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手机禁止带入课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远眺
中小学生的近视问题一直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事项之一,教育部也对此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不少措施。
3月1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该通知显示,此次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各地和学校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
图源:视觉中国
在活动内容中,该通知指出,各地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做好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管理,引导中小学生注重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学校方面的指责,该通知表示,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
学校还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引导视力异常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尽快在家长陪护下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和矫正,对近视进展过快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预防发生高度近视。
事实上,针对中小学生在校园能不能用手机的问题,教育部已经是第二次表态了。
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该文件表示,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此外,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至于中小学生必要的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则由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等措施予以解决。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