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阴阳五行”和化学元素周期表

500

这两天和网友探讨关于中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总结方面的问题,很受教育和启发。通过探讨在自己心里梳理一下人们对自然科学认识和总结的历史过程,而产生一点自己浅薄认知。

首先声明一点,我是坚决反对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用于神秘主义和泛政治化的,更不接受宗教和民俗以此的神话!人类有能力开展宏观宇宙和微观研究探索,是人类提高认识能力和创造力的进步。

一、关于阴阳五行理论的认识

500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按照矛盾统一方式组成这个世界并运行”——这是我认识的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并且我认为在先民们不具备探索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客观条件下,这是难能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当然,同时期的西方也有“风火水土”的四元素说。

按照当时的能力,在对物质表观的探索后,中国先民将组成世界的物质进行分类,极力研究其内在和相互作用的机理,并且把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思考融入到这个机理中,希望解决人类对世界认知和自身定位的问题,并由次衍生出哲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和探索。这一类科学探索是笼统的、也是蒙昧的,但是毕竟对人类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发挥了科学与探索作用!

这种对物质表观和综合机理的研究,现在最多的表现在中国传统医药上即“中医”。这种世界观、方法论是不是正确,现在莫衷一是。但是,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是拿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还是一个个分离起来只解决当前问题,这就是“中观”与“微观”的矛盾!

中观认知的研究虽然有缺陷,但是其系统统一的观点,是人类利用研究和技术的最佳点,并且没有之一。

二、关于元素周期表

500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我认为这也是人类对微观世界探索的一个里程碑之一。

不过,大家也可以看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是按照“质量”分类、二是按照“性质表现”分类,使用的也是“东西方先民认识物质、认识属性、最后进行分类研究”的做法,这也是继承并发扬了人类:从表观认识到分类研究的历史经验。从那以后到现在,我们通过努力和微观技术进步,不断丰富、完善、填充,并由此形成纷繁而又必需合作的学科体系。

也许随着科学发展,随着对微观研究的深入,还有更微观的存在,也许那时候人们把元素周期表也看成阴阳五行一样的东西。

三、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研究,目的都是认识、适应和创造

无论人们从最初的表观认识,还是努力的探索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核心还是“以人为本”来探索和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和人类必须面对的未来!

所以,人类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研究,最终是人类先民对最初“中观”视角的验证和发展,而不是全盘否定。

因为我们不管对宏观、微观的研究如何发展,最后还必须由人类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宏观和微观对我们有多少影响,最后还要落在人类接触和可利用的基础上。“表观认识形成一个个概念,人们不过在拓展外延和丰富内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只能选择其中“可运用的”部分。因此,中观对人类是一种综合也是最有意义的,虽然这种实践活动有发展局限性并且很多。这些也折射到人类自身的社会运行规律中,比如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协作,而不是制造不同的对立群体,一旦人们忘了这一点,社会马上就有失衡的危险!

四、对部分科学发展历史观的浅薄认知

1、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使用“文言文”这种“书面文字工具”,本人认为除了“祭祀文化的神秘主义”和“贵族阶层垄断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书写工具”的制约,没有哪个学派不愿意清晰阐释自己的理论观点于普罗大众,无非受客观条件制约,只能言简意赅,方便传播核心理念。这种记述模式在理解和传播方面有着致命的缺陷。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这些东西该改改了!“五四”就是这种先进的号角,所谓穷雕“微言大义”不过是后人没有创造性的遮羞布而已。

2、自然科学理论,中国古代的表述和书写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看着不习惯,但不是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虽然现在看来层次低一些而且不完善),否则也不可能传播下来,中国人是讲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

现在通用的自然科学表述体系是西方人建立的,但是也是多种人类文明的结合,比如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拉丁文符号和英文符号都在里边。

3、在“非古”与“非西”这个讨论中,我觉得有一点而且是最大的一点:我们是捡起了财富还是背上了包袱?

现在的历史发现早已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是有过辉煌成就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在后来我们落后了!

为什么我们先人的基础研究没有成近现代以来的学科被体系性的普遍推广?

为什么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这些基础科学没有成长起来,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提供改变历史阶段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曾经先进的我们现在基础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没有出现先人们的黄金时代?

历史是一种财富,历史也是一种包袱。

为什么我们不去把财富捡起来,而是要把包袱背起来?

证伪西方夹杂意识形态的“文化输出”非常有必要。

更有必要的是,真正记住教训,不能再重复2000多年的老路,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和哲学更是如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