及文物2万余件。
中国省级博物馆收藏了多少文物呢?第一名,四川,419万件。第二名,山东,330万件。第三名,上海,225万件。第十名山西,98万件。
相比之下,西方古文物(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数量太少了,算上造假的也就几十万件。还不如中国一个省级博物馆藏品多呢。
既然西方吃了这方面的亏,那么是不是可以补救?
时间胶囊或许是一个方法。
时间胶囊指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性意义的物品装入容器内,密封后深埋地下,并设置一个在未来能够打开“时间胶囊”的时间。就是人们把一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意义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等到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供那个时代的人们再挖掘出来研究用。
人们把这项工作就叫做放置“时间舱”。
现在,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
2013年9月,由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30年前埋入地下的“时间胶囊”被发掘。
但是时间胶囊在数量上太少,每一个高层建筑(超过6层)都应该有一个。
好象王石说过,由于建筑行业的冒进,很多高层建筑的质量好象不足三十年。
当建筑拆迁时,胶囊怎么办,这是一个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靠图书馆解决文化保存问题。因为馆藏文物很容易会受战火等人为破坏。
2018年9月2日晚,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火势始终无法控制,馆内2000万件藏品恐怕都已被烧毁。
最好的方法是将一些胶囊发射到太空,使地球文明成为宇宙文明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