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985就能干好公务员?

​刚刚,看见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就是那个打死也不考公的985毕业生》(点击标题可以看原文)我大概扫了几眼,感觉大体上有些道理,但是对于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有些误解。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体制内,从来不存在“怀才不遇”这种情况。大江南北,每一个有数的岗位,都缺干活的人。所谓“就这工作,我高中毕业就能干。”的说法,那就要看是工作多久的人了,刚刚工作,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工作三年之后,依旧有这种认识的,基本上可以说根本就不适合当公务员。

|理想信念丧失的年轻“干部”|

我见过一些名校考公上岸的年轻干部。论学历,都比我要强,论文字功底,最差也和我这个从事文字工作快二十年的码字工差不多,然而,论理想信念,他们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让他们成为了很优秀的执行者,却往往并没有什么基本的常识,也没有什么真正去了解工作的动力。

他们往往会找一堆例如“领导不支持”、“内卷”、“人际关系”等等诸多理由,当作他们自己无法胜任工作的借口。

我知道这段话说出来,就会有很多年轻干部不服气。别不服气,你自己回忆一下,就这一周,在城市的,你去过社区几次?和农民工吃过几次饭?开展了多少义务劳动?去过你所服务管理的对象单位几次?在乡镇的,你这周上村里几次?你在乡镇工作那么久了,吃了“百家饭”么?你镇上的个体户老板,你能叫上名字的有多少?

当然,办公室的工作就很多了,很忙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已经忙不完了——“就这工作,我高中毕业就能干。”,然后忙到你连联系群众的时间都没有?

这些是公务员的工作吗?当然是。如果你是党员团员,那这些就更是你份内的本职工作了。你在你服务的领域,对于服务对象有哪些困难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政策结合你本地实际更好的贯彻落实下去?你确定你在执行的时候,真的能帮到他们吗?你在你管理的领域,对于管理对象有哪些地方会钻空子都不了解,你又怎么能让他们服管?

公务员的工作,从来都不是坐在办公室的那八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的。而是无时无刻都需要你去开展工作的——想求安稳?当然可以。

只是:你服务的辖区,群众安稳了么?群众都没有安稳,你安稳个什么劲儿呢?

究其根源,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就很简单的一个原因:理想信念丧失了。

真正有理想信念的年轻干部,根本不会说出什么“就这工作,我高中毕业就能干。”这样的话,他们甚至都不需要看这篇文章。

而那些根本不知道公务员是该做什么的,只是因为看见了公务员的稳定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是为了可能会比其他各个职业都有更有机会可能获得的特权,你就来了,就报考了。为人民服务?不存在的。

然后,看见和自己同时期的干部都提拔了,你开始心里不平衡了,感觉自己的才能没有发挥出来,你开始愤愤不平了,感觉人人都针对你,感觉体制限制了你的发挥——真的如此么?

别不服气,我就再问一个问题:从转正到现在,你管了多少不该你管的“闲事儿”?掰着指头数数看?一年能有10件么?

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群通过选拔进入体制工作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言,进入体制是挺可悲的一件事情。因为:或许进入体制很多年了,可是你可能连一些基本的工作开始都还没有呢。

500

解决方案:去认真想想,怎么当个公务员。只管努力,莫问前程。一辈子在基层,在具体业务岗位的干部比比皆是,别觉得非得当多大个官儿。自己的一摊子能守好,能发展起来,就不容易了。认真去看看党史,琢磨琢磨理想信念到底是什么。

|没有韧劲儿的年轻“干部”|

我相信,有些年轻干部,尤其是985、211毕业的年轻干部,刚开始时满怀信心进入体制的。然而,因为琐碎的、重复性的工作,慢慢把性子磨平了。于是开始了得过且过。

你要说他们不懂道理,那是假的。这些读书苗子怎么可能不懂道理?真的让他们讲道理,他们讲的比我还好。但是,为什么会变成得过且过的样子?

光我听见的,有的说是没有机会,有的说是没有背景,有的说是领导压制,有的说是同志不配合,总之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就是没有他自己的原因。似乎全天下都该围绕着他,在他的眼里,协调不同部门就叫“会来事”,和领导或者老同志说几句好听话就叫“溜须拍马”——他不明白什么叫协调能力,不明白什么叫争取领导支持,不明白什么叫沟通工作,不明白什么叫组织统筹。似乎所有的这些行为,在他眼里,就是没有用的,就是人品不好,一股子酸秀才的味道。

你要和他喝酒,喝到一半,他们往往年纪轻轻就开始忆当年,回忆当年是怎样怀着一腔热血进入了体制,又是怎样被磨的没有脾气。然后就又是别人如何如何……

对,我当然知道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形式主义这种东西,一直都存在;官僚主义这个玩意儿,也一直都存在。但是: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不发展了?你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过斗争么?

别急着回复我,你就直说:工作这些年,你干掉了多少贪官污吏?你摘掉了多少官帽子?撤掉了几张官位子?我知道,有些同志会说,这些都是纪委监察部门的事情,人事是组织部门的事情,你就一个小科员,你能做什么?

事实是:当你是个小科员的时候,恰恰是最方便做事的时候。为什么?因为那些官僚还能把你怎么样呢?坐冷板凳?不给提拔?难不成把你削成办事员?你的一腔热血并没有坚持住,你妥协了,你变得和你不喜欢的人一样——从现实意义来讲,你变成了他们的簇拥。

退一步讲,现在80后都陆陆续续在中层或者基层的领导岗位任职了,你自己当了小领导,你是不是还有当初的那股冲劲儿?不忘初心,这四个字,写在各种各样的材料里,有没有真的刻在你的心里?你泄气了,你认输了,你放弃了,你觉得你没有能力改变现实了。

事实真的如此么?我想说的是:事实是,其他人并没有和你们一样认输了,他们还在奋斗,所以才有了今天。

丢了韧劲的,只是你罢了——其他的人,还在拼;光打扶贫这个仗,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失去了1800多名同志。

500

解决方案:琐碎的、重复性的工作都做不好,又怎么可能做好开拓性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想想当初自己是怎么走到这儿来的,要有一股子韧劲儿,铆起搞才行。

|不懂方法的年轻“干部”|

我有很多学生,现在就在体制内当干部。他们有的已经在是县处级干部了,有的在乡镇当基层领导,有的在具体的业务单位当中层干部。

即便是现在,他们依旧会时不时的给我打个电话,问问一些工作上的方法;即便是现在,他们当中有的人,还依旧会被群众或者干部气到打电话给我哭鼻子,我并不觉得那些有什么问题。每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都会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一些工作开展的方法。

群众工作,有群众工作的方法,机关工作,有机关工作的方法,业务工作,有业务工作的方法。

别觉得我在说大话,我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怎样在没有钱、没有人的时候,把你手头的工作开展起来?

有的时候,我和一些年轻干部聊天,他们会和我抱怨,说什么手头没有人,没有钱,所以开展不了工作。我每每给他们出谋划策之后,我都会问一句:有人有钱要你干啥?这个问题,是曾经我的领导问我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对于领导还有误解,我觉得领导是故意在为难我。后来,可能是因为看我确实太难,领导了我很多帮助,教我怎么在没人没钱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那些方法,我至今依旧在受益。所谓“高学历”,并不与“高能力”直接关联,这是体制内工作的基本常识了。公务员,就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可以说是不需要“才华”的。更多的时候,所谓“掐灭才华”,大概率只是被掐灭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而真正的工作方法,他们事实上是不掌握的。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个故事:革命战争时期,那些党员被派到敌占区开展工作,他们是怎么做的?革命不干了?组织不发展了?难度不比现在大?不同的部门,自己的同志都搞不定,还能搞定什么呢?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这三件事,做人是手段,做事是目的,学习是常态。与人相处的方法,学不会,那具体做事的方法会也行啊——体制内到处都是因为有真本事,可以让领导都礼让三分的、发展的很好的“牛气”干部,他们不愿意花精力在做人上,至少做事上是下功夫的。

自己不得方法,扭过头来遇到困难了,就一推二五六,扭过头再自怨自艾,说什么环境不好?

500

解决方案:老的看,中的干,青的学,老中青传帮带。不懂工作方法,你就要勤问勤跑勤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面报告永远比口头报告有用。别等着别人给你教,要自己主动去问主动观察主动去学——体制内不是教室内,但是三人行一定有你的老师。要有见贤思齐的意识,学习别人的长处。工作方法,是可以受用一生的,学会了,谁都拿不走。

|真正的年轻干部|

上面这三种年轻“干部”,在我看来,并算不上是干部。不过,倒是开头那篇文章里,戴着有色眼镜的、有着刻板印象的、贴着固定标签的所谓“能力与职务错位”的“干部”。

事实上,体制内从来都没有什么能力与职务错位的干部,只有发展不全面的干部。这里当然有环境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个人。

那,真正的年轻干部是怎样的?

真正的年轻干部,在互联网上事实上很少能看见。除非是专门做互联网相关工作的同志,否则你很难在互联网上看见他们。因为他们很忙,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少有时间可以泡在网上。

他们在田间地头,他们在街道社区,他们在厂房工地,他们在每一个你看不见又可以感受到的地方。他们是多面手,他们是万金油,他们是救火队,每一个有难处的地方,你都可以看见他们,当问题处理的差不多了,他们就会离开。他们身上有一种近似军人的气质,似乎天生就是来做这个事情的。

你听不见他们的抱怨,也看不见他们的飞扬跋扈,更不会觉得他们会怀才不遇——如果非要说在哪里能看见,你可能会在一些反转新闻中看见他们。例如那个白发的80后。

500

也可能会在一些不起眼的通讯稿里看见他们——

500

500

这些没啥人看的通讯稿,太多太多了。这些通讯稿,其实没有什么有效信息,不过有那些真正的年轻干部。

所以,985、211扎堆考公真的不好吗?我看未必。公务员队伍,是需要优秀人才填充的,如果优秀人才不考公务员,那才是一种悲哀和损失。

985、211就能干好公务员吗?我看未必。985、211毕业的,上面三类干部,少么?

985、211会挤占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吗?那就更未必了,高分低能的干部,我自己都见过,没啥好说的。

很多时候,别觉得你行,你根本就不行的时候,领导说你行,你也不行。体制内,从来就没有什么能力高却遇到天花板起不来的情况,如果有,大概率是自身的问题。

就没有被压制的人才?就没有没被发现的人才?恕我直言:如果能被压制,那就不是人才。人才,是不会被压制的。如果连体制内这点儿事儿都搞不定,还能搞定什么?体制内的人和事儿是最简单的,因为有法律、纪律、规章制度约束——连个违规违纪违法你都搞不定,连自己的领导、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同志都争取不到支持,你还说自己是人才?人才是争取不到支持的人哈?体制内的都争取不到,体制外的情况更复杂,你能争取到支持?

糊弄鬼呢?

你看,真话从来都不好听。

该睡觉了,就这样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