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玮教授的《日本通史》如果被认定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是可以向出版社提出索赔的
【本文由“心灵指南”推荐,来自《冯玮到B站开课和给书打差评被举报到学校,荒诞但却现实》评论区,标题为心灵指南添加】
非复旦的学生,随手在CNKI上搜了一下,挑几篇文章让大家参观一下:
[1]冯玮.“文明形态史”研究补遗——影响斯宾格勒与汤因比的三位学者及其理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9(03)
[2]冯玮.解构日本战后经济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J].史林,2008(05)
[3]冯玮.总体战和现代日本经济体制三大特征的形成——近年日本经济史研究新动向[J].历史研究,2004(05):155-166+192.
[4]冯玮.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新动向述评[J].世界历史,2004(02)
[5]冯玮.“洋学”家的“尊王”论在日本近代政治体制形成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74-79.
[6]冯玮.从“满蒙领有论”到“大东亚共荣圈”——对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再认识[J].抗日战争研究,2002(02)
[7]冯玮.评日本政治“存异”和文化“求同”的殖民统治方针[J].世界历史,2002(03)
[8]冯玮.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J].抗日战争研究,2000(03)
[9]冯玮.对日本“锁国时代”吸收西方文化状况的历史分析[J].史学月刊,1994(01)
[10]冯玮.重新认识“锁国”政策对日本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J].世界历史,1992(05)
这些刊物是什么水准,大家自行甄别,如果觉得很水,可自行投稿。
冯玮翻车是大学中的个案,不能用来否定整个学术圈和文科科研体系,虽然圈子内已经够乱了。感叹“复旦历史系请不起我去任教”的网友,我也就觉得是图一乐。网络上确实有一大批有日本战国史和中西方战争史的爱好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水准,但以上课题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大多被划入了专门史这个领域。虽然有点得罪专门史的同行,有一种普遍说法,专门史培养一个能写文章的学生最快只要三年,但不少二级学科要博士毕业后才能入门。
下面说我个人的核心观点:冯玮翻车是大学教授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必然结果。
大学教授普轻视教学工作的原因无非如下:
一、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不合理。教学打分在科研绩效中的占比很低,或者根本没有,不少会讲课的老师可能一辈子都是讲师。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学上的收益远不及去发论文。大多数情况下,课讲得再好对评职称基本无用。教育部虽然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讲课,但实际效果不佳,想要认真备课的教授并不多,因为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二、教授投入教学的经济收益很低。就我打听到的情况,教授走穴讲课的收益明显要高于给学生讲课,有老师拉着自己的学生组织授课团队,四处开班,这不可能不影响高校的正常授课。听说不少高校还调低了课时费,老师更没动力了。大家也知道不少通识选修课很水,但这一方面是学校方便给你们凑学分,另一方面也给一些老师去混工资。有部分老师不认真备课实属必然,如果老师能认真讲课,请学生们也珍惜这样的课程和老师。
三、个别教授滥用个人权威和学生的信任,冯玮就属于这种。他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日本近现代史,我也相信混迹学术圈这么多年的他应该会在日本古代史专家面前会选择闭嘴。但他之所以敢在B站讲日本战国史,大概就是自以为能蒙混过关,严重低估网友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这就是在公众面前滥用自己作为教授的权威。误人子弟,是严重的师德问题。
冯玮教授虽然厌恶人民,但对收割二次元的人民币还是很敢兴趣的。他的《日本通史》还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不合格出版物有明确的标准及处罚方案。马前卒觉得这本书的错误非常多,那么网友们就好事做到底,多买几本《日本通史》,找找错误(知识硬伤和文字错误),如果真的被认定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是可以向出版社提出索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