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输出上,我们离韩国还有多远?

500

1981年,李秀满登上了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前往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攻读机器人工学的硕士学位,在这之前,他是一位出道十年,发行过六张唱片的歌手和主持过韩国人气节目“MBC大学歌谣祭”的主持人,然而在1979年韩国独裁总统朴正熙被遇刺,军事强人全斗焕发动双十二政变上台,在韩国施行严厉的管制措施,这让李秀满无法忍受,并对韩国演艺界的未来充满了悲观情绪,他选择中断自己处于上升期的演艺生涯前往美国留学。

李秀满的留学之旅,让他见识到了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美国蓬勃发展的演艺界,也在其中嗅出了商机,萌生“在韩国再现美国娱乐业”的想法,在结束留学生涯回到韩国之后李秀满开始积累资金,并最终于1989年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秀满“Soo Man”(也有Star Museum的含义)缩写命名的"SM企划",这家改变了韩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公司就此诞生。

在之后的三十几年中,韩流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壮大,成为美国话语权体系下唯二大规模崛起的流行文化(另一个是日本动漫文化),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1992

1992年,徐太志和孩子们出道,他们为KPOP提供了最基本的形式,打破了韩国民众对于流行文化的传统观念,开创了许多韩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因此,徐太志和孩子们也被称为偶像的偶像,是韩国组合的先驱。

1996

1996年SM旗下的H.O.T.组合出道,除了在亚洲市场和流行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也在唱片业界内部也掀起了巨大的风暴,比如:超高强度的练习生培训制度(区别于杰尼斯)、歌迷应援文化、音乐作品的视觉性提升到与音乐性相同的高度等等,这些我们熟知的KPOP元素,都由H.O.T.而生,而近些年在国内的泛滥的饭圈文化,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97年H.O.T.的粉丝与另一个团体SECHSKIES的粉丝的一连串群体斗殴事件。如果你不知道H.O.T.当年有多火爆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数据,巅峰时期H.O.T.的网络歌迷会注册成员达到2000万人,而1999年韩国总人口数量不过才4600万。

1998

1998年由于韩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开始从国家层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植品牌、艺人、文艺作品,把韩国的流行文化潜移默化的推动到本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并在亚洲范围内实际形成了韩流现象。

2012

2012年7月,韩国音乐人PSY发布的单曲Gangnam Style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支点击量超过10亿次的视频,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观众在互联网上收看这支韩语夹杂英文的Music Video,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听众第一次收听到韩语歌曲。

2020

2020年国际唱片协会公布了年度全球畅销艺人冠军:BTS,他们成为历史上首个全球唱片销量年冠的亚洲艺人,而在这之前,BTS已经成功攻下美国市场,在新冠疫情尚未发生的2018和2019年,在美国所有的巡演场场爆满

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FONG MUSIC放音乐第8期,我是平翘舌不分的音乐制作人张放,在回顾完KPOP的崛起之后,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我一直很想讲,但相对来说比较沉重的话题:在文化输出上,我们距离KPOP还有多远,我会从从业者的角度来提出一些观点,这里是放音乐,是由一名流行音乐制作人——我,和一名古典音乐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牛闯老师一起成立的新频道,如果喜欢我们的视频的话,希望你能够关注和转发,多多支持新人UP主,好,话不多说,那么我们开始吧。

1.经济基础与产业推动的差距

要输出流行文化,首先要具备的是经济优势,这个很好理解,无论是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崛起,还是韩国的“汉江奇迹”,不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难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大众永远向往屏幕里触不到摸不着的精致生活和年轻肉体,贫穷的国家是无法向富裕的国家进行“流行文化输出”的,这个条件,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

但是在产业政策上呢?与KPOP作为对比的是中国流行音乐CPOP,其实CPOP并不是一个刚刚诞生的概念,十几年前,国内音乐制作人谭伊哲就开始在一些作品中阐述CPOP的概念,我也参与过一部分作品的录制,比如这首李宇春的《N+1》,但是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引导,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CPOP现在也还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在海外市场除了越南和马来西亚具有一部分的影响力之外,几乎难觅踪迹,日本近年来一直推动的“酷日本战略”或是我上面提到的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都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流行文化输出的引导与调控,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带动其他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政策。

2.审美水平的差距 

在这里我要提出我对于文化输出十分核心的观点,许多同学可能会认为是暴论:那就是我们需要提高大众美学教育,这个是紧紧跟经济基础和高等教育挂钩的,中国已经即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上距离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2014年韩国的大学人口数量约为45%,而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约为8.93%,(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个数据有望升至15%左右,但尚未公布),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百姓普遍更能接受一些艺术水准不佳的文创作品,无论是这些年大赚特赚的换皮手游,还是票房超过40亿,评分却只有五点几的影视产品,亦或是一些流量明星在专辑销量榜上屠榜,这些都是大众审美水平较低的直接体现,从互联网资本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很好产品,投资回报率突破天际,但是这些产品是无法进行文化输出的,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也让我感到非常不适,一方面是我自己柠檬精心态作祟,另一方面,在冷冰冰的资本眼中,没有艺术只有数字,如果这样5分的作品就可以赚几十亿的人民币,那么冒着几倍的投资风险去做8分以上的作品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迫切的需要百姓拒绝这些低质量的文艺产品,但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

3.从业人员的差距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韩国存在差距,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我将会给大家听一小段录音,这是我与我的好友兜兜的对话,她是一位从业超过十年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人,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我问她艺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为什么不能像韩国一样使用练习室确定好的镜头SOP,而她的回答是:

(播放录音...)

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例子,但这就是我们从业人员差距的现状,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就是,大概十几年前就有许多韩国音乐幕后工作人员在北京工作,他们的收费标准大概是国内同行的两到三倍左右,大家可以代入到音乐行业的方方面面,从练习生培训到MV拍摄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4.产业环境的差距

近些年,互联网资本已经成功统治了国内的文化产业,流量思维也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不断渗透,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去看一下韩国那几家最具规模的娱乐公司,就会发现无论是SM的李秀满,JYP的朴振英,YG的杨贤硕都具有很深的音乐制作人背景,而我们现在行业内的领导人的从业经历多为互联网企业的市场总监、商务总监、产品总监,这种一切朝钱看的运营思维模式,也很难催生出具有文化输出能力的作品。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网络歌曲的那个时代,其实一些的内地网络歌曲作者与港台流行音乐作者是同一个人,他们写网络歌曲时用一个笔名,给港台歌手创作流行音乐时用另外一个笔名,因为那个时候写网络歌曲的确是可以通过彩铃业务赚钱的,但是由于盗版泛滥,创作流行音乐反而只有很少的收入,正版销量带来的收益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这个音乐人匿名创作网络歌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我们又要面对互流量思维指导艺术创作的局面。

很多同学问我,周深唱功好不好?周深的唱功非常好!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歌手唱功好就可以输出文化的年代了,舞台的包装,视觉的呈现,概念的设计,这些都是音乐工业链上的一部分,而资本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情况下,是没有意愿去提升这些的。

结语

无论是正在制作《黑神话悟空》在海外玩家群体引发热议的游戏科学,还是开办个人工作室TEAM WANG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初步成功的王嘉尔,都是摆脱了资本影响后的“个人作品”,近几年王嘉尔更是已经成为中韩两国a&r界最为成功范例之一,被各家音乐公司用来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去年3月他在Youtube发布的MV《100Ways》迄今为止已经累积到了5600万的播放量,但是我们差的还很远,BLACKPINK去年6月发布的MV《How You Like That》已经累积达到8亿的播放量,如果一定要量化一个中韩两国流行文化海外输出差距指标的话,大概就是5800万对比8亿吧,我们已经上路,但不能否认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事实,最近几年KPOP也逐步触碰到了扩展的边界,正在努力的寻求变革,BLACKPINK就是目前变革的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至于KPOP为什么发展到了边界,他们正在如何变革,带给我们国内音乐从业者怎样的启示,我将用BLACKPINK来举例说明,而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里是放音乐,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