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输出要有实质内容,留下传世经典,明星流量路线除了一阵热度能留下什么?

【本文来自《在文化输出上,我们离韩国还有多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孤独到没有一个朋友

    大国要有大国的派头,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是中国学习的对像。改革初期,各地方经常办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成了招商引资的工具——最著名的就是黄梅戏名家马兰被多次叫去为投资商人演出,成了安徽省的“招牌”。

    到了后面,这种情况慢慢减少,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在增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美国、日本、韩国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输出文化。

    私下以为,中国不会,也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

    文化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也是政治经济衍生出来的东西——不接受反驳,因为要讲清这个道理必须有汗牛充栋的资料。

    先讲日本和韩国,经济发达之后走美国的路,搞文化输出,但是搞到后面,把文化变成经济的一部分。这里问题就来了,文化既然是商品,就得讨好受众。然后呢,日本的电影电视里描写政府部门,描写警察和医生是什么形像?腐败无能,且不能改革,某些"正义之士“只好打着擦边球来维护正义。因为观众看得爽,现实里得不到的,在影视里找补。韩国也差不多,只是韩国把这个”爽“更多放在古代,什么中国皇帝向韩国大将伏首称臣之类。

    这种爽片大行其道的结果就是,日本老百姓对政府警察医院不信任,又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回头在影视动漫里找安慰。

    韩国就更不要说了,不一一举例。

    那,中国要对标美国吗?必竟同样是大国,不学韩日学美国就对了吧。美国对外文化输出更多目的文化侵略——更像是对世界召示:看,我是世界超级霸主,历史终结者,你们不接受我的价值观就是离经叛道。

    至于把他国文化拿来排列组合就算是自己的,回过头来高价卖给别国。就好像我们八九十年代,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美国改个包装,贴个标签再高价卖给我们一样。这个能够长久吗,事实证明,也不能长久。

    那么,中华文化要往哪里走呢?要不要文化输出?

    中国有一个特别的优势——万事不决读历史。

    历史上我们也文化输出过啊,往日韩越南输出”衣冠礼仪“,往意大利输出美食,往东南亚以及中东输出贸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都来各取所需吧。中国要有这样的气度和作派。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杠——你说的都是虚的,吹牛扯蛋。

    那么,接下来讲点实在的:

    1先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再想着”输出“。没有人民认可的文化(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就是无根的浮萍,你在国外再受欢迎,中国人民不喜欢,你能代表中国?你能长久?

    2文化虽然是政治经济的衍生品,但是文化人要明白一点——提高中国人的审美水平,文化水平,然后水涨船高,文化人才会被推崇,才会形成市场,才能让这个市场壮大。然后对外输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多读书读好书,影视动漫从业人员不要想着当“明星”,要想着当文明使者,出口成章,口吐莲花。梅兰芳先生能写一手好字, 现在的明星有的字跟狗爬一样。

    3先把内功练好,不是只想着看韩国日本现在在搞什么节目,我们来学他们,本末倒置。聚沙成塔,积腋成裘,厚积薄发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

伟大国家的文化输出讲究的是有实质内容,像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留下的传世经典,不然就像走明星流量路线,其实除了一阵热度,什么都不会留下。

过百十年,韩流可能会一丝痕迹都不复存在,但英法德、甚至日本这些近现代强国给世界各国形成的文化印象仍会深远,那才是一个真正有全球格局的国家要在世界上给自己塑造的名片。

中国的人文底蕴不需要刻意的、变味儿的传播,它只需要随着国力的增强自然而然地成为未来世界所崇尚的文化形态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