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副产物——交通基建

2月4日,2022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在将会速冻成为“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冬奥火炬造型正式发布。

500

祥云旋变雪花,造型正迎双奥。作为即将成为唯一的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城已然永久打上了奥运的烙印。四九城中轴线向北延伸,曾经烟花的脚印底下,奥体公园内的鸟巢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折向西北,燕山两侧,延庆和张家口期待着未来的辉煌。

正如奥运承载了新中国的民族自豪,连接张家口和北京的京张铁路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民族自豪。作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它第一次翻越了燕山,沟通了长城内外。百余年后,作为旧京张铁路升级的京张高铁正式开通,同样从北京北出发,这一高标准建设的高铁的落成,也意味着北京冬奥会配套基建工程又离完全完工更近了一步。

500

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除了奥运场馆的建设,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为了应对客流的各种交通设施。当年为了08北京奥运,北京市进行了大量的交通建设。

由于规划的奥运主场馆及奥运村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北段,当时属于城郊,还没有现成的轨道交通通达。在申奥的时候,北京只有地铁1、2号线,首都机场的三号航站楼也没有建成。于是,为了申奥,规划了联通首都机场和东直门的轻轨线,并且利用既有铁路线改造建设13号线连接北京广大的北部地区,使用4、5两条地铁线来解决通往北京奥运主场馆的交通问题,并且在奥运村中间使用支线进行连接。

500

500

后来,为了避免浪费,奥运支线改变了线位,变成了8号线、10号线的一部分。

500

其后又经过了专家的几轮论证,结合当时北京轨道交通规划,最终得出了北京08年轨道交通的规划图:

500

然而在当时北京财力并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在2007年,北京市财政支出决算为953.7亿元,这已经达成了当年预算的126%。而2007年深圳地铁公司的数据表明,在深圳,每公里地下线造价已经高达5.4亿元。于是北京只能做出妥协,考虑奥运因素,最后只能放弃按时完成4号线、9号线和亦庄线,只专注于开通8(当时称奥运支线)、5、10的部分区段,以及机场线。最后,北京还利用既有京张铁路,改造开行了市郊铁路S2开往八达岭长城。

而当奥运结束后,8号线继续建设。2011年, 8号线二期工程北段森林公园南门站至回龙观东大街站正式开通。2012年,二期工程南段北土城站至鼓楼大街站通车。2013年,回龙观东大街站继续北延至朱辛庄站换乘昌平线。2018年,三期工程珠市口站至五福堂站和二期工程中国美术馆站,以及四期工程两个车站正式通车试运营。至今,8号线仍未南北相连,依旧分段运行。

500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以“C”型分段开通。2013年5月5日,10号线二期剩余车站和区间开通,终于成环。根据网友统计,2018年,10号线日均客流超过160万人,但是10号线只采用6B编组。作为对比,上海地铁采用8A编组的2号线日均客流140万人。根据新华网消息,单列地铁,8A编组运量比6B高70%。

500

500

而在对外交通方面,北京当时重点建设了两个项目——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北京南站,以及国家层面的京津城际。京津城际是国内第一条轮轨标准的高速轨道交通,设计时速350KPH,实现了京津之间1小时通达。北京南站作为京津城际的终点站,后来又接入了京沪高铁,现在已经成为了北京对外高铁联络的两个中心之一。

500

首都机场T3航站楼配合首都机场线同步开通,有效扩展了首都机场的运营能力。根据规划,首都机场将在2015年达到年旅客量6000万人次的目标。而实际上,首都机场在2015年的客流吞吐量接近9000万人次,排名世界第二。2018年,北京首都机场年客流破亿。

500

500

为了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而进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独创。日本名片之一的新干线(东海道),也是1964东京奥运会的配套项目之一。2004雅典奥运会也有两条配套的轨道交通线路,红线和蓝线。其中红线几乎完全建成,但是通向机场的蓝线当时只有部分开通,一直到2020年才完全开放,工程总耗资16亿欧元,其中欧盟资金9亿。至今,雅典也没有新开通别的地铁线。

500

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一条16千米长的4号线建成,其造价从最初的16亿美元飙升到最终29亿美元,还是靠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才勉强在奥运会之前完工。这条纯旅游线路只能带游客去海边,而包括跨海隧道在内的轨交规划,里约政府至今无力推进。

500

由此观之,举办奥运会这种大型的赛事,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前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更新,并且引导城市的发展。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超前性,导致部分基础设施无法充分预估到未来的发展,以至于其规格相较于实际情况显得过低了;由于线位被占据,想要建设新设施来弥补,或者更新升级,都变得异常困难。而那些只是为了奥运会而建的专用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完善的利用规划,恐怕难以避免造成一段时间的浪费,甚至影响别的工程的进行。

未来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城市承办各种大型活动。如何吸取前人经验,使得大型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只有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