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4.5元,共享单车又涨价?网友不满的究竟是什么?
前几日,共享充电宝涨价引起的波澜还未平息,就在昨天又传出了共享单车涨价的消息。
3月19日,“上海哈啰单车半小时收费2.5元”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
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哈啰单车收费规则更新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多骑15分钟增加1元,这样算下来骑1小时要花4.5元。
虽然后续哈啰出行作出回应,称在北京上海等地并未作出价格变动,但此前哈啰、美团、青桔确实都经历过从每30分钟1元到1.5元的涨价。因此,这次消息一出,挑起了网友们的不满情绪,网友们到底在不满什么?
共享经济乘着互联网之风,在经历了一场群魔乱舞之后,如今终于算是暂时尘埃落定,形成了基本稳定的行业格局。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在共享单车刚走入人们视野时,城市的小河边、马路旁、拐角处,到处都能看见被损坏废弃的小黄车。不仅没有共享利民,反而还有了“毁市容”的反作用。
在经历初期的一番混战之后,如今共享单车已经迎来了哈啰、青桔、摩拜三足鼎立的局面,各自都划分出了各自的地盘,相互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彼此之间都看不顺眼。
但有件事却干得出奇的一致——整个行业不约而同地进入了疯狂割韭菜的时期。
确实,在早期通过巨大优惠烧钱立足之后,企业想要开始赚钱的心思可以理解。但共享经济不只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还有“共享”的内涵。人们之所以会使用共享单车,正是为了方便划算。
如今的1小时4.5元之所以引起如此的不满,也并非人们真的“共享不起”,而是现在骑共享单车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超出了人们心中对于这件事的价值预期。
原本好好的30分钟1.5元,现在突然少了一半,还要因为超时1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差多出1块钱,说到底还是唤起了人们心底一种“被割”的感觉。
而话说回来,对于共享单车的价格敏感度,说高也能高,说低也能低,具体还是要看人们所处情景而定。情况不是很紧迫时,这几块钱自然是能省则省;若是到了“不得不骑”的时候,几块钱“咬咬牙”也就出了。
而企业或许也是吃准了人们这些小心思,才有了涨价的底气。
涨价消息传出后,央视在今天点名批评,请各位共享单车老板们“注意吃相”。或许这也是让网友们不满的主要原因——老板们不该这么“目中无人”。
同时,大家心中或许还会有一个疑问:未来的共享单车是否会继续涨价?
按照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说,烧钱入场之后,涨价收割是一个互相默认的“潜规则”。即使现在没有涨价,不代表未来不会继续涨价。
当然,对价格进行微调并不会短时间内使行业夭折,更何况这些共享单车们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并非只是靠“共享单车”这一根独苗生存。背后的美团、阿里、滴滴都有足够的实力为其提供全方位业务支撑,以求业务协同发展。
再加上共享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使用随处可骑的共享单车也成为了不少人的出行习惯。
但这不能构成老板们挑战人们容忍度下限的理由。说到底,共享单车说刚需也可以刚需,但如果真的让用户心寒,纷纷用脚投票,到时候连或许连降价都没法挽回用户的心了。
此外,前不久,哈啰出行被传将赴美上市,对此哈啰方并未做出明确回复,也引来各种推测。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或许会长期存在,上市或许会成为各家未来做大做强的最终选择。
那么当资本再次涌入,是否会引发一波新的资本混战,形成新的行业生态?现在尚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单车终究还是离不开公共属性,所以老板们还是不要太傲慢,赚钱的同时也得把老百姓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