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这两年真正的女权事业

知道我这两年,看到的最“女权”,也最能有效提高我国女性地位与权益的事是什么吗?

是扶贫攻坚。

没错,扶贫攻坚将会显著提高我国女性的整体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贫困地区,受限于“三落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思想落后的现实情况,这些地方的女性从一开始,就远落后于同地区的男性。

首先是经济落后,这些贫困地方,往往没有多少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高精尖类、教育类、工艺加工类等),更多的是较为原始落后的精耕细作或只完成初步机械化的农业——这种极其考验体力的行业。

这种情况下,由于女性先天不具备与男性同等的身体素质,使得男性往往就成了一个家庭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妇女则因经济地位的不对等,而常常无法获得对等的待遇与尊重。

人格独立的坚实保障,是经济独立。

没有自己的收入,往往是这些地区女性“直不起腰”的主要原因。

而导致这些地区妇女无法找到合适工作,或无法从事那些现代社会适合女性参与的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落后。

这也是笔者要说的第二点——教育落后,导致女性无法获得谋生技能。

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基本上是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渐向发达大城市集中,贫困地区的女性越来越无法获得足以使她们跳出世世代代“死循环”的教育资源。

这表现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低于同地区的男性,更低于其他地区的女性。

没有获得足够的知识水平,她们便无法拿到进入高等教育的“准入证”,便也丧失了提高自己地位的最好机会。

而教育落后和经济落后的背后,还导致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观念落后。

其通常表现为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链”:

1.原地区经济落后→原地区主要行业为高强度体力劳动→女性无法从事→女性地位下降。

2.女性地位下降→在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培养儿子而不是女儿→女性无法获得足够独自养活自己的工作技能→女性地位愈发下降。

3.男性外出打工或在外创业,原地区人才流失→原地区丧失可以吸引外部投资的高素质劳动力→原地区经济相比其他地区,愈发落后→原地区主要行业无法转型,只能依然保持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主。

所以越是贫困的地方,这种恶性循环就愈发强烈。

这个“痼疾”,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

这两年扶贫攻坚给出的回答是——能解决。

怎么解决?

第一个办法是——合理利用女性本身的先天优势,加以技能培训,使她们获得足以亲手赚取收入的工作。

以宁夏著名的贫困地区——“西、海、固”地区中的固原市原州区的一个村子为例。

这个村子是一个从原生活地整体“迁出”的纯移民村,整个村子有4000多名妇女。

由于这些妇女受当地观念影响,很难接受外出务工的观念,所以负责扶贫的相关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从女性本身的“心灵手巧”上想办法。

这个村子的妇女,大多擅长刺绣、剪纸等手艺活,因此扶贫部门就依托这一先天的优势,专门对这些妇女展开手工艺培训班,并引进企业在此开设车间。

这样,这个村子的妇女,就可以在家门口,依靠着自己的勤劳,让自己脱离贫困,进而在家里说话“更有底气”。

第二个办法是——个体经营类,避开女性体力不如男性的问题。

以山西曲回寺村的扶贫工作为例,这个村子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脱贫方向。

男性以需要更大体力投入的项目为主,女性则以个体经营为主。

具体而言,就是开设农家乐、农家驿站等方式,女性自己做“小老板”,自己独当一面。

像这样尊重当地女性先天优势与劣势的扶贫方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过去的老观念、旧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但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女性无法拥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进而间接或直接导致男女家庭地位的不对等。

现在,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恰恰就是打破这种陈旧的糟粕观念。

凭什么女性就只能“主内”,就只能“家里蹲”?

只要积极引入现代社会里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或对女性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女性一样可以走向工作岗位。

而有了自己的一份体面工作,一份独立的收入来源,她们便不再需要依靠家中男性的收入来养活以前只能做做家务、干干轻活的自己,这些贫困地区的女性,才能真正站起来,才能让她们相信自己可以真正站起来,可以站得跟其他人一样“高”。

当这种落后、陈旧的女性面貌,被这些地区的女性自己亲手抹掉,并靠着自己的勤奋以增添上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新形象之后,这些地区不利于女性的风气、观念就会得到改观。

当观念得到改观,当地区整体经济在扶贫之后得到整体提升,这些地方的下一代女性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家庭资源与教育资源,获得和同地区男性一样“深层次”的对等受教育机会,也就能从一开始,避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贫困落后地区的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才能真正得到应有的尊重。

多年之前,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之一,喊出了那句让整个世界都印象深刻的话语。

在那句话的推动下,我们国家有了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有了第一个女火车司机,有了第一个女飞行员。

女性的地位在那一时期,完成了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而今天,正在那些贫困地区进行的、针对妇女的精准扶贫,将是对那句话的又一次最好回答:

是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所以,发生在我国当下的这份事业,这样的工作,才是“真女权”,才是真正为女性权益着想。

而这一件事情在未来的完成,也将在人类的女性权益与地位推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500

(配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电影《马兰花开》,讲述一位家庭妇女如何成为推土机驾驶员的经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查这部电影的背景资料)

站务

全部专栏