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印满全球”,印全球人才输出是什么情况?

500

图源:《纽约时报》

面对全球人才变局,印媒也有不同的思考。有认为可以向全球输送人才,并持续扩大印度软实力的;

有认为面对美国和中国的签证变化,印度应当抓住机遇吸引“海龟”。最重要的是,回流人才促成了中国科技如今的飞跃,“中国行,印度也一定行”。

一、印度的人才回流

新德里电视台9月29日发的驻伦敦高级记者的文章《印度能否像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那样拯救其流亡的程序员》,呼吁吸引人才回流。

这篇文章的思考非常像90年代以来很长时间我国媒体热议的话题,怎么让留学生回国支援祖国建设,“海龟”一词曾长期占据我国媒体热点。但是,真的又是印度人想的“中国行,印度也应该行”吗?

文章在讲了特朗普修改H1-B签证政策粉碎了很多印度优秀学子的美国梦,并冲击到美国自身的未来之后,重点提到“危机也是机遇”:美国有超过四百万印度侨民专业人士,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回到印度,也能受益匪浅。

500

文章举例说,在2000年代,中国学生和专业人士获取美国签证的难度加大了,许多人回到了中国。北京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并做好了准备。很快,它开始提供慷慨的助学金、税收优惠、回归计划和灵活的签证类别。这些归国人才创建了新的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还为中国的AI和移动革命播下了种子。中国将在十月推出K签证,类似于美国的H1-B签证,印度不能落后。

韩国和中国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做了类似的事情。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研究自主权和尖端实验室,吸引了成功的海外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建立了世界领先的芯片产业。今天,韩国的三星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主导着半导体供应链。这些革命不是由外国专业知识的进口推动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的人才回归推动的。

500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文章坦陈,人才不会仅仅因为感情而回来。为此,印度应做这些准备: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资和其他与西方相当的福利;建立一种奖励创造力的工作文化,而不是在繁文缛节和等级制度下扼杀创造力。最重要的是:一个吸引顶尖人才和最杰出头脑的“勇敢国家项目”。

这位作者也是雄心壮志,他称,如果中国台湾和韩国能够建立芯片帝国,中国大陆能够通过回流移民实现AI的飞跃,印度就没有理由不能在半导体、生物技术或量子计算领域播种一场复兴。这不是幻想,这涉及到雄心,并且要有政策支持。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也就是莫迪来实现。

莫迪将“自力更生的印度”作为长期口号,谈论过印度作为未来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新的中心。作者认为,特朗普的签证冲击可能是一个意外的开口。希望莫迪总理能够以新的决心采取行动,将危机转化为本土革命。毕竟,历史很少会两次敲门。

二、印度的人才输出

《第一邮报》(Firstpost)10月4日文章,全球到2030年将面临8500万的人才短缺,而印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填补这一缺口。

目前海外印度人是全球侨民最多的。

500

500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在俄罗斯,约有62825名印度人。这个不断增长的群体主要由学生(攻读医学和技术学位)、商人和大量填补劳动力短缺的工人组成。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4万名印度公民到俄罗斯工作。

在西亚,有超过900万的印度裔群体,主要居住在阿联酋(超过350万)和沙特阿拉伯(约250万)。他们从事技术和非技术工作。移民群体也增强了印度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和文化参与,例如宝莱坞巨大存在感、最近在阿布扎比的印度寺庙。他们每年向印度汇回数十亿美元的汇款。

在美国,有超过520万的印度裔,是美国第二大的亚洲族裔。自2000年以来,印度裔美国人的数量增长了超过174%。特点是教育水平高,家庭收入中位数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半的家庭收入超过16万美元。

在英国,有超过180万印度裔,是英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其历史根源在于历史和殖民时期的联系。

在加拿大,有186万印度裔,是该国最大的非欧洲族裔群体,并且是加拿大增长最快的移民群体。印度也是加拿大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印度学生占据了加拿大国际学生的约40%,而且还是2025年近80%的印度学生签证申请被拒绝的情况下。

在澳大利亚,有97.6万印度裔,占澳人口的3.8%。是澳大利亚平均年龄最年轻(34岁)且增长最快的群体,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百分比来看。

在日本,IT、AI、数据科学等领域每年面临近25万的人才短缺,预计到2040年将失去超过1100万工人,按照9月底达成的“印日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印度将派遣5万名技术型人员和后备人才输出到日本。

500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在以色列,主要是需要印度工人填补2023年10月冲突后建筑行业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数千名印度工人在双边框架协议下抵达以色列,目前仍在继续招聘更多工人。

该文称,FICCI-KPMG的《印度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研究报告估计,到2030年,全球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超过供应,导致超过8520万人的人才短缺。二十五年后,这一缺口可能达到2.5亿。印度在填补这一缺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500

500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